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历程中,腾冲的发展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腾冲人民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今日的辉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奋斗的足迹。让我们一同走进腾冲,探寻75年来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感受它的历史底蕴、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
2024年
当我们回溯过往75年的岁月
腾冲这片土地上
水利发展如同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
从曾经靠天吃饭的艰难处境,到如今纵横交错的水利网络润泽大地,腾冲的水利事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奋斗的历程。
那潺潺流水
不仅是自然的馈赠
更是腾冲人民
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辉煌篇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腾冲气候优越且雨量充沛,龙川江和大盈江、槟榔江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的命脉和民生大计,多年来,腾冲积极实施水利项目,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水利事业突飞猛进、成绩斐然。
75年来
多个库塘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蓄聚能量
建国之初,腾冲除了有北海等7处天然湖泊外,只有一个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的侍郎坝水库。
50年代,建设了侍郎坝、张家坝等水库以及一些小塘坝、库塘,还兴修了甘露寺水库;1977年至1985年,重点兴修了中型工程大河水库;近二十年来,腾冲水库建设突飞猛进,实施了甘露寺水库扩建工程,建设了花园、大坡、花梨沟、小地方、放马场、马鹿塘、向阳等水库和一些水源工程。
1972年腾冲县修建甘露寺水库施工场面
甘露寺水库现貌
目前,共建成水库63座、坝塘119座,总库容约5.768亿立方米。
滑动查看更多
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坝,为腾冲在防洪安全、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让农民旱涝保收
水利基础设施的大幅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腾冲灌溉设施主要靠开沟引水,逐步建成干、支、斗渠系。建国初期,腾冲农业生产仍处于“无雨旱灾,大雨洪灾”的境地。
中和公社欢庆北洞大沟通水(1973老照片)
50年代,兴修了1立方米/秒以上渠道9条,解决了固东坝、曲石坝、江东乡重点旱区灌溉用水。修建东大沟,改变了中和旱区的历史面貌。80年代后,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以引水渠道为主。之后,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灌溉面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和顺农田水利建设老照片
滑动查看更多
📍同心河水利大会战老照片
滑动查看更多
2000年后,先后完成了固东灌区、腾南灌区、城郊灌区3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干支渠防渗工程。
农田水利兴,粮食稳步增产,产业不断优化,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自来水滋润了六十多万人的心田
在国家项目的大力支撑下,腾冲自来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城市到农村,取得了飞速发展。
1949年以前
腾冲没有自来水,人畜饮水要到沟河、水潭、水井去人挑马驮,水质、水量不保障
1962年
开始建设来凤山、西山坝两座抽水站供应城镇用水
1983年
兴建了观音塘水厂
1986年后
逐步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近二十年来按下了快进键,先后实施了农村人饮解困、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等工程,建成了曲石、滇滩、西山坝、白寺、白草坝等5个标准化水厂。
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高,而且水质优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面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腾冲灌区项目让水利事业锦上添花
2024年开工建设的腾冲灌区工程,是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新建大型灌区工程,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8.81万亩,涉及13个乡镇(街道)。
☑ 项目概算总投资42.08亿元,新建水源工程地盘关水库,总库容6643.5万立方米;
☑ 灌溉渠(管)道工程13条,总长228千米;
☑ 续建配套渠道25条,总长246千米;
☑ 新建排水渠3条,总长26千米。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保障灌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受益人口49.6万人。
七十五载
腾冲水利发展成就斐然
那奔腾的水流
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展望未来
腾冲将继续在水利建设的道路上
阔步前行
以水为墨
书写更加壮丽的生态画卷
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利财富
让这座边陲小城
在水的润泽下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图 | 刘正凡、高登泽、蔺如新
编辑 | 刘尚娇
责任编辑 | 陆云晓、彭蕾
审核 | 杨然
推荐阅读
通告!最新施工路段和时间段!
“啊秋”,腾冲美成了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