文章链接: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5)
作者简介:陆其明,男,陆其明(1931-2017.12.20)笔名陆子良、江苏省沙洲县(今张家港市)。1948年6月参加党的苏南武工队。1949年4月参加人民海军。历任华东军区海军、中央军委海军《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海政新闻处副处长,新华社海军分社记者、副社长。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
4、究竟谁在瞎指挥
一天早饭后,专案组甲某的右脚刚跨进张逸民住处的门,就大声叫着:
“张逸民,有人揭发你,建基地农场,是劳民伤财,是你和李静瞎指挥造成的。这个问题,你必须老老实实作出交待!”
甲某说完就想走,张逸民立即上前叫住说;“你这没头没脑的,我听不懂,请你重说一遍。”
甲某不耐烦地说;“怎么没头没脑,你是真听不懂,还是装糊涂!”
张逸民:“真听不懂,这件事我在大小批斗会上都听说过,我总是弄不懂,你刚才说的,我仍然弄不懂。弄不懂,我就无法写交待材料。”
甲某边走边说:“好吧,我回去叫人给你讲清楚!”
甲某回去后,没有叫人来,而是派人来把张逸民叫到了专案组办公室。
组长李以光叫张逸民坐下后说:“听说你弄不懂你在建设农场中所犯的瞎指挥错误?”
张逸民:“是的,我弄不懂究竟是谁在瞎指挥?”
甲某;“那还用问?当然是你和李静!”
张逸民:“你们说的不对,犯瞎指挥错误的,是李静司令员的前任,而不是我们。”
甲某:“你说什么?”
张逸民:“我是说,是李司令员的前任犯了瞎指挥的错误……”
甲某:“你这是在污蔑革命领导干部周传正同志!”
张逸民:“革命领导干部就不会有错误吗?有了错误就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吗?”
专案组人员立即都成了“哑巴”,只是你望我、我望你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张逸民:“是谁揭发我们瞎指挥的?”
甲某:“你问这个干什么,想报复吗?”
张逸民:“好,我不问谁是揭发人,但我要问一句:舰队周副司令员看过揭发材料吗?”
甲某:“这与你们瞎指挥有关系吗?我们有权可以不告诉你!”
张逸民:“关系大着呢,既然你们不告诉我,那我就走了。”
张逸民说着,就站起身,转身往外走。
甲某大声喊:“张逸民,这个问题你必须作出交待!”
张逸民头也不回,也大声说:“放心,我会作出交待的!”
张逸民回到住处,把门“嘭”的一关,躺到在床上。
张逸民的思想立即陷入回忆之中……
1969年初,张逸民调到基地工作,大约是在春节过后不久,基地党委常委集体接受后勤部的工作汇报。后勤部领导在汇报工作后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要基地党委决断:基地农场是上马还是下马。
基地农场是“围海造田”,由基地与地方共同建设的项目,于1965年开始动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便处于半停顿状态。前任主要领导、基地司令员周传正主张下马。但是少数常委则认为,拦海大堤已建成过半,下马的话,既浪费了已经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又损害了地方政府同人民军队的团结,所以主张再难也要上马。但是,如果拦海大堤继续搞下去,地方政府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已不可能调动大量民工,工程也将不得不由基地全部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农场是上马还是下马,这是一个一时难以决断的重大问题。李静和张逸民决定重新进行论证。
第二天,李静和张逸民亲自带领司、政、后三部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乘车来到拦海大堤现场办公。他们经过现场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了上马与下马的种种利弊,当天晚上,张逸民和李静召开常委会,向常委们通报了“现场办公”的情况。常委会上,出现了分歧,一时统一不了。张逸民和李静又第二次去农场现场办公。基地常委会又经过认真讨论,才做出了三条决议。
第一,农场要继续下去,一定要上马,决心在1969年内完成拦海大堤工程。
第二,成立农场领导班子,抽调优秀干部,特别是有领导施工能力的团职干部任场长、政委;再成立一个专门的施工指部;调得力干部充实农场各部门领导班子。
第三,组织干部、战士、职工、家属上堤劳动,新兵入伍先在农场劳动三个月。
基地党委决心一下,海堤建设工程立即重新启动。大堤上下,机械轰呜,施工队伍往来穿梭,一派生龙活虎景象。
张逸民和李静利用节假日,多次带领全家老小上堤劳动,张逸民5岁的小儿子和李静6岁的小女儿也都上阵,给叔叔阿姨挖土装筐。他俩的行动,为整个工地增添了浓浓的劳动热情,机关干部也都争先恐后劳动。师团单位的所有家属连、家属排,都开到工地上,同指战员一样劳动,挥汗如雨,情景十分感人。在基地上下共同努力下,仅三个月时间,使拦海大堤赶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建成合拢。后又用了大半年时间平整土地,建成盐田水渠,并安装了所需机械,到1970年春节前,便生产出了第一批海盐。
想到这里,张逸民起床伏案,迅速写了起来。
交待材料写到最后,张逸民又增加了一段。
在农场的建设中,有没有劳民伤财,瞎指挥呢?有,肯定有。但这不是张逸民和李静,而是他们的前任司令员周传正等人。当初,农场建设,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没有一点计划;后来遇到困难,又想中途下马。在这期间,周传正等人没有到现场调查研究过一次,也没有派得力干部去坐镇指挥过,以致造成今天缺这个、明天少那个,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工程进度十分缓慢。现在却是非颠倒,红白不分,该承担劳民伤财瞎指挥责任的周传正等人,转眼都变成了“正确”代表,还反诬一口,狠批纠正他们错误的李静和张逸民,天底下还有公道可言吗?请问他们的良心何在?公理何在?
张逸民的“交待材料”上交以后不久,必然地又遭到一些昧着良心、不讲真话的人一顿狠批。
这天,张逸民照例被叫到专案组办公室。
还没等张逸民坐下,批判之声就不绝于耳。什么张逸民不接触思想实质,妄想蒙混过关啦;什么张逸民倒打一耙,诬陷革命领导干部啦;什么张逸民推卸责任,罪加一等啦,等等、等等。批判声中,没有任何事实和理智,有的只是对受害人的愤怒训斥和人格侮辱。
张逸民只是安静地听着,直到专案组人员理缺词穷,批完了,仍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
专案组人员感到张逸民今天有点反常,怎么批了半天都没有反应,马上把他押回住处。
张逸民睡了好久才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呆头呆脑”,说话时舌头不灵,慢吞吞,眼睛看物雾蒙蒙,头脑想事乱糟糟,连手脚活动也不灵活。张逸民感到不对劲,赶紧做着各种动作,仍灵活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张逸民意识到自己病了,立即提出治病的要求。也许专案组也感到张逸民有些“反常”,很快派了两名炮手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认真地对张逸民作了检查,还进行了多种测试。
医生把甲某叫到一旁,轻声而又尖锐地问:“你们怎么把张逸民搞成这个样子?”
甲某辩解道:“什么怎么样?我们没有把他怎么样呀!”
“还没有怎么样?他过去体质那么好,头脑灵敏,眼睛灵气,手脚灵活,现在变得那么神经兮兮,痴痴呆呆的!你们可不能再刺激他了……”
“我们什么时候刺激他了?”一炮手还强词夺理。
“他这病就是受了强烈刺激而得的。”
“你这是站在什么立场说话,又是为谁说话?”
“我是医生,我是站在病人立场上说话,是为病人说话,医生不站在病人立场上说话,不为病人说话,那还叫医生吗?!”医生瞪了甲某一眼,转身就走。
医生和甲某的对话声虽然压得很低,张逸民还是听到了。
医生的话引起了张逸民的严重关切。医生所说很有道理,自己正是受了刺激而出现这种症状。迄今为止,自己被押回基地四次,参加了一百多次大小批斗会。就是关押在舰队,也是经常受刺激,不是受到专案组狠批猛斗,就是受到专案组人员训斥辱骂;甚至写交待材料,也是一种刺激,有时这种刺激更甚更烈。如此长期的刺激,不犯病才怪呢!
张逸民回到舰队住处休息了两天,精神状态有了好转。但总感到身体不如从前了。他决定继续休息。在这之前,张逸民虽然没有经历过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但是看到听到许多人在政治运动中被逼疯,甚至被逼死的事情。他暗暗告诫自己:决不能走那些人的路。如果走了那条路,自己不但永远讨不到一个“公道”,还要骂你是“自绝于人民的叛徒”。
张逸民决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受“刺激”……
但是,专案组人员才不管你的死活昵。几天后,他们见张逸民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又开始了“强刺激”,而张逸民则采取了反刺激措施。
一天,专案组人员要张逸民继续写关于瞎指挥的交待材料。张逸民感到,这个问题已经写清楚了,再也没有什么补充了。但是,为避免受刺激,张逸民还是把情况又写了一遍。
专案组人员当然不满,又把张逸民叫到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专案组人员照例“噼呖啪拉”批斗,照常是训斥和辱骂。张逸民则控制住自己,不因他们的言行而使自己受太多的刺激。
甲某责问:“张逸民,你为什么要讲舰队周副司令的事,你是什么用心?”
张逸民:“因为没有周传正前面的瞎指挥,就没有后面我和李静同志的正确决策”
乙某:“你还自吹自擂哪!”
张逸民:“是不是自吹自擂,事实俱在,你们可以去调查么。”
甲某:“照你这么说,你不但没有瞎指挥,反而有功啦,要不要我们为你请功呀?!”
张逸民:“有没有瞎指挥,是谁搞了瞎指挥,我在材料内都写了,你们没有看?应该去调查呀!”
乙某:“调查!调查!我们会去调查的。现在是要你交待。”
李以光组长:“你就没有新的材料补充了。”
张逸民:“没有。”
……
不管专案组人员怎样刺激,张逸民总是心平气和地回答。
“心平气和”,成了张逸民“反刺激”的一种武器。
张逸民还有一种反刺激的武器,那就是“环顾左右而想他”。
这种“反刺激”武器,是张逸民在第五次押回基地批斗过程中“创造”的。
第五次押回基地批斗,没有新内容,连方式都是老的,只是上台发言的新面孔多了,言词更激烈了。这天,千人批判大会正在基地礼堂内进行着。
口号声越喊越响,言词越来越尖刻。
张逸民一反常态,坦然地站在批斗位置上。张逸民时而侧身望望左边的主持人,时而转身又看看右边的发言人,看起来似乎很专注地在听发言人批判。其实,在张逸民的脑子里,正想着如何“单艇独雷”击沉敌舰“洞庭”号,想着如何指挥鱼雷艇部队击沉敌人大型坦克登陆舰“台生”号和猎潜舰“永昌”号……。而发言人批了些什么,会场上又喊了些什么口号,张逸民一概没有听到!听不到发言声,听不到口号声,当然也听不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刺激噪杂声!
在这次批斗中,张逸民还“创造”了一种比“环顾左右而想他”更为有效的“反刺激”的“闭目养神法”。
“闭目养神法”是张逸民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
又一次千人批判大会正在进行。
批判发言一开始,张逸民就眯起眼睛,想着自己要想的事。这次,他不是想历次海战的经过,而是想曾经经历过的其他事,如第一次鱼雷艇操纵考核获得优秀啦;争当“蓝方”战胜“红方”演习啦;奉总参命令率领大队12艘鱼雷艇在大白天浩浩荡荡穿越台湾海峡啦;等等。想呀,想呀,也许是想累了,想困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张逸民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直到主持人宣布“把张逸民押下去”,才惊醒过来,跟着专案组人员走下了台。
晚上,张逸民回到基地士兵招待所,回忆起这次千人批斗大会,开始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站在台上,迷迷糊糊睡了几个小时,居然没有摔倒!但是,张逸民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在陆军时,张逸民随着部队由松花江打到海南岛,经历了两万五千里南下长征,练就了一双“陆地铁脚板”。他还是一位有名的向导。能在行军中“睡觉”,而且领着部队准时到达目的地。到了海军,张逸民学的是鱼雷艇。鱼雷艇艇身小,只有站的位置,没有坐的地方;速度又快,如遇到大风大浪,犹如烈马奔腾。每次出海航行,张逸民始终站着指挥,少则几小时,多则10多个小时,二十年下来,又练就了“海上铁脚板”。正是这双“铁脚板”,支撑着张逸民在批斗大会上“睡觉”。这种“睡觉”,尽管是“迷迷糊糊”的,但却挡住了“刺激”,而且效果更明显。
从此,张逸民交替采用了“心平气和”、“环顾左右而想他”、“闭目养神法”等方法,“阻击”了一次又一次“强刺激”的进攻,没有走进精神病医院。……
5、上普陀山就是游山玩水吗
关于瞎指挥的交待材料送上去好几天了,仍不见专案组来下达新任务。
张逸民感到不能再等了,就把“脑雷达”开动起来,并把它定位在大小数百次的批斗会上。批斗会是观察张逸民一切“罪孽”的测量仪。通过批斗会,张逸民可以测量到群众揭发自己的问题是些什么,进而又能测量到专案组以及他们的上级、上上级将要采取的又是什么行动。因为“群众运动”只不过是这些领导人操纵的工具而已。
张逸民的“脑雷达”指针不停地扫描着,搜索着,突然,“脑屏上”出现了一行又一行同样内容的词句:张逸民担任基地政委期间,不务正业,常到普陀山,住在前寺,整天游山玩水……
张逸民苦笑着摇摇头:故事编造得也太离奇了,他们怎么能把这一条也作为一股脏水,往自己身上泼呢,就不怕把他们自己推到“脏水坑”里去吗?
张逸民这样想是有原因的。他自1953年随部队进驻到千岛群岛海域搞训练起,断断续续长达18年。在这期间,不用说游山玩水了,连个星期日也难得休息,哪还有机会去闲逛普陀山,还说什么“经常”住在前寺!担任基地政委后,张逸民就更不可能有时间闲逛普陀山了。不错,普陀山是驻着一支舰艇部队,张逸民去那里检查过工作,但也没有出过部队营区,上山游逛呀!
群众揭发张逸民“常到普陀山,住在前寺,整天游山玩水”,肯定是他们搞错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错误,只要稍加分析,或打听一下,就可以纠正。所以,张逸民不相信专案组会抓住这件事做什么文章,也做不出什么文章来的。
但是,张逸民不相信的事情,还竟然发生了。
一天,专案组派甲某来到张逸民住处,要张逸民交待上普陀山“游山玩水”的事,具体内容与“群众”揭发的一字不差。只是甲某要张逸民重点交待“有时放下工作就走,有时一直玩到深夜,”这是为什么?
张逸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直愣愣地瞪着甲某。正要张口,又把话强咽了下去。张逸民强咽下去的一句话是: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蠢,这么傻。
甲某见张逸民只是张口又不说话,问:“看样子,你不想交待?”
张逸民:“不是不想交待,而是揭发的根本不符合事实。”
甲某:“哪一点不符合事实?”
张逸民:“哪一点都不符合事实。”
甲某:“这么说,群众冤枉你了!”
张逸民:“完完全全冤枉了!”
甲某:“你没有去普陀山?”
张逸民“去过。去过多次。”
甲某:“你没有住过前寺?”
张逸民:“住过,住过几次。”
甲某:“这不就得了么!去过几次普陀山,又住过几次前寺,剩下的不就是交待‘游山玩水’了吗,爽快点,交待完了算了!”
甲某说完,转身就走。
说得那么容易!交待完了也不会完,肯定会遭来批斗的。因为张逸民要交待的事情,不但不是他们所要的,而且会把他们推到非常尴尬的境地。……
大约在1970年初夏,千岛群岛基地党委接到海军党委转来的、一份由周恩来总理批转的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许多信仰佛教的群众,强烈希望中国能早一点开放普陀山佛教圣地,以便他们早日来普陀山朝拜佛主。统战部在报告中还向中共中央建议:普陀山目前各寺均处于军管状态,提议先由驻岛陆军和海军领导组织力量,对几座大寺作一次全面清理。首先恢复寺内正常秩序,清理寺内环境卫生;凡被查抄走的物品,能找回来的尽量协助寻找下落和收回;凡僧众还俗或被赶走的,尽量动员回寺。两军驻守单位,应在短时间内撤出寺庙,等等。
基地党委接到指示后,马上开会研究。这时,海军党委又专门来电话指示,要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张逸民亲自抓这件事。
张逸民放下手头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到了普陀山前寺。
张逸民所以如此之急,一、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大事;二、这是周总理交办的重要任务;三、这是海军党委指定自己必须亲自操办的事情。
交通艇靠上码头,张逸民登上普陀山。眼前的情景更使张逸民感到恢复佛事活动的深远意义。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闻名佛事圣地。
以往这里中外佛教徒终年朝拜不息,香火不绝。普陀山,幽洞奇岩,海景变幻莫测,历来为旅游胜地,一年四季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而如今,冷冷清清,沧沧凉凉,看不到一个人影,见不到一柱香火。‘文化大革命’给佛教事业和中国对外形象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呀!
普济寺(又称前寺),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以前,普济寺香客最多,香火炽盛;如今,满目沧凉,野草丛生。
张逸民一到前寺,就找驻寺的基地教导队了解情况,紧接着又走访了寺内众僧。通过初步了解,张逸民更感到执行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已经是深夜了,张逸民也不休息,又找教导队队长、教导员汇报进驻后的情况。
为保护前寺,教导队根据军管会的安排、遵照基地首长的批示,于1967年进驻前寺。那时,前寺已被地方造反派与红卫兵破坏得一塌糊涂。教导队进驻时,寺内只剩下10多名老年和尚,年轻力壮的僧众,还俗的还俗,被赶走的赶走。寺内的法事器物和各种法器都已不知去向。教导队的任务是守住前寺,坚决不准再有人来破坏。总体来说,这个任务教导队完成得还是不错的,除了“文化大革命”开始阶段的破坏外,前寺基本上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听完队长、教导员汇报,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张逸民又接着召集中队干部开会,传达和学习周总理指示及中央统战部的意见和海军党委电话指示。
学习最后,张逸民当即作了五条执行意见。这五条执行意见是:
1、对前寺的所有房屋、设备、物资等,立即作一次全面清点,并详尽造册,作好移交前的一切准备。
2、教导队全体官兵作好思想动员工作,全力落实好中央统战部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周总理的指示,以及海军的指示,确保寺内僧众安全与财产无损,做到万无一失。
3、加强警戒,加强防火防盗工作,防止敌人及坏分子乘机破坏。
4、做好寺内老年僧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安心留下来。并请他们去动员那些尚留在岛上的和尚回前寺修行,老和尚生活上有困难的,教导队要尽力照顾到、照顾好。
5、寺内僧众可以照常进行各种佛事活动,教导队要维持好寺内正当佛事活动秩序。
会议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大亮了。
在以后的三个月内,张逸民又三次来到普陀山前寺,督促检查周总理批示及中央统战部意见和海军电话指示的落实情况,并作具体指导。
在第二次去前寺时,教导员汇报说,有一件重要法器始终找不到,而老僧说,这种法器如果找不到不仅影响佛事活动,还会影响国外信徒前来拜佛。张逸民听了,便亲自发动僧众提供线索,又通过地方民兵四出明查暗访,最后终于从外岛一户人家找了回来。老僧见了法器,感动得合掌对教导队官兵说:“善哉!善哉!”
张逸民第三次去前寺时,还专门征求僧众对基地教导队意见。僧众都说,“教导队就是好。”但也听到一位老僧说:“教导队能办的都办了,有些事情办不到的也尽力了。”张逸民听后,感到老僧“话中有话”,忙问:教导队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到办好?老僧开始不吭声,张逸民又连问几次,说:“你说出来,我们再想想办法。”老僧这才说,他有几个徒弟,是被红卫兵赶出前寺的,至今也没有回来。张逸民马上到教导队查问此事,都说:队长和教导员曾派人出去寻找,但线索都断了。张逸民就指示教导员:1、要多访问几位老僧,让他们多提供些线索;2、多派几个官兵,逐岛去寻找;3、要像侦察兵那样,在寻找中不断发展新的线索,“断”了的线索要设法“接上”。总之,要千方百计找到他们。队长、教导员像执行作战命令那样,立即派了得力干部四出寻找。最后终于陆续把老僧的几个徒弟全部找了回来。老僧感动不己,带着徒弟烧香拜佛,衷心祝福教导队全体官兵。
张逸民最后一次去前寺,是1970年夏末,为的是参加交接活动。张逸民到达后,拿着教导队清点过的所有房屋、设备和物资清单,先是交给前寺老僧过目。老僧认定无误后,又带着教导队和前寺双方代表,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核对了一遍。老僧又确认无误,张逸民这才下命令教导队撤出前寺。张逸民离开前寺时,双掌合一地向僧众告别,僧众则远远地把他送到寺外……
张逸民每次去前寺,都是忙着检查、指导工作情况,从没有离开前寺去游山玩水过。这倒不是他不喜欢普陀山的美丽风光。只是军务在身,实在无暇欣赏也无心去观光。现在专案组竟说张逸民“不务正业”、“游山玩水”,还要他写交待材料,真是可气可恼!
可是,更可气更可恼的还在后头。一炮手挥着张逸民的交待材料说:“你这哪里是交待材料,而是自我表功!”。
张逸民:“我张逸民从来就不会自我表功,这是你们逼出来的。因为我住前寺是在务正业,干正事,没有你们所说的问题,只好如实交待了这些。”
甲某气不过,又叫了几个人来,狠狠批了张逸民的“对抗态度”。张逸民呢,你批得再狠,我还是那句话:“你们不信,可以去基地教导队调查”,“再不信,还可以去普陀山前寺众僧那里调查。”
专案组人员无可奈何,只好悻悻而去。
6、话剧《碧海风雷》为谁树碑立传
大凡政治运动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只要这个人被他们打入“圈内”的,就不问事实真伪,都一概要往“死里打”,即使是打错了,他们也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理由”来开脱。
话剧《碧海风雷》遭到批判一事,就是一个典例。
舰队文工团演出的话剧《碧海风雷》,本来与张逸民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是专案组硬是要张逸民交待:是怎样串通舰队“一小撮”演出话剧《碧海风雷》来为自己树碑立传的?
对此,张逸民反复说明,根本没有那回事。还说:“我连话剧《碧海风雷》是怎样搞起来的都不清楚。”
专案组当然不信,就把张逸民狠批了一顿。批也不行,张逸民就是不承认有串通舰队“一小撮”人,通过话剧《碧海风雷》“为自己树碑立传”的问题。
这确实是冤枉了张逸民。他是真的不知道创作话剧《碧海风雷》的经过。该剧完全是舰队独立创作和排演的。
那是1970年年底至1971年年初,舰队文工团正在演出大型话剧《枫树湾》。部队官兵对此剧好评如潮,但又不满意“内容不是海军的”。创作组组长(团党委委员)根据官兵们的意见,决定创作一部以反映海军生活为内容的新话剧。于是,他把人民海军成立20年间的战斗故事梳理了一遍。创作组长发现: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红珊瑚》是反映解放沿海岛屿的事;《海上长城》是反映肃清敌特巩固海防的事;《海空雄鹰》是反映争夺海上制空权的事;《夜海战歌》是反映炮艇部队海上歼敌制胜的事……而有着累累战果的鱼雷快艇部队却没有舞台大戏反映过。于是,创作组长和几个创作员研究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鱼雷快艇战斗故事的大型话剧。计划由团党委上报舰队政治部党委。舰队政治部党委当即批准,舰队几位首长也都表示支持。
三、四月间,创作组长和主管话剧队的副团长一起率领几位创作员,深入到驻福建的一支鱼雷艇部队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他们把海军鱼雷艇部队的每次海战,一个一个地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发现:鱼雷艇部队共进行过9次海战,取得击沉击伤“六条半”敌舰的战绩,即击沉敌舰6艘、击伤1艘。这在海军诸兵种中战果最大的一个兵种。他们还发现,其中6次海战是张逸民直接指挥鱼雷艇部队进行的,取得了击沉击伤“3条半敌舰”的战绩,是参加海战次数最多,战果最大的指挥员。创作组根据这些事迹,串接揉合在一起作剧情背景,结构了一部四幕多场次的话剧《碧海风雷》。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鱼雷艇艇长卫海。是卫海接过支队首长当年从陆军带来的英勇无畏、近战夜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率领着高小虎等新老水兵和海上女民兵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待机,在一次夜海伏击中,智勇双全地一举击沉了敌舰!
应该说,在艇长卫海和支队首长身上,确实有张逸民、铁江海和朱洪禧(指挥击沉敌护卫舰“太平”号的副中队长、指导员)的影子。例如高小虎,因报家仇心切,又不耐待机点的艰苦而犯了纪律,卫海艇长和他谈话进行教育时,讲的就是支队长当年在艰苦环境下,冒着严寒、黑夜、五级风、六级浪、以“单艇独雷”一举击沉敌舰的故事。知情人一听,便知是讲的张逸民事迹……
但是所有这些,张逸民实实在在是一无所知,所以也就不存在串通舰队“一小撮”人通过话剧《碧海风雷》为自己树碑立传的问题。
专案组达不到目的,就继续批判张逸民“态度恶劣”,同时猛逼张逸民交待。
专案组:“你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
张逸民:“他们创作过程我确实不知道。”
专案组:“连剧情都没听说过?”
张逸民:“听说过。”
专案组:“听说了什么?”
张逸民:“听说他们运用了我指挥‘单艇独雷’击沉敌人‘洞庭’号和铁江海、朱洪禧他们指挥鱼雷艇中队击沉敌人‘太平’号的情节。”
专案组人员为之一喜:“你听了以后是什么反映?采取了什么态度?”
张逸民:“没有表态,更没有去打听。创作《碧海风雷》是舰队决定的,我是基地政委,根本无需我表态。”
甲某:“有人揭发,舰队政治部领导韩家驹曾为剧本给你打过电话?”
乙某追问:“张逸民,有没有这回事?”
张逸民一时懵了。好久,他才想起有那么回事。
在创作话剧《碧海风雷》过程中,舰队文工团创作组曾通知基地政治部要来基地找张逸民谈谈如何编好剧本的事。张逸民一听就知道,他们是想了解自己过去参加海战的事。张逸民当时想,自己被舰队和海军立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以后,大报小报已经宣传过,现在自己已调任基地政委,不能老宣传自己,还是扎扎实实多干点实事为好。于是叫人告诉舰队文工团,婉言谢绝了创作组要求。
不料当天晚上,舰队政治部主任韩家驹给张逸民来电话,要张逸民“一定要配合好”。韩主任还在电话中强调创作话剧《碧海风雷》的政治意义和背景:“一、1973年2月,是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20周年,《碧海风雷》正是这次“二十大庆”的献礼作品;二、话剧《碧海风雷》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宣传舰队实践毛主席关于“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海军”题词的需要;三、话剧《碧海风雷》是舰队政治部党委批准创作的,又得到了舰队首长的支持,通过话剧来进一步宣传舰队的模范人物,其中包括你张逸民,这是建设海军的需要,不是哪个人的问题。就说你张逸民,论海上打仗,你是海军最突出的,找不到比你更恰当的人选;论学习,你既是舰队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又是全海军的标兵,也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是鱼雷快艇学校的全优学员,又是海军指挥学院的全优学员,这在舰队、在海军也是独一无二的;论工作,你最有干劲,也最有创新。你到基地以后,基地就大变样了:从基地党委到基地舰艇连队团结向上,朝气蓬勃,最有生气;基地农场搞起来了,洞子打了多少啊;你和李静跑遍每个岛屿,解决了部队许多实际困难,这在全军也是没有先例的;四、舰队共有4个军级单位,有三个天天“打内战”,领导班子一盘散沙。你们基地为什么有朝气,关键是领导核心,这个话剧就是要宣传这种核心作用,宣传基地领导的现实生活,让全军看看你们是怎样工作和怎样生活的。……”
于是,张逸民如实地交待了韩家驹主任给他打电话的内容。
专案组人员听了,对电话内容似乎没有表示疑义,只是继续追问:“你对韩家驹讲话内容是什么态度?”
张逸民:“他是舰队政治部主任,是我的上级,对他的讲话我当然是相信的,我也没有理由怀疑他的讲话内容有什么问题。”
专案组:“这就证明,你承认宣传你是正确的,事实上,你内心里正需要通过这部话剧来达到你为自己树碑立传的目的!”
张逸民:“我内心里的确没有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想法。”
专案组:“但是你没有反对!”
张逸民:“他是上级,又是代表舰队讲话,我怎么能反对。……”
专案组:“不反对,就是默认,就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我们还要你交待:你接到韩家驹电话后,又是怎样同文工团创作组‘配合’的?”
张逸民:“创作组来了,也找到了我,但是我没有看他们的剧本,也没有介绍什么情况,更没有向他们提供我个人的海战材料,我只是把他们介绍到有关部门去了。”
专案组:“这再一次证明:你默认了,你就是想利用这个话剧为自己树碑立传!”
在这之前,张逸民一直抱着“以事实服人”的态度对待专案组人员的责问和训斥。但是他们步步紧逼,得寸进尺,一定要张逸民承认是利用话剧为自己树碑立传。张逸民忍无可忍,立即反驳道:“韩家驹主任明确地说……”
专案组:“不许你叫他‘主任’,他早已被隔离审查,他是林彪反党集团里的人!”
张逸民:“韩家驹明确说过,话剧《碧海风雷》是为毛主席题词二十周年大庆献礼作品,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宣传舰队实践毛主席题词的需要,如果说话剧是为谁树碑立传的话,那只能是为毛泽东思想树碑立传,只能是为毛主席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海军’树碑立传!不信,你们可以去看剧本么,还可以到舰队调查么!至于话剧中运用了我的事迹(其实还运用指挥击沉护卫舰‘太平’。号的副中队长铁江海和指导员朱洪禧等人的事迹),那也是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题词。”
专案组:“张逸民,你这是在强词夺理!”
张逸民:“‘强词夺理’的不是我,你们可以去听听观看过该话剧的官兵的反映,听说话剧在舰队直属部队演出后,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认为塑造了一批我们海军贯彻落实毛泽东思想的英雄模范人物,感到十分亲切!赞美英雄模范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有直接的落实毛主席指示的示范作用。……”
专案组人员听到这里,一个个站起来,指着张逸民的鼻子,斥责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为话剧《碧海风雷》叫好!不!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大毒草!话剧创作的初衷就是为林彪一伙树碑立传,就是为林彪一伙树的标兵——你,张逸民脸上贴金,文工团所以赶在1971年搞成这部话剧,就是为了配合林彪一伙篡党夺权;林彪摔死,你还在为他招魂,可见你张逸民对林彪是多么的忠心耿耿?!”
这时,张逸民才知道,由于受自己的“牵连”,话剧《碧海风雷》主创人员都受到了批判,心中很是不安。(其实,同时受到批判的还有海军政治部话剧团的《海空雄鹰》,这是一部以中央军委命名的《海空雄鹰团》十团为原型的七幕话剧。凡是林彪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创作的文艺作品,即使没有问题,都一概列入“黑线”,进行批判)。事到如此,张逸民不再想争辩,只是说了一句:“话剧《碧海风雷》究竟为谁树碑立传,让以后的历史作结论吧!”
专案组马上抓住了张逸民的“话柄”,斥责道:“我们现在就可以作结论:你就是为自己树碑立传!你想抵赖,是绝对抵赖不了的!”
张逸民以“沉默”表示抗议。
专案组:“你回去好好写交待!”
张逸民拒绝再写,再次表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