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在荷花镇坝派村
隐藏着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秘境
坝派出水洞
今时今日
这里已不仅是
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的交会点
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
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展现
腾冲地处休眠火山区,有许多暗河在山体底部流淌,有的在低凹处形成暗湖,有的则渗透过熔岩而溢出,聚流成溪,喷涌成泉,形成低温温泉。这道泉水被当地人称为“出水洞”,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60米,众多支流最后汇入大盈江(伊洛瓦底江支流)。说到泉水都爱用“叮咚”来形容,可坝派出水洞绝不一样,面积不大的出水洞,泉水像蛟龙一样奔腾而出,每秒出水量近4吨,叫“泉”似乎不恰当,于是它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坝派巨泉”,2002年被列入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重要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
坝派出水洞常年水雾蒸腾,滋养了两侧峭壁上绿油油的植被,尤其是芭蕉树茎粗叶大、硕叶如扇、暗绿似墨、极其茂盛。绿野寻踪,水汽清凉拂面,恍如步入了仙境一般。沿溪而下,由于激流的强烈下切,崖泉飞瀑比比皆是,奔泻而出的泉水流入一方池塘,池内水清如镜,随波飘逸的水草清晰可见,簇簇红叶灌木如舟在水面荡漾,万木争荣。坝派出水洞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小小的泉谷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另一方生机勃发的世界,身处其中便能一扫疲惫和烦恼,如同置身“森林氧吧”。
坝派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聚居的村寨,都说傣家儿女是水做的,一点不假。由于傣族喜水而居,村内水沟、水渠贯穿其间,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滋养了诗歌般的农耕文明。傣历六月十五日,是傣族人最欢乐的年节——泼水节。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唇齿相依的生态观,可以说在坝派体现得淋漓尽致。
坝派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例如:民间舞蹈——嘎光嘎秧舞、傣戏、武术、花灯、农民画、傣族织锦、刺绣等,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诸如农民画传承人贾明安、山歌传承人曩小鸾、傣家武术传承人李文邦等优秀的民间艺人,广为流传的“爱情树”“金银堆”“仙鹤抱蛋”等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传说为坝派村增添了许多神秘动人的色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世代生活在坝派的傣家人来说,大自然就是衣食住行的馈赠,傣家美食原材料多取于林间、河畔、地头,喜酸、香、辣口味,辅以野生栽培的植物做香料。目前,坝派村周围已开设17家农家乐,撒撇、谷花鱼、火烧猪、泼水粑粑、舂干巴、香炖花鱼、酸笋煮鸡……再配上一杯清冽的傣家糯米酒,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荷花镇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合理开发利用坝派出水洞+傣族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培育乡村游、生态游、观光游、农事体验游等“农文旅”融合产业。
2024年以来,荷花镇通过引入腾冲陶花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对坝派出水洞进行了集观光康养、文化赋能、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升级改造,目前建成了包含火山石泉眼、“三生有幸”桥、三味书屋、傣族民俗表演等多个游览点的观光游览路线,让坝派出水洞成为“短途游”“周末游”的首选之地。
荷花镇还做优“农”文章。依托坝派村的民族特色、纯粹的自然风情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草莓、羊奶果、柠檬、葡萄等新鲜水果种植和采摘,“藤荷”拇指小玉米、柏子仁、优质大米、九品香水莲等农特产品供不应求,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现代高效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与旅游观光的有机融合。
荷花镇将坝派出水洞
从“招牌”景点变为了“金牌”经济
从转变群众的卫生观念
提升人居环境
绿化美化家园
逐步转移到发展农家乐
民宿旅游、农耕体验上来
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升级
“一户一品”
“一处一景”的乡村振兴新业态
正在荷花逐步实现
文图 | 许丹华、王顺益、何荣翔
编辑 | 彭蕾
初审| 彭蕾
复审 | 陆云晓
终审 | 杨然
推荐阅读
通告!最新施工路段和时间段!
“啊秋”,腾冲美成了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