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南法印记
被采访人 | 朱庆育,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内卷与焦虑之困
Q:您曾经提到,“最澄澈的为学之道,无过于回到基本概念”。但目前似乎出现了一种困局:学术氛围较之以往普遍比较浮躁,大家很难再静下心来纯粹、澄澈地学习、积淀、自我探索,而是会更多关注绩点、保研、论文发表等话题,整体呈现出一种分数导向和内卷化的趋势。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02 .“市场会逼着人们往前走”
Q:我们会看到在就业市场的需要和导向下,很多人选择读研究生并不是真正想做学术研究,而是为了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可能在您求学的那个时代,更多人是真正想做学术才去读研,但现在更多人则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Q:那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要求相应地也就越来越高了。
03.扎实的基本功比实务教育更重要
Q:您觉得当前的法学教育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调整?
04.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自己才清楚
Q:您之前谈到在法大22年的心路历程,从中可以看到您的经历是比较丰富的。如今回望这段经历,您会觉得自己走上学术道路是机缘巧合更多,还是主动选择更多?
Q:那您基于自己的经验,觉得应该怎样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自我定位呢?
05 .“评注这件事,一定要有人去做”
Q:近十几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法典评注这一浩大工程。从想法的产生到落地,再到如今评注工作的有序进展、《中国民法典评注•条文选注》的出版发行,其中可谓是经历了万般波折。回顾这一漫长的历程,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是什么让您能一直坚持下来?您对法典评注工作未来的期待又是怎样的?
Q:所以这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Q:那些书很多应该算法条释义?
06. “直入塔中,上寻相轮”
Q:您在法典评注的文章里说自己不会谈情怀。但读您的文章和访谈,我们会觉得您是一位很有情怀的学者,对教学和治学事业也都有着极大的热忱。您是如何保持这种热忱和情怀的?
Q:您曾给同学们留下“直入塔中,上寻相轮”这句寄语,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责任编辑 | 金梦洋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