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我军收复永乐群岛作战的一份报告

文摘   2024-11-14 09:32   浙江  

因作战兵力部署表格未显示完全,重新发

美军对我军收复永乐群岛作战的一份报告

原创 张一鸣 

   编者注:1974年1月15日,美国驻南越国防武官办事处岘港总领事馆联络官科什,随南越军队一部乘16号舰,于次日登上长期被南越侵占的我国西沙永乐群岛珊瑚岛。几天后爆发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我军取得海战胜利,并一举收复被南越侵占的甘泉、珊瑚、金银三岛,科什和南越守军48人被俘,日后被释放回国。

   美国陆军特别研究部依据科什作为现场目击者的观察,编写了中国于1974年1月在西沙群岛的两栖攻击》报告,报告中对我军收复永乐群岛被占岛屿的作战行动以及前期准备、训练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揣测,其中一些情况和数据与我们掌握的有明显差距,参加此战和了解此事的战友、朋友可以辨其真伪。

   在西沙海战胜利50周年三个月后将至之际,阅读张一鸣翻译的此文钩沉往事,对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西沙海战不无益处。

从西沙被押解到三亚的科什


中国于1974年1月在西沙群岛的两栖攻击


序言


   1974年1月20日,中共军队对南越军队据守的西沙永乐群岛的两座小岛实施了两栖攻击,本报告描述了这一行动的主要特点。报告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唯一权威的目击者对这次行动的详细观察。第二部分从多个重要方面评估了目击者所提供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与美国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了比较,并对参与行动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做出了总体判断。


   目击者

   杰拉德·E·科什是派往西贡武官室的一名美国区域联络官,亲眼目睹了中共军对甘泉岛和珊瑚岛实施的两栖攻击;他于1月20日在珊瑚岛被俘。科什以前是一名步兵军官,在越南共和国呆了两年,在那里他作为侦察巡逻队队长获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之前所受过的军事训练—包括特种部队、空降兵和游骑兵的课程,加上他的实战经验,对中共军轻武器的熟悉,以及对情报报告的了解,使他有资格成为一名军事战术和装备的观察员,其观察亦具有权威性。他对珊瑚岛地形特征的详细描述已得到证实,科什的记忆力被评估为优秀。


   背景

   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了其一直以来坚持的对南中国海主要群岛的主权。这一声明包括西沙群岛,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西沙群岛一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德群岛)和越南共和国(永乐群岛)共同占领。在接下来的九天里,中国方面进行了一次密切协同的军事行动,夺取了越南共和国控制的岛屿。在1月19日上午的一场海战后,自1月14日以来一直在永乐群岛活动的南越海军舰艇撤出该海域。此后,中国海军的舰艇不断出现,完全掌握了永乐群岛的制海权。

   1月20日,中共军队的地面部队和海军对永乐群岛的甘泉岛、珊瑚岛和金银岛上的南越小股部队实施了协调一致、执行良好的两栖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扩大了对西沙群岛的控制。


目击者的观察


   对甘泉岛的攻击

   甘泉岛是个小岛(500×700米),植被适中,周围是20-50米宽的沙滩和一座从西北向东延伸的珊瑚礁,珊瑚礁在西北的深度为两英寻(编者注:英寻是海洋测量中的深度单位,1英寻=1.829米),到了东部则为一英寻。该岛上的守军是一支14名南越海豹突击队队员组成的小分队,这支小分队于1月18日上岛,只装备了M-16步枪和几具K-203型40mm榴弹发射器以及手榴弹。这支小规模的守军没有构筑防御工事。

   当地时间1月20日9时,中共海军两艘“上海”级护卫艇深入到甘泉岛东南方向400米的海域后,突然停车。紧接着,一艘型号不明的大型舰艇在岛的西南方向占据位置。10时,三艘舰艇开始炮击甘泉岛,护卫艇似乎是使用艇首和艇尾的37mm火炮射击,不明型号的舰艇则使用更大口径的火炮射击,报告称这门火炮看起来像一门美制105mm榴弹炮。很明显,为了协同配合,两艘护卫艇将该岛划分为若干射击区域,为每一艘舰艇和每一门火炮明确了射击目标。艇首和艇尾的37mm火炮以3-5发炮弹的点射交替开火。首轮炮弹看起来落到了甘泉岛北面的海里,不明型号的舰艇校正火力,以持续但尚不清楚的射击速率覆盖全岛。部署在该岛东侧植被线边缘的海豹突击队队员,用无线电向珊瑚岛的守备部队报告,他们被中共海军的炮弹炸死1人,炸伤3人。

   10时30分,两艘拖网渔船从东面驶来,占据了该岛东北偏东250米靠近珊瑚礁的地方,避开37mm火炮的持续准备火力线。这些船只已被确认为“南渔”拖网渔船。至少有一艘(舷号407)参与了最初在1月17日的海军冲突,也有可能这两艘都有参与。那天,科什看到了407号渔船试图迫使南越海军HQ-4号舰触礁。当时,这艘中国船只看起来只是一艘“拖网渔船”,由一名身穿蓝背心头戴草帽的普通船员驾驶。让人想不到的是,这艘船在挑衅的过程中,仍有几名船员在船上抛竿钓鱼。在1月14日-20日期间,没有一艘拖网渔船拖着渔网;科什最初将这些船只判断为“拖网渔船”,因为它们看上去不像海军舰艇。

   两艘拖网渔船驶入后不久,每艘船的甲板上出现了100多名中国士兵,开始有条不紊地卸下深灰色的橡皮艇。士兵们穿着中共陆军的制式军装,将橡皮艇一次两个扔到407号渔船右舷的尾部,再将它们向前拖到两个绳梯的位置。然后六到八名中国士兵从每个梯子上趴下来,登上每艘橡皮艇。满载士兵的橡皮艇被划到407号渔船的尾部,再将它们拖到两个绳梯的位置,在那里很快形成30艘的编队。鉴于两艘拖网渔船的停泊位置,只能看到407号渔船的右舷;不过科什从最终编队形成的速度判断,两艘船的两侧都使用了相同的卸载/装载步骤,即一次装载八艘橡皮艇。

   中国士兵快速有效地进行了装载/卸载,这表明他们之前进行过反复的演练。此外,士兵们熟练的划桨,使橡皮艇编队保持着紧凑密集而又良好的队形,攻击部队共有200-240名士兵,搭乘30艘橡皮艇。在先头编队的先头艇通过珊瑚礁的边缘时,从不明型号的舰艇上打出了了一发红色信号弹,海军舰炮随即停止了炮击。同时,可以看到绿色曳光弹射向岛上的植被线,这是中国士兵开始用轻武器实施压制性射击。海豹突击队队员立即还击,橡皮艇周围溅起了水花,不过中共海军未再提供支援炮火。攻击部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队形,直到大多数橡皮艇通过了珊瑚礁边缘,这时,后排的橡皮艇沿着甘泉岛的东北部开始部署登陆。橡皮艇尚未驶上海滩,中国士兵们便跳入浅水里,向内陆冲击。没有看到中国人出现伤亡。第一批中国士兵上岸后,两艘“上海”级即朝东北方向驶向珊瑚岛。


   对珊瑚岛的攻击

   珊瑚岛位于甘泉岛东北两海里,是个小岛(400×800米),有七座永久性建筑,其中一座被南越用作气象站(截至1月20日)。岛上有多条硬化的土质小路,植被覆盖程度从稀疏到中等密度不等,沙滩的宽度在20到30米。一座珊瑚礁环绕该岛,其深度为一至两英寻,宽度从300米到900米不等。1月20日,珊瑚岛上的南越守备部队为48人,其中只有20名地方军士兵有武器(M-16步枪)。岛上未构筑任何防御阵地。

   11时,两艘“上海”级护卫艇在岛的南方占据位置;型号不明的大型舰艇重新部署在岛的北方,不过该舰仍位于甘泉岛以西,无法被直接观察。11时30分,中共海军舰艇开始炮击珊瑚岛,模式与甘泉岛相同。从型号不明的舰艇上打出的炮弹落地时的爆炸效果看,再次判断其为一门105mm的火炮。让人想不到的是,尽管中共海军的炮火准备以中等强度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不过越南人没有出现伤亡,建筑物也没有遭到破坏。

   两艘此前未被发现的“南渔”拖网渔船在该岛西南600米靠近珊瑚礁的地方占据位置。12时30分,炮火准备结束,开始实施两栖突击。虽然科什没有看到卸载及装载的过程,不过其程序可能与甘泉岛相同。判断攻击部队的规模为两个连,只遇到了守军用M-16步枪的零星抵抗。

   攻击部队上岛后,密切协同,有计划有步骤的肃清守军,战斗中,以可识别的地形地物来划分各排的分界线。在分界线内,5-8名士兵为一组,肃清指定的区域,在肃清植被茂盛地区前,频繁停下来实施火力侦察。各小组之间用手势和口令来协调指挥,用手势的情况更为普遍。以目击者所见,所有的指令在执行时都是快速而又准确。

   肃清全岛的同时,两个排对建筑区域进行巩固并实施警戒,作为中共军队的指挥所。对建筑物用手榴弹实施逐个清除,并进行仔细搜索。科什被一支七人小组俘虏,并被带到建筑物区域,在那里,俘虏们被快速集中起来。13时30分左右,该岛被完全占领,南越守军全部就歼,攻击部队在沿该岛外围的植被线内挖掘了单兵射击掩体。在巩固全岛的过程中,行动迅速,没有明显的混乱;攻击部队指挥果断,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科什先生指出,中共军队能如此迅速地占领并巩固珊瑚岛,必定是提前做了周密细致的演习,并全面深入了解了该岛的地形特征。


   其它重要情况的观察

   科什先生同时强调了行动的以下几个方面:

   a.战术航空兵支援:

   一些公开资料声称,中国方面的两栖攻击得到了战术航空兵的支援;不过,科什先生表示,参战双方均未实施战术性空袭。永乐群岛的五座岛屿之间的距离很短,该地区上空有任何飞机活动的话,科什先生都能看得到。

   b.军装:

   军官和士兵都身穿中共军队陆军的制式军装。攻击部队所有人员均头戴软帽,外腰带的皮带扣为银色,上面没有徽记,脚穿橄榄绿色帆布橡胶底的“解放鞋”。科什能够通过帽檐、四个口袋的上衣和佩戴手枪识别出军官。在他的描述中,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所有军装的颜色完全相同(没有褪色的),看上去“是全新的”。

   c.武器装备:

   攻击部队的每名军官只带一支手枪,型号为51式或54式,装在棕色枪套里,枪套上有佩带,左肩右胯,外束一条普通的棕色皮带。士兵携带56式突击步枪(56式冲锋枪,下同)或56式卡宾枪(56式半自动步枪,下同),56式卡宾枪数量较为多一些。每名士兵的武装带上都挂着两只水壶,四颗木柄手榴弹,一个小挎包和一把突击队式的大匕首。这把匕首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匕首鞘上没有固定匕首柄的部件,匕首只是插在鞘里,未做固定。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胸前挂有弹匣袋,可以装四个30发弹匣。攻击期间未携带背包;不过,在最终巩固即占岛屿后,有二十五人,每人把三个捆扎整齐,外观均匀的大帆布包,从沙滩扛到岛的北部。每个帆布包上看上去涂着一层带光泽的东西,被认为用来防水。

   在攻击和巩固阶段,没有看到机枪或其它协同操作武器,也没有听到这类武器射击的声音。1月20日傍晚,一支运输队把三门60mm迫击炮,三门57mm无后坐力炮,也可能还有三具火箭筒带上岸;他们将这三种武器平均送到了岛的西部,北部和东部。

   d.中国指挥组:

   20日傍晚,一支特征明显的指挥组出现在珊瑚岛上。其成员包括:七人身着缝制讲究、无口袋的灰色“毛式”制服,深色袜子和朴素简单的棕色皮鞋;一人穿着深蓝色裤子,传统的长袖白衬衫外面套了一件灰色毛衣,脚穿黑色鞋子;以及几名身穿中共陆军军装的军官。这些人都没有带武器。所有的中国人都对一位穿灰色制服的人很尊敬,他后面跟了两名带着深棕色公文包的军官。所有穿灰色制服的人明显比穿中共陆军军装的人年长,年龄在50到60岁。指挥组里还有两名不带武器的无线电(63式)操作员和两名司号员,他们都穿着中共陆军军装。指挥组和指挥所区域的安全警戒由两个排负责。

   e.通信装备:

   科什先生认为,攻击部队未携带队属无线电。不过,在他被俘后,见到两部63式无线电跟指挥所一起部署在建筑区域中央。每部都配有一个头戴式耳机,一个话筒,和一条长约6英尺的天线。没有明显的外部电源。在巩固岛屿后,一个大的杆状天线(由金属线支撑固定),外观类似于美国的RC-292,架设在一座曾经是南越海军营房的建筑旁边。六个人用杠子抬着一台大型发电机,安放在附近的棚子里,一根1/4英寸的电缆从发电机接到这座营房建筑里。20日傍晚,两部63式无线电转移进这座营房建筑,显然这里成为了中国人的指挥所。此外,中国人在这座建筑的楼顶架设了一根长度和方向均不明的长线天线。

   f.俘虏待遇:

   刚开始的时候,部分俘虏的双手被用绳子绑着,巩固了全岛后,所有俘虏都被松了绑。48名俘虏被集中关押在指挥所附近,由35-40名中国人看守,看守的枪都挂在肩上。给每个俘虏都分发了水和香烟。俘虏之间禁止交谈,不过军官和士兵没有隔离开。在核验了俘虏的身份牌后,他们的私人物品被收上来,集中送到指挥所进行检查。不久,中国人即归还了所有非军用的私人物品(包括钞票)。一名摄影师拿着莱卡相机给俘虏拍了大量照片;有几张是全体俘虏和中国指挥组的合影。

   g.口粮:

   17时左右,在建筑区域的中央搭建了伙房,支了两口大锅(两英尺高,直径有三英尺)和许多小铁锅,搬了五麻袋大米(每袋约50磅)。不久,六个人来伙房,抬走了两铁锅大米。

评估


   战前训练和演练

   中国于1月20日实施的两栖攻击行动非常成功。仔细分析两栖攻击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中国在采取行动前,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组织了反复的演练。

   为了便于分析,将此次两栖攻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军在目标区域实施炮火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攻击艇的卸载/装载,攻击编队的组成以及编队抢滩阶段;第三阶段,肃清目标区域的抵抗及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的行动并不复杂,不过需要组织三艘中共海军舰艇的炮火准备与攻击部队之间的密切协同。必须确定并提前计划炮击的区域,射击轴线以及持续时间;必须协调结束炮火准备的信号以及时间。虽然射击指挥方面的特别训练没有必要,不过三艘中共海军的舰艇很可能对炮火准备的步骤做了充分的协调和演练。

   目前,中共军队里尚没有部队“受过两栖作战训练”。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沿海岛屿作战以来,还没有任何关于这种训练的具体情报。橡皮艇的卸载/装载,攻击编队的组成以及密集队形的保持,在实施起来都很复杂。为了在第二阶段中攻击部队能够得心应手地实施这些步骤,地面部队和承载船艇人员必须共同进行充分的训练和演练。

   大部分中国的步兵部队都有能力占领和巩固珊瑚岛和甘泉岛这样的目标;尽管如此,尤其是在珊瑚岛的行动中,参战的步兵部队与下属部队之间的协调十分密切,使得他们能够在肃清全岛时安全地使用火力侦察战术。他们很积极地使用这种有效却存在潜在危险的战术,加上在第三阶段的肃清和巩固时行动迅速且卓有成效,这完全可以表明行动前组织了充分的针对性训练。此外,攻击部队能够利用可识别的地形地物来划分分界线,这表明中国人提前掌握了珊瑚岛的地形特征,并针对这一具体目标进行了演练。

   很明显,至少到1973年12月中旬,也可能早在9月份,中国人就在为1月20日的行动积极训练攻击部队。在12月下旬的十天里,观察到六艘“拖网渔船”(“南渔”401、402、405、406、407、408号)在北海的港口/海军设施作业。这些拖网渔船在实施作业时,两艘为一组,每天早晨离港,晚上返回。

   下列证据清楚地表明,这一活动是为了训练攻击部队:

   a.每艘船的甲板上至少有100人。一艘拖网渔船上的船员很少超过15人,因此,船上载有100多人是很不正常的。

   b.这些渔船当中,至少有两艘被却认为1月20日两栖攻击时的承载船,402号被南越当局确认,407号被科什和南越当局同时确认。

   c.至少有四艘,也可能是六艘拖网渔船,被作为在永乐群岛实施两栖攻击的承载船。每艘船上(至少)100人,(总计:至少600人),这一数字与估算的规模为六个连的攻击部队非常吻合。

   d.在北海两小时的航行时间内,有几处靠近海滩的区域,与金银岛、甘泉岛和珊瑚岛周围非常相似。中共海军对这一模式的行动没有经验,加上在近海岸的珊瑚礁附近活动明显存在危险,使得在相似的区域进行训练和演练势在必行。

   e.在北海观察到的拖网渔船和参加两栖攻击的拖网渔船都是以两艘为一组实施作业。

   虽然在12月份便观察到了上述活动,为1月份行动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可能在几个月前便已经开始了。9月,中国对北海的港口设施实施了戒严,这次戒严,比该地区以往要严格,在同一时期内,比中国其它港口也要严格的多。中国方面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尚不得而知,不过很可能与海军设施内进行的攻击准备有关。


   对目标的侦察

   从两栖攻击的实施方式上看,很明显,中国已经掌握了部署在永乐群岛上南越军队的编制、部署、兵力以及各个岛屿的地形特征等准确情报。对相关情报的搜集工作主要是靠充当侦察平台的“拖网渔船”完成的。

   多年以来,中国的“拖网渔船”一直可以自由进入永乐群岛的海域。这些船只表明上只是从事商业性的捕鱼活动,因而在南越当局控制的海域内没有受到干扰。不过,除了正常的捕鱼外,这些渔船还充当情报搜集平台。由于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地进入目标区域,“拖网渔船”上的船员有机会拍摄每座岛屿,更新潜水区的水文图,监视南越当局的活动,查明可能的登陆海滩。科什从驻守珊瑚岛的南越人那里获悉,1973年秋天,中国人多次“友好地”登上该岛。每次都有一艘拖网渔船靠岸,船上的中国人上岛向南越守备部队赠送食物和水等“礼物”。尽管上岛的中国人声称这是善意友好的访问,不过从攻击部队对岛上地形特征的熟悉程度来看,他们的“善意”访问实际是来搜集情报的。

   一旦掌握了足够的情报,便可以指定详细的两栖攻击计划,“拖网渔船”继续对目标岛屿保持密切监视。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人能够掌握南越地面部队的变化,以及后来海军的部署。因此,在南越军队于1月16日和17日登陆甘泉岛和金银岛后,中国方面可以根据南越军队在这两座岛屿上可能进行的抵抗,而调整计划。

   除了上述侦察和监视活动外,有证据表明,中国攻击部队的指挥官们于1月14日侦察了他们的目标。当日9时,当第一艘南越海军舰艇驶入永乐群岛时,舰员们看到中国拖网渔船402和407停在甘泉岛以东300米的地方。这两艘渔船都参加了北海的训练,以及1月20日的两栖攻击,当时这两艘渔船的出现,意味着中国部队的指挥官在侦察他们的目标。1月20日,几乎在1月14日停泊的同一位置,拖网渔船407号(可能还有402号),投放了攻击甘泉岛的橡皮艇,这更加印证了这一判断。


   攻击部队的编制

   实施两栖攻击的步兵部队的番号和隶属关系尚不清楚。虽然北京的新闻广播声称,民兵和中共陆军的步兵都参加了登陆,不过从攻击部队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和纪律性看,可能是主力部队或地方部队。

   据估计,整个攻击部队有两个步兵营,编为四支突击队、每支突击队都对具体的岛屿目标进行了针对性演练。攻取时间和针对每座岛屿的攻击部队的规模如下:  

岛屿攻取时间
攻击部队规模南越守军规模

琛航岛和

晋卿岛

1月11日或

17-18日

一个连
未设防
甘泉岛1月20日两个连14名海豹突击队队员
珊瑚岛1月20日两个连20名地方军武装士兵,28人未武装
金银岛1月20日一个连15名海豹突击队队员


   每个连似乎是下辖三个排,每个排编有六个5-8人的专业小组,而不是传统上的三个班。由此可见,中国人似乎已经意识到并适应了这类行动中固有的控制幅度(上级指挥官或负责人所控制的下属单位或人员的数量)。步兵连里的建制协同操作武器,直到巩固完即占岛屿才运送上岸。科什指出,明显没有看到机枪(通常在班建制内)和队属无线电(通常在排建制内)。看来,中国人对情报的准确性很有信心,并没有做南越守备部队会顽强抵抗的估计。

   总的来说,中国方面在永乐群岛的行动,是建立在对南越方面战斗力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的。中共海军于1月19日牢牢控制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后,南越方面已无力阻止中国夺取整个永乐群岛。1月20日,中国人取得了压倒性的战斗优势,金银岛、甘泉岛和珊瑚岛上的南越守军毫无招架之力。在海军舰炮的火力支援下,两栖攻击部队以对南越守军10比1的兵力优势,有组织地占领了甘泉岛,然后是珊瑚岛,再是金银岛,只遇到象征性的抵抗。南越方面几乎没有伤亡,这说明,其守备部队彻底惊慌失措,抵抗微乎其微,中国方面虽然明确表示要用军事手段解决西沙问题,不过在行动中只投入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兵力。


总结

   根据本份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974年1月20日,中国的两栖攻击部队占领了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这支部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经过充分的演练,并适当调整了编制。

   2.两栖作战的计划和准备工作至少在12月开始,可能更早在1973年9月。1973年12月,在广州军区的北海地区,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演练。

   3.两栖攻击计划的制定建立在及其准确的情报的基础上。根据在永乐群岛作业的“拖网渔船”搜集的情报,中国人准确掌握了南越军队在这一地区的编制,部署和兵力。

   4.中国方面在永乐群岛形成了压倒性的战斗优势,不过仅投入了粉碎南越军队抵抗所需要的兵力兵器。


潜战友之家
回忆抒发战友情谊,宣传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公益,友爱、团结,爱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