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3)

文摘   2024-11-13 16:56   浙江  

文章链接:

  1.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2)

  2.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1)

  3.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0)

  4.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9)

  5.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8)

  6.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7)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3)

作者简介:陆其明,男,陆其明(1931-2017.12.20)笔名陆子良、江苏省沙洲县(今张家港市)。1948年6月参加党的苏南武工队。1949年4月参加人民海军。历任华东军区海军、中央军委海军《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海政新闻处副处长,新华社海军分社记者、副社长。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

第四章  “八股脏水”倾盆而下

1、没有哥哥何来“霸占嫂子”

关于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人大”提案问题的交待材料交出以后,专案组告诉张逸民:“政治问题的交待暂时告一段落”,要他“多想想别的问题。”

“暂时告一段落?”这就是说,这事没有完,先挂起来,以后还要继续交待。这对张逸民来说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从交待过程中,他已觉察到专案组对自己交待的每一个“政治问题”都没有表示过满意,相反,都遭到他们的批判。他们所以不满意,原因看起来似乎很多,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张逸民没有交待出他们所需要的“实质”问题。比如:不承认“九大”选举代表时,不投全票是由于李作鹏的“授意”,是有意攻击叶剑英和徐向前两位老帅;不但不承认“排挤老干部”、“重用地富反坏右分子”,反而标榜自己敬重老干部、正确使用干部。又如,不承认自己搞“层层站队”,竟然宣称自己在解决前任领导搞“层层站队”中有功;不承认基地党委团结的报道是李作鹏授意、自己策划的,是对抗毛主席的。再如,不承认主张设国家主席是支持林彪。……等等,等等。张逸民明白,他们所以把这些问题“暂时告一段落”,只不过是要“进行调查”、“准备炮弹’’而已。他们必定是紧勒住不放的。对此,张逸民并不抱任何幻想。

“多想想别的问题”。这是指什么呢?张逸民反复想了很久,总是琢磨不透。一直到张逸民第三次被押回基地轮番批斗的过程中才逐渐明白过来的。

张逸民第三次被押回基地,大小批斗会共进行了20余次。这次批斗与前两次批斗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同,大批斗会千余人以上,小批斗会数十人以下不等;也是发言人事先写好讲话槁,到会上去念;基地某些领导在张逸民被“押下”台以后才上台“发言批判”;批斗会中间不断呼喊类似“张逸民必须低头认罪”等口号,以助声势,等等。但是,张逸民也逐渐感到这第三次轮番批斗会与前两次有所不同,而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是在内容上。

这次批判的内容,除了继续揭批“七大罪状”和“六大政治问题”以外,张逸民感觉到还大量增加了污蔑人品方面的内容。

后来有人证实:张逸民这个感觉是对的。

一天晚上,批斗会结束后,张逸民被押回基地士兵招待所。这天张逸民共被批斗了三次: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次,加起来约有12个小时之多。张逸民紧张劳累极了,一进房间,门不锁,衣不脱,一头倒在床上就睡,还打起了“呼噜”……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突然推门而入。

由于部队长期处于“随时准备打仗”的状态,张逸民养成了高度的警觉性,睡觉时经常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这时他似乎感到有人蹑手蹑脚地向床边走来。

这人想来谋财害命?张逸民想:财,分文没有;命,倒有一条。这人总不会真的要杀我吧。这个念头刚一闪,就被张逸民否定了。可是张逸民的念头又一闪,就来了个否定之否定。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张逸民就听说过,某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私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其中就包括“杀人”、“灭口”。想到这里,张逸民不由得警惕起来。他微启双眼,细心观察。只见黑影两手空空,不像个杀人的样子。黑影又走近几步,弯腰低声说:

“张政委,张政委……”

张逸民翻身下床。

“你是谁?”

“你不用问我是准,说了你也不认得。”黑影道。

“你快走吧,不要因我连累你。”张逸民要求说。

“一天批斗你三场,专案组人员也累了,都睡了。”来人说着,回身又把门关上,又伸手要去开灯。

“别开灯,他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找你的麻烦!”张逸民上前制止。

来人已经站到张逸民跟前,但说话时,又贴近到张逸民的耳边。

来人告诉张逸民:最近10多天来,包括赵宗博在内的一些领导,给部队下达了一个通知,要求官兵起来揭发张逸民的罪行,说哪个单位揭发的越多,那个单位的工作成绩就越大;哪个人揭发的事多,那个人的觉悟就高,就要表扬这些单位和个人,突出的还要立功受奖。对那些不揭发的所谓“知情人”,轻则要受批评,重则要受处分。

来人又告诉张逸民:揭发的内容越来越宽,说“大是大非”可以继续揭发,“生活小节”也不要放过。对男女关系、生活作风之类的事情,先不管有无其事,也都要无一遗漏地揭露出来。

来人还告诉张逸民:为了使揭发材料能及时反映上去,要求利用各种形式,什么大字报、小字报呀;什么黑板报、简报呀;什么“专题报告”、“特别专刊”呀,等等,等等。总之,各种可以利用的形式,都要利用上。

来人最后告诉张逸民:这些揭发材料层层上报到基地“清查办公室”以后,又以各种方式四处扩散,如:出简报下发基层舰艇连队,写报告上送舰队,出通报同兄弟单位交换“文革”情况。而且在这些“简报”、“报告”和“通报”中,充斥着诸如“张逸民新罪行大暴露”、“张逸民个人生活糜烂之极”、“张逸民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等等之类的耸人听闻的语言。

来人说完,郑重地提醒张逸民:“张政委,我是你调来基地任政委那年,从外单位调来基地的,你不认识我,但是我从战友们那里知道了你是海战英雄,知道了你的为人。对于那些所谓的揭发,我是一概不相信的;其实不相信的何止我一个,我们单位就有许多人。但是,你还是要小心,他们政治上打不倒你,也要从生活上把你搞臭!”

来人说完,转身就走。这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了脚步声。张逸民一把抓住来人,悄悄地说:“等一等。”待脚步声渐渐远去后,张逸民才轻轻地打开门,又向外“搜索”了一会,见没有人,这才督促来人快走……

张逸民见来人消失在黑暗中了,便关门上床。就在此刻,脚步声又由远而近,最后来到门口停下来,接着响起了敲门声。张逸民立即打着“呼噜",佯装入睡……

脚步声远去、消失,张逸民瞪眼望着窗外夜空,思潮滚滚。来人不会被发现吧?要是被他们发现,他就要吃苦头了。张逸民在北京海军机关开会时就听到过与被隔离审查者有牵连的人和事。有一个干部,因为同隔离审查人员在路上相遇,点了点头,就被所在单位党支部好一顿批评;有一位女干部,去给被隔离审查的丈夫送换洗衣服,由于事先没有“请示报告”,又没有“陪同人员”,就被停职反省,批评她“阶级立场不稳”,一定逼着她与丈夫“划清界线”,不然就要给予处分;还有一位处长,在批斗隔离审查人员时,总是积极不起来,特别是遇到不符合事实的的事情,他还要冷言冷语地说上几句,为此就被戴上“右倾”帽子,以后就怎么也提升不起来。……想到这些,张逸民对来人的处境担心起来……

来人的那一番话,引起了张逸民的思考。他们还想干什么?!“七大罪状”早已交待,“六大政治问题”的交待材料也上交了,还说“暂告一段落”,现在又要扩大揭发生活作风问题,说明他们不仅要在政治上把张逸民打倒,还要在人品上将张逸民搞臭。

开始,张逸民对来人的警告还真有点将信将疑。他认为,清查林彪反党集团,是一场十分严肃的政治斗争,是清查自己与林彪的政治关系,为什么还要从人品上把我搞臭?但是,当张逸民一回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实又不能不相信。不是吗,全国人民敬爱的彭德怀元帅,过去人们都知道他一贯是艰苦朴素的表率,但是在他“落难”遭到批斗后,却把他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把他的艰苦朴素作风都说成是“假的”、“装的”,对他进行了令人发指的丑化。还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在被隔离审查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把他们实际并不存在的所谓生活作风、两性关系胡编乱造出来,并不断炒作,无限扩大,最后使不少人信以为真。……

第三次基地批斗终于结束。

他们为什么既要从政治上打倒我,还要从人品上把我搞臭?张逸民被押回舰队住处以后,他苦苦地思索着,慢慢地,这个问题就在张逸民的头脑里清晰起来。

其实,只要熟知情况而头脑又清醒的人,都知道某些人所以要把张逸民打倒搞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某些人挨过张逸民的正确批评而又不知悔改错误,想趁此机会进行报复;又如,某些人由于自身原因,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想通过打倒搞臭张逸民以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博得上司的喜欢;再如,某些人自己屁股上有屎,也想通过打倒搞臭张逸民把它洗刷干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某些当权者想通过打倒搞臭张逸民来扫除自己在仕途发展上的障碍。

情况就是这样明明白白地摆着。在正军级的高级干部行列里,张逸民所取得的战果在海军尤为显赫。不仅如此,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天下大乱”的头五年里,他无论是担任支队政委,还是担任基地政委;也无论是在军内还是在地方,张逸民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被舰队和海军树为标兵以后,又是“九大”代表、“人大”代表,又是海军党委委员、舰队党委委员,头上戴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再加总政考察,海军考核,舰队推荐,报纸宣传,张逸民在一段时间内成了重要新闻人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逸民是一颗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将星。要是张逸民是个团级干部或师级干部,也许还不会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现在是最年轻的正军级高级干部,距离舰队、距离海军,可以说只有一步或两步之遥。这样,对那些既没有科技文化知识,又缺乏领导组织能力,只凭“老资格”吃饭、“混日子”,且私心和妒忌心又特别严重的当权者来说,张逸民无疑是这些人仕途上最具威胁的竞争者和拌脚石。既然是绊脚石,就得把它一脚踢开。林彪突然爆炸,在客观上助了这些人一臂之力,他们便不失时机地赶紧把张逸民列入另册。他们公然坦言,搞掉张逸民在某种意义上,比搞掉李作鹏更重要。足见这些人的目光是多么的深远。因此,这些人下决心要把张逸民打倒,打不倒,也要把他搞臭,叫张逸民就此“报废”。

但是,搞臭一个人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事实。张逸民相信“身正不怕影斜”这句格言。于是,张逸民打开“记忆雷达”,千百次地“搜索”,怎么也找不到能够搞臭自己的事实。就说“两性关系”吧,张逸民知道,这是最容易被人搞臭的突破口,但是,自己与这些根本沾不上边。在家上学期间,自己整天生活在大男人中间,同女性很少接触,也不愿意接触,养成了一种远离女人的习气。为此还常常受到人家嘲笑。参军以后,在陆军那儿年,整天行军打仗,周围也很难碰上一个女性,根本谈不上发生“两性关系”。到了海军,多半时间生活在没有女性的大海上,特别是当了领导干部以后,始终自觉地与女性保持着一定距离,即使有时因工作需要找女性谈话什么的,也要有人陪同,或把办公室的门敞开着。所以,他们要想从“两性关系”打开“缺口”,搞臭自己,一点门也没有。

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搞臭自己的“秘密武器”呢?张逸民是个富有想像力的人,他想了好久好久,怎么也想像不出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

但是,张逸民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们要搞臭自己的目的,是叫你抬不起头,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进而逼迫你“自觉自愿”地退出历史舞台……

张逸民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叫屈服的人,他知道如何去进行抗争!

张逸民很“佩服”那些胡乱编织故事的高手:能把红的说成黑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把是说成非,把美说成丑。……总之,他们能根据需要,编出令多数不知实情的人信以为真的故事。

这些高手的杰作之一,就是张逸民“霸占嫂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梗概很简单:张逸民自幼贪色,15岁那年就霸占了比他大5岁的漂亮嫂子;后又欲找新欢。未果,臭名远扬……

为了使张逸民臭名远扬,专案组已经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要求揭发人详细写出书面材料;把揭发材料列入《张逸民罪行录》,到处散发;这次——第三次押回基地批斗过程中,许多发言人在大小会上进行揭发批判,指出张逸民是个“极端腐化的堕落分子”。

现在,专案组正式通知张逸民:必须交待“霸占嫂子”的丑恶行为,声称这是张逸民“想不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试金石”。

张逸民接到通知,第一个反应当然是愤怒!愤怒!愤怒!张逸民绝对地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极大侮辱,而且也是对妻子魏淑霞人格的极大伤害!

张逸民知道,不交待肯定不行。但是如何交待,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他们肯定也不让你过关。那好,既然他们对我的“生活”那么感兴趣,还要追根刨底,不妨借此机会“自我暴光”,让人们看看我张逸民是怎样“霸占嫂子”的,“嫂子”又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张逸民确实是在15岁那年结婚,他的妻子也的确比他大5岁,但这与“霸占嫂子”一点没有沾边。

张逸民所以在15岁那年就结婚,据说原因有四个:一是爷爷的年事已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重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社会上盛传日本侵略军要征召青年妇女到日军中作慰安妇,许许多多青年妇女的家庭都急于为姑娘寻找婆家;三是张家虽不富裕,但在小镇上也算是“不愁吃、不愁穿”的殷实人家;四是张逸民自身长相好,又聪明玲俐,受镇上许多老人的宠爱,从10岁起,就有人上门说亲,而且说亲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在这四个原因中,张逸民认为爷爷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重孙”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爷爷是个苦命人。他8岁就给地主家放猪,9岁那年,因野狼咬死一头猪,被地主吊打,左臂被打断,因无钱治疗,留下终身残疾。爷爷像那个时代的老人一样,有着相同的享乐观,把“人丁兴旺”、“四代同堂”、“儿多是福”、“早生儿早得继”,等等,视为最大的福分。所以,爷爷想法很简单:不论年轻时吃了多少苦,一个人能见到重孙,能过上几天“四世同堂”的日子,就算是有个幸福的晚年,死也瞑目了。父亲张鸿义是个孝子,他虽不赞成儿子早婚,但考虑到爷爷苦了一辈子,晚年就这么一个要求,拒绝不好,就依了爷爷,以示尽孝。

张逸民排行老二,老大是姐姐。因此,爷爷在“有生之年见到重孙”,就必须给张逸民找个媳妇。

当时,有三家竞争这门婚事。在张逸民的眼里认为竞争力最强的是他的堂表姐。她叫郝玲霞,年长张逸民5岁。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平时,堂表姐就像大姐姐一样,一直就很爱护张逸民。堂表姐在学校算是半个校花,吸引了不少男生。她在运动场上更是一朵鲜花,跑得极快,全县开运动会跑一百米、二百米,年年第一。她得到的奖品,有一半还送给了张逸民。张逸民最喜欢这位堂表姐,但是他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他父母坚决不同意张逸民和堂表姐的婚事。与此同时,父母也拒绝了另一位提亲者,最终为张逸民选择的是一位名叫魏淑霞的姑娘。

张逸民和魏淑霞于1942年订婚。由于张逸民不情愿这门婚事,所以一直是抱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他想,既然婚姻不能自主,那就只有听天由命吧。虽然两人同住一个镇上,但从未单独见过面,更说不上一句话了。

两人结婚是在194457日。时年,张逸民15周岁,魏淑霞20周岁。就是在伪满时期,中学生也是不允许早婚的。父亲只好向学校谎称母亲有病,为张逸民请了一天假,让他与魏淑霞完了婚。

他们结婚是旧式礼仪,新式服饰,属旧中有新吧。张逸民记得,结婚那天,魏淑霞乘坐着八人抬的大花轿来到张家。拜堂时,魏淑霞穿的是粉红色绣鞋,粉红色旗袍,头上盖着一块大红盖头。盖头下边是一块长长的粉红色纱巾。张逸民穿的是深咖啡色长衫,头戴一顶深咖啡色礼帽,脚穿黑帮布鞋(当地社会习俗,拜堂时不准穿皮鞋的),礼帽左右各结一朵大红绸花,上身斜披绸布(又叫双皮红)。

这样的婚礼,在小镇上算是相当隆重的了。拜天地后,两人都换上西装,这在当时,也算是最体面的人了。仪式后,新婚夫妇要一块手拉手出来为来宾敬酒。直到此时,张逸民才第一次看到妻子的庐山真面目:身材很丰满,皮肤很白嫩,不算很美,但觉得比堂表姐长相要好得多。

按照当地习俗,入洞房后,男女谁先开口是很有讲究的:男人先开口,会先生男孩;女人先开口,会先生女孩。据此,父母及家人,特别是爷爷都鼓励张逸民要抢在新娘前面先开口,第一胎要个男孩。可是,张逸民面对这位陌生的新娘,开口说话真是比登天还难。张逸民腼腆、紧张,足足踌躇了半个小时。魏淑霞本想先开口,可她也想生个男孩子,于是也等张逸民先说话。这时,一位婶婶进屋来说:“哟,小俩口怎么不说话呀,还是男人领个头吧。”婶婶随手将长明灯送到炕檐上,又匆匆离去。最后,还是张逸民先开口说:“我明天还要上学去,先睡了。你也上炕早点休息吧。”魏淑霞望望丈夫,应了声:“嗯!”张逸民解开外衣钮扣,准备睡觉了。

魏淑霞一进张家门,就感到张逸民对她不冷不热的,有些怠慢,心中有点不快;现在又见张逸民真的解衣睡觉,终于憋不住了。她向张逸民身边挪了挪,摆出了大姐的架式,说:“睡什么睡,我有话跟你说呢。说完了,再睡也不迟。”

张逸民把刚解开的外衣马上往胸口拢了拢。

“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你们家是用八抬大轿把我抬进你家的。我们拜堂成亲,我是你的发妻,你认可不?是不是真的要跟我一起白头偕老?你若嫌我文化低,年龄大,不喜欢我,现在就讲出来。只要你说真心话,我也不要求你用八抬大轿送我回去,明天由你一个人送我回娘家就成。我决不会赖在你们张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媳妇。”

此刻,张逸民对这桩婚姻仍处于朦胧状态,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向。他扪心自问:魏淑霞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不在意;年龄大,他也不在意。堂姐也大他5岁,张逸民却喜欢她。这说明,这些都不是造成张逸民站在十字路口的原因。张逸民最在意的,是包办婚姻,是不能自由恋爱,不能自主结婚。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现在既然魏淑霞真诚地、发自内心地谈及这门婚事,张逸民索性反问:“你对这门婚事有何看法?”

魏淑霞马上大度地、倾心地向张逸民诉说衷肠:“我听说你人好,心也好,家里老人也好。一个女人能嫁给一个好丈夫,又有这么个好家庭,这是我的福气。我心满意足了。比我盼望的要好。只要你不嫌弃我,将来又能疼爱我,我会作个好妻子、好媳妇的。不管你往后遇到多大困难,多少灾难,我都不会回头。从一而终,这是我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做出任何对不起你的事来。我会一心一意地跟你过一辈子的。……”

魏淑霞的“掏心话”,深深地感动了张逸民。他当即也向她说了“掏心话”:“我的确有嫌弃你的想法,这倒不是嫌弃你文化低、年龄大,而是总感到我们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不会有真正的感情,更不会有幸福。现在我见到你人这么好,心又这么好,我决心改变主意。只要你能做到你所说的一切,我不但承认你是我的爱妻,而且会非常疼爱你。不管今后生活道路上是好是坏,是富是贫,我都不嫌弃你。保证跟你一道白头到老。我是男子汉,说话绝对算数,永不食言。”

从此,两人的心靠近了,人也靠近了,开始了“先结婚后恋爱”的幸福历程。

在“先结婚后恋爱”的心路历程中,一开始就是甜蜜的。妻子像个大姐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张逸民的衣食住行,连晚上什么时候睡觉,早晨什么时候上学,在来回路上,在学校要注意什么,都一一关照到。张逸民每天上学后,魏淑霞就在家里伺候公婆和弟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194511月,魏淑霞喜得爱子,取名南征;一年以后,爷爷临终时特别用手摸摸重孙的头,含笑地走了。所有这些,无疑给“后恋爱”锦上添花,像喝了一杯又一杯“蜜汁”。

张逸民参军以后,魏淑霞继续用“蜜汁”培养着两人的爱情。

张逸民的母亲生育较多,已夭折的不算,他们就有兄弟3人,姐妹4人。张逸民有个姐姐,他排行老二。他下面是三个妹妹,妹妹身后是两个弟弟,最小的弟弟与张逸民的长子南征同龄。魏淑霞除了承担日常家务外,还主动协助婆婆带领小弟弟和小妹妹。有一次,婆婆病重,没有奶水,张逸民的小弟饿得哇哇哭。魏淑霞抱过小弟,解开衣服钮扣,把奶头放到小弟嘴边。小弟硬是紧闭小嘴不吃,她就连哄带骗,才把奶头塞进小弟口中。

1947年夏季,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攻打四平。宾安镇派出的担架队从四平前线回来,有人说张逸民己战死在路旁,还声称是“亲眼所见”。全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失声痛哭,妈妈和妻子更是哭得死去活来。魏淑霞虽万分悲痛,但很有主见,安慰家人说,逸民如果真的战死疆场,政府会有正式通知的,大家不要悲伤。这样等了半年多,仍没有张逸民的消息,全家人对魏淑霞的话由半信半疑到完全失望。这时,张逸民的父母对魏淑霞说:你年轻轻的,我们家境又十分困难,别跟我们受苦了,你带着孩子回娘家吧;要是有合适的,你再找一个;孩子你愿意带就带走,如果不方便就送回来,由我们老俩口养;你可以完全放心,我们是不会亏待孩子的。魏淑霞听了公公婆婆的话,直摇头,双膝跪下说:逸民如果真的短命,那是我命中注定;我不管他是死是活,此生不再嫁人;我生是张家的人,死是张家的鬼,我无怨无悔。她说完便泣不成声。后来知道,散布张逸民战死疆场谣言的人是魏淑霞的小学同学,其目的是想通过谣传,动摇魏淑霞死守张逸民的决心,然后取而代之。……

1947年冬,哈尔滨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张逸民家被划为上中农(富裕中农)。在极左路线盛行下,上中农又被划为富农,列入剥削阶级一边。因而成了打击对象。翻身农民敲锣打鼓占领了张逸民家,分家产。张逸民父亲挨批斗,被打得不能动弹,口吐鲜血,生命垂危。全家除了没有被“扫地出门”,其他已一无所有。

一群妇女要扒魏淑霞的棉衣。她大喊大叫:“我丈夫是在民主联军,你们丈夫是个啥?!谁敢扒我的衣服,我就跟谁拼命!”吓得这群妇女转身就走,还边走边说,没想到这个小媳妇还挺厉害呢。土改后,家里吃的没有,烧的没有,连个铺盖也没有。魏淑霞的父母知道后,要接她回娘家住。魏淑霞坚决不肯,说:我是张家的人,为张家生了孩子,死活都在张家。父母没办法,给送来十多斤口粮。全家十余口人,十斤口粮再节省,一二天也就吃完了。实在没有办法了,魏淑霞带着张逸民的妹妹只好外出要饭。在东北,乞讨是一种丢人显眼的丑事,要受到人们耻笑的。魏淑霞顾不了那么多,忍辱负重,沿街乞讨。这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要饭的事被宾县县委书记林立发现了,立即作了纠正;并以革命家属的名义,分给上等好地五响(五十亩),原住房退回,又分进了口粮及过冬衣被,还给魏淑霞分配了工作——区政府统计员。……

这一则一则迟到的消息,张逸民都是在紧张、激烈的南下征途中获得的。

每听到一则消息,张逸民总要从内心呼唤着妻子的名字:淑霞,我爱你,我感激你,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呼唤声中,妻子在张逸民的心中变得更美丽、更善良、更高尚。爱情的力量,激励着张逸民去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这种“爱情之花”,自魏淑霞随军以后,变得更加美丽灿烂。

魏淑霞是1954年初被组织批准随军的。当时,张逸民还是个鱼雷艇艇长。批准一个艇长家属随军,在当时是很少见的。组织上所以给予特别照顾,是由于张逸民参军以后的突出表现:在陆军,英勇作战,屡次立功;到海军,刻苦学习海军海洋知识,熟练掌握操纵技术;再有,组织上还考虑到魏淑霞已经31岁,与丈夫分居也十年了,长此下去,不利于夫妻间的感情发展。张逸民很感激组织上的照顾。

在魏淑霞来队之前,张逸民写信告诉妻子,来队随军,不是来当太太,也不是来队做寄生者,而是要成为一个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劳动者;来队随军,妻子只是普通家属,决不能有任何谋取特权的想法和做法;在这个家庭里,丈夫不能是主人,丈夫有自己的战斗岗位,必须尽职尽力,而妻子是这个家的支撑者。一切都得靠自己。妻子必须遵守部队纪律,凡属部队内部之事,丈夫不得“带进家庭”,妻子也不得过问,不得“参政”。张逸民最后告诉妻子,如同意信上意见,就随军;如觉得做不到,随军之事以后再说。魏淑霞见信,当即表示,愿意遵守,做一个好妻子。

魏淑霞随军后,始终遵守诺言,遵纪守法。就说“不得过问”部队内部之事和“不得参政”吧,魏淑霞从随军到张逸民隔离审查的17年里,从没有违约过。无论是张逸民当艇长、大队长,还是支队政委、基地政委,部队内部之事,魏淑霞从来不打听,更不在枕头边向张逸民“吹风”、“参政”了。魏淑霞也从来不参加家属间的那种“张家长、李家短”的议论,也从来不为家务而向部队打电话找张逸民;家里遇到任何困难,都是独立解决,从不向张逸民“诉苦”。魏淑霞也有自己的严格要求:不干忧张逸民工作,不分散张逸民精力,让张逸民一心一意为建设部队战斗力服务,为打胜仗服务。

张逸民的工资是很有限的,能养活夫妇俩和女儿三口之家已经是“紧巴巴”的,还要供养寄住在老家父母身边的大儿子就更难了。后来大儿子高中毕业要上大学,小妹和小弟也先后同时考上大学。开支大了,父母负担不了,写信给张逸民,问有没有力量帮助弟妹上大学。张逸民此时正在前线。魏淑霞看完信,也没有等丈夫回来商量,马上回信说,再困难也要供弟妹上大学。魏淑霞省吃俭用攒钱,又到服务社打工挣钱。就这样,一直供养三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家人都说,这三个大学生的费用都是从魏淑霞的牙缝里节省出来的,张逸民对此十分感动,说妻子不仅有恩于我,也有恩于张家老小。

魏淑霞对丈夫工作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平时,张逸民都住在部队,只有到节假日才回家;要是上前线值班,三月半载不回家也是常事。张逸民每次回家,魏淑霞总是那句话:你在部队又是战备又是打仗,很是紧张,你回到家不准动手,任务就是当“老太爷”:休息、睡觉,逗女儿玩。张逸民闲不住,总要帮助妻子做点什么,妻子就把他和女儿赶出去。还叮嘱女儿怎样逗爸爸玩得开心。吃饭了,妻子总是要做几个张逸民爱吃的菜“慰劳”他。要是张逸民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或打了仗回来,魏淑霞一定要办一桌“家宴”,举杯祝贺张逸民,要张逸民喝个痛快,吃好吃饱。假期一过,张逸民便精神抖擞地返回部队。张逸民好感动,常常说,家庭是他最好的“停泊港湾”,最好的“栖息地”,最好的“加油站”。而主宰这个家庭的是妻子。张逸民每次捧着立功奖状回来,总要交给魏淑霞,说:“在我的功劳里,你占了一多半!”张逸民这么说,决不是故意抬高妻子的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因为,在魏淑霞的心目里,已把伺候好丈夫、扶育好子女、管理好家庭,作为军人妻子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为了部队建设,为了丈夫多打胜仗。所以,在谈论到夫妻的功劳时,是不能简单地用“一半”、“一半”来分的。

在女儿之后,魏淑霞又生了两个儿子。孩子增多了,家务必然也增多了。但是她一如既往,张逸民只要一回家,只准他当“老太爷”,不许他动家务。

孩子增多了,开销也大了,生活就更艰难些。但是,魏淑霞不但不在丈夫面前叫苦,在丈夫盘问时,还想方设法作解释,不让丈夫为家事操心。为了增加收入,魏淑霞再苦再累的活都干,而且干得都很好。她说,我去工作,果然是为了挣钱糊口,但更重要的是为部队出力作贡献。所以,她对工作不挑拣,对报酬多少不过问,只是一心把工作做好。她在工作单位经常受到表扬,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还在1970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本来,张逸民一想到妻子对自己、对家庭、对张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她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内心就万分激动。现在要把她写出来,更是像洪水冲破堤坝一泻千里,挡不住,堵不了……不能再这样写下去了。写得越多,挨斗越狠。张逸民扔掉笔,不写了,等待挨批吧。

张逸民被叫到专案组,专案组人员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鼓鼓的,比豹子眼还凶狠。张逸民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毫不犹豫地采取了主动,“引火”烧身。

“我知道,我写的交待材料你们不会满意;但是,我实在交待不出‘霸占嫂子’的事,因为我没有嫂子,请你们批判吧!……”

果然,张逸民受到了一阵批斗,紧接批斗之后的是“白刃战”。

“张逸民,你交待,你几岁结婚?”

15岁。”

“你嫂子是几岁?”

“我没有嫂子,只有妻子,当年是20岁。”

“这些你都承认,怎么就不敢承认霸占嫂子!”

“不是敢不敢承认的问题,那是我的妻子,我没有哥哥,哪来嫂子,更不存在什么‘霸占嫂子’的问题。”

“你不是排行第二吗?”

“我是排行第二,排行第一的是姐姐,不是哥哥。”

“你说什么?”

“我再说一遍,我没有哥哥,排行第一的是姐姐,我总不能去‘霸占姐夫’吧!”

专案组人员先是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个个吃惊地瞪着张逸民,好像在问:你张逸民没有哥哥?怎么会没有哥哥呢,揭发材料上明明说的是“霸占嫂子”么,怎么……

张逸民看着面前一张张尴尬的脸,体谅而又平和地说:“我没有哥哥。你们可以到我的档案里去查,也可以打长途电话或出个公函,到我老家宾县公安局去查问。这很容易,并不费劲……”

张逸民本还要想说“你们怎么这么蠢,这么轻易相信揭发材料,连这样简单的事都搞不清楚,还搞什么专案!”但一看到他们一个个愣在那里的“可怜相”,就制住口,也免得再遭批斗。

相关链接:

  1.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6)

  2.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5)

  3.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4)

  4.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3)

  5.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2)

  6. 海疆英模风采录---千岛传奇——海上优秀指挥员张逸民沉浮录(1)

  7. 大海背后的故事-----第十章.选择战地最佳采访位置/攻打江山岛


潜战友之家
回忆抒发战友情谊,宣传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公益,友爱、团结,爱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