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6期要目

学术   2024-11-23 10:48   北京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303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43家,非核心期刊50家,集刊100家,英文期刊10家。截止2024年10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105223位作者的318153篇文章,总期数19457期,总字数29.3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010-82668266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6期要目

【理论探讨】

1.企业数据财产权的制度构建

冯晓青、沈韵

2.美国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合理使用认定的成案经验研究

熊琦、陈子懿

3.点播终端提供网上视听作品行为的定性

——基于著作权侵权认定的方法论

张子非、刘铁光

【数字法治】

4.欧盟数据治理模式扩张与中国因应

武长海、黄静怡

5.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的意涵及其法律实现

孙晋、张松

【专题研究】

6.论错误通知的法律规制

——以请求权基础为中心

王迁、吴俊儒

7.专利转化信托之制度设计

陈雪萍、左右正

8.论技术鉴定意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证据适用

何培育、陈旭洋

【青年论坛】

9.版权动态禁令制度的引入逻辑与本土构造

汪焱梁

10.停止免疫化:网络暴力平台治理责任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完善

张珺皓

11.智能合约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李涛

12.网络平台言论规制的公共属性

黄味

【英文版】

13.Regulatory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EU Digital Market Surveillance and Chinese Response Plan

Kang Lanping

14.Compensatory Damages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Qi Haixia

【理论探讨】


1.企业数据财产权的制度构建


作者:冯晓青、沈韵(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企业数据作为日益重要的新型无形资产,其商业价值与财产内涵凸显。企业数据财产权保护相比于行为规制路径具有诸多制度优势,契合企业数据的财产权客体属性,能够得到劳动财产权理论、激励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理论支撑。然而,传统物权、知识产权等既有财产权方案不足以为企业数据提供全面且恰当的保护。为此,有必要以企业数据为客体创设一种独特的财产权,对具有相当数量内涵、承载实质性投入的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由企业数据制作者享有控制、使用、经营、收益等专有权能与禁止权能。同时,为促进企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对财产权客体对象、保护期限与权利范围施加必要的限制,构建公益与私益的平衡机制。


关键词:企业数据;财产权;制度构建;权利限制


2.美国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合理使用认定的成案经验研究


作者:熊琦、陈子懿(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模型依赖于对大量作品的复制分析,从而导致传统版权业者与人工智能训练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目前模型训练合理使用争议的原因,在于著作权人对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式认识不足以及对技术驱动下新兴市场收益预期未能达成。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合理使用已被广泛适用于从广播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诸多使用行为,在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索尼案、谷歌数字图书案和坎贝尔案中给利用新技术的新兴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尽管美国法院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合理使用问题上仍在继续要求各方补充证据,但其合理使用条款解释的丰富历史经验已经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答案,对我国调整版权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合理使用;非表达替代


3.点播终端提供网上视听作品行为的定性

——基于著作权侵权认定的方法论


作者:张子非、刘铁光(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内容提要:“少而宽”立法模式下的著作权侵权认定,可以解释法定权利的保护范围将新的传播行为纳入规制;“多而窄”立法模式应采用严格依据法定权利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方法论,中国《著作权法》是该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实现严格依据法定权利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方法论,应该坚持不在法定权利类型之外和不扩大解释具体法定权利提供著作权保护。通过点播终端提供网上视听作品的行为不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行为所必须具备将作品上传网络的技术特征,也不符合放映权通过放映设备与片源控制放映的技术特征。因此,通过点播终端提供视听作品的行为并不构成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放映权的直接侵权。


关键词:网上视听作品;著作权侵权认定;方法论;信息网络传播权;放映权


【数字法治】


4.欧盟数据治理模式扩张与中国因应


作者:武长海、黄静怡(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欧盟数据治理模式的扩张并非单纯自发形成的法律现象。欧盟正在有意识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数据治理规则“出口”。欧盟数据治理模式从“数据保护的个体治理到企业数据赋能治理”过渡,意图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体系中争夺国际话语权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欧盟形成了数据治理“强监管,高标准”的特征。欧盟数据治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大,“法律移植”“布鲁塞尔效应”和“规范力量”的理论对欧盟数据治理模式的扩张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中国作为数据资源大国,面对欧盟数据治理模式的扩张,应防范“欧盟标准”妨碍我国数据企业的发展以及标榜“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权理念”干扰我国经济贸易秩序;应采纳欧盟数据治理模式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规则,构筑数据治理的中国模式。开放、公平、共享的数据治理模式是中国参与多边数字经济治理,实现“互利共赢”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数据治理;立法趋同化;法律移植;数据赋能


5.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的意涵及其法律实现


作者:孙晋、张松(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反垄断监管作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内容,推动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有利于形成公平与效率相互平衡的市场竞争秩序。应当在明确界定和理解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外延的前提下,认识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数字政府法治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在转型过程中,反垄断监管还存在技术能力不足、监管理念变革冲突、内控机制建设滞后、协同发展不充分等方面的挑战。应当从完善立法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夯实重要基础设施、优化竞争生态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与供给,从而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监管挑战。


关键词:反垄断监管;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数字平台;公平竞争


【专题研究】


6.论错误通知的法律规制

——以请求权基础为中心


作者:王迁、吴俊儒(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实践中关于规制错误通知行为的请求权基础呈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体分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条款、反法一般条款、民法侵权规范、电子商务法错误通知条款四类。商业诋毁条款无法作为规制错误通知的请求权基础,因通知行为不符合商业诋毁的“传播”要件,亦不宜将下架、删除等损害结果的公开视为传播。《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要求“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要件,仅适用于规制恶意的错误通知。民法侵权规范适于规制全类型的错误通知行为,且与竞争法规范在恶意通知范畴内构成竞合。《电子商务法》错误通知条款因缺少相应的罚则条款而无法作为单独的请求权基础,其价值在于规定电商领域对恶意通知的惩罚性赔偿。


关键词:错误通知;请求权基础;商业诋毁;恶意通知;通知-必要措施


7.专利转化信托之制度设计


作者:陈雪萍、左右正(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专利转化率低制约了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升级。专业人才缺乏,投融资渠道匮乏以及传统专利管理方式罅缺是制约专利转化的主要因素。信托与专利转化有机结合可利用信托专业化管理、投融资以及安全保障功能提高专利转化率。我国信托制度生效要件、受托人监督机制与受益人权利救济机制之罅缺制约专利转化信托的发展,应以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理念作为构建专利转化信托的制度基础,明确专利转化信托财产“确定性”要件并以专利权“移转”于受托人作为信托生效的充分必要条件,明确专利转化信托受托人资格,完善受托人信义义务机制之内部监督制度,增设专利转化信托监察人和专职监管部门进行外部监督,明确受益人物权救济机制。


关键词:专利转化信托;双重所有权;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


8.论技术鉴定意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证据适用


作者:何培育、陈旭洋(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技术鉴定意见对专利侵权案件裁判结果走向、提升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技术鉴定意见的适用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从技术鉴定意见适用的规范性、效力等角度分析其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具体适用问题,以此来明晰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界限,并为优化单方委托鉴定采信标准、增设对鉴定意见书初稿进行预审查的程序、完善技术鉴定意见适用的审查认定程序设计提供新的路径与思考,进而提升技术鉴定意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适用的公信力和可靠度。


关键词:鉴定意见;专利侵权案件;证据适用;审查认定


【青年论坛】


9.版权动态禁令制度的引入逻辑与本土构造


作者:汪焱梁(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互联网发展降低了私人复制成本,提升了数字作品易得性,便利了版权侵权行为。与一般的版权禁令制度相比,版权动态禁令制度允许将后续出现的镜像网站涵盖在其适用范围之内,有效提升了打击网络版权侵权的效率,符合版权禁令制度制止侵权的宗旨,且与我国现有制度衔接不存罅隙。故我国应引入版权动态禁令制度,以促进数字时代版权产业的发展和版权人的保护。通过梳理剖析,我国应以解释论和修正后的一次申请模式作为制度设计的框架基础。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上,应通过比例原则审视版权动态禁令制度个案适用的可能性,借助既有法律规范框定的架构将后续识别侵权网站的举证责任和通知屏蔽的义务合理分配,并以降本增效为价值指引对版权动态禁令制度执行阶段的费用承担和有效性评估作出妥切安排。


关键词:版权动态禁令;网络版权侵权;具体监控义务;解释论;比例原则


10.停止免疫化:网络暴力平台治理责任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完善


作者:张珺皓(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社交网络平台以往在应对网络暴力时持中立或消极立场,隐蔽在“避风港原则”“红旗规则”下实行“通知-删除”和“反通知”制度。平台中立不符合主体层面的“空间保证人义务说”“第三人责任说”,客体层面的“利益说”“产品责任说”,内容层面的“权利延续说”“资源-技术-权力说”。基于身份关系和非身份关系的网络暴力的规制路径存在差异。基于身份关系的网络暴力治理应基于“特殊保护”和背景设置的原则,与反家暴法、反校园霸凌法等实现衔接。从一般保护的制度完善角度出发,推动反网络暴力法的制定,设置网络暴力的阈值,进行分阶段打击:网络暴力发生之前,对网络暴力防治进行显著提示,建立大型社交平台网暴治理信息共享机制,自动化决策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网络暴力可能达到临界状态时,防止受害者“被动离线”,平台人工负有介入的强制性义务,施行动态刷脸验证;网络暴力发生后,平台有及时向反网暴部门通报网络暴力情况与披露施害者基本信息的义务。


关键词:网络暴力;平台责任;法理基础;分级治理


11.智能合约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作者:李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智能合约正如火如荼地发展。智能合约是一种由数字代码形式组成的电子协议,其符合民事合同成立的基本要件。然而,智能合约的缔约方式却不同于一般民商事合同。它并不遵循传统民法中当事人经由个别磋商、讨价还价而议定合同条款之要约与承诺的缔约规则,而是采用一种非常态缔约规则,这使得智能合约具有格式合同的品性。对智能合约格式条款进行法律监管,应立足于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关于格式条款的既有规范,再结合智能合约自身独特性,对其予以精准规制。就此而言,对智能合约格式条款的规制应当围绕程序控制、内容控制与行政控制三个方面展开,建构起一个符合智能合约格式条款监管的规范体系。


关键词:智能合约;区块链;格式条款;程序控制;内容控制


12.网络平台言论规制的公共属性


作者:黄味(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以互联网的崛起为界,网络平台作为我国公民发声的主要渠道,逐渐成为政府统筹公共言论的前沿阵地。以往的论辩通常预设了个体自由和政府监管之间的对抗关系,忽视了言论自由保护机制的公共属性,适当的管制也可能是自由的源泉。网络平台通过对流量数据的再分配,能够将强势资本垄断的话语权还归于某些弱势群体,确保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听到更广泛的声音。然而,与上述理想仍有差距的是,私主体参与行政免不了受到根植于其中的经济结构的限制,须对有关私人规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问责性作进一步探讨;有关政府部门也因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模糊了公共责任,须动态地审视规制的整个过程,关注规则制定和相对人权利的具体保障。


关键词:网络平台;言论规制;公共自由;公法调适


【英文版】


13.Regulatory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EU DigitalMarket Surveillance and Chinese Response Plan


Author: Kang Lanping(School of Law,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As a data protection legislation with the dual objectives of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the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i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 market for data elements and to regulate the data processing subjects' behaviour.The civil legal norm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ata market regulation are introduced,and a right-protected mode with the obligation norms of data controllers as the core is started by GDPR.Howev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DPR's global enforcement effectiveness,as an export-orientated global standard and protection framework,the power regulation model of the EU's single digital market is facing the innovative incentives of data market expansion and the tens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A more modest and moderate data governance regulation model has been opened by a new round of the EU digital market regulation.The legal scenarios transition and digital platforms regulation more fit the regulatory demand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global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The EU's determination to enhance the global digital market share and competitiveness is demonstrated.For China,the impact and security risks of the new round should be evaluated carefully,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technical standpoint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regulatory rules of the EU digital market regulation,providing the regulatory models and Chinese solutions to respond to the EU digital market regulation,and enhancing Chinese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and rule-making leadership in the global digital economy.


Keywords: EU digital market regulation;GDPR;regulation mode;legal response


14.Compensatory Damages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Author: Qi Haixia(Intellectual Property School,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bstract:In contrast to private interest litigation,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rovides a more potent solution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s marked by extensive scope,unspecified victims,and limited individual loss.However,compensatory damages remain a contentious issue,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withi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conducted with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pending issue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ensatory damages has caused highly contradictory verdicts regarding their 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orms of pecuniary liabilities.Only by acknowledging the role of compensatory damages imposed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s "Skimming off Excess Profits",and affirming their function as deterrence rather than compensation can they truly achieve the broader objective of safeguar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omoting public welfare,as well as avoid disrupting the harmony of the existing legal landscape.


Keywords: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compensatory damages;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skimming-off excess profits;equal liability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立足科技创新与法律实务的交融发展,成为横跨科技、法律、知识产权领域从事学术交流、实务沟通、绩效展示和形象推介的重要媒体和信息平台,致力于实现“促进科技与法律互动、服务学术与产业创新”的办刊宗旨。


-END-

责任编辑 | 王睿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韩爽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5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4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3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2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1期要目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3年总目录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3年第6期要目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com)是北大英华公司和北大法制信息中心共同创办的法律综合型网站,创立于1995年,是互联网上起步较早的中文法律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