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死》如何评价?深渊回响 苍穹共鸣

科技   2024-09-28 21:56   云南  
十年巅峰 深渊回响

当一块石头被投入深渊,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寂静。我们静静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声可能传来的回音。这就如同一位作者,如同我,将自己的心血之作—— 长篇小说《非死》推向世界,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怀揣着不安。

石头投入深渊,是一种冒险,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我们不知道它会坠落多深,也不知道是否能听到那期待中的回音。正如我在创作的第一天起,就会想到这部作品将会迎来怎样的评价。是赞誉如潮,还是批评不断?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心生忐忑,颇为苦恼。

我想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瞿秋白赠给女作家丁玲的这句话,似乎更像是说他自己。瞿秋白为了理想,义无反顾,哪怕前方是深渊般的困境。我在创作《非死》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呢?

2024 年,有许多文学新作涌现。余华推出了早年的作品《我胆小如鼠》,让人看完后久久不能释怀,意犹而未尽,某个偶然,陌生来客说,“你一定属鼠”,我惊诧不已,连忙追问,她说因为我看的这本书,原来我也胆小如鼠,是千千万万个敏感怯懦的孩子中的一个。迟子建的《东北故事集》收录了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以历史与现实的双轨,展现出大家风范。薛舒的《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将目光从父亲个体转移到更广大的社会图景,揭开生命的醇厚底色。这些作品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我也希望我的长篇小说《非死》也渴望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知道有些家长有很多孩子,其中有些孩子是不讨自己喜欢的,但孩子会觉得家长还是爱自己,自己爱的方式不同。让人绝望的是,那些孩子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然后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喜欢,我同情这些孩子,

《非死》的诞生,就像一颗石头投入了文学的深渊。常言道十月怀胎,而这部作品我怀了十年,发量呈指数递减,二十多万字的内容饱含肺腑之言。自以为将现实性、趣味性、荒诞性、文学性融为一体,期待着读者的认可,又担心会收到恶评。中间的一些情节和思考,对于一些人来说确实可能难以理解,如果不将最后几节看完,评价几乎不具备任何的参考性……读者是不会完全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作品的,我也能够想到。千丝万缕的想法不断在我的脑海飞舞,如同细胞分裂般倍增,它们会拉帮结派,会生出辩论话题,会争吵,会失态,会哭闹,会犯罪……而我就在中间瑟瑟发抖,很担心,很害怕,它们会伤害到我,会骂我,会踩我,会给我穿文雅的服装,高高的帽子,也会发起投票将我杀掉。我在期待什么呢?我必然会期待。我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如同在深渊边缘徘徊,偶尔抬头,发现自己早已在深渊之中,深渊之外还是深渊。

我记得朱自清的《背影》,这篇经典散文背后也隐藏着作者不同寻常的心思。除了父子深情,字里行间似乎也透露出朱自清内心的矛盾与焦虑。我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打动读者,又害怕被误解。是的,相对于批评,我更害怕误解。

但不得不说,在文学的世界里,矛盾与冲突常常是创作的源泉。《小辞店》中的矛盾冲突是多方面的,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与男女主人公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之间的矛盾,让这部作品充满了张力。认真看这本书,应该也能感受到我的内心,甚至跟我一同经历挣扎与冲突,你笑的时候或许我也是笑着的,你哭的时候,我的眼泪都已经偷偷流了很久。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享乐主义者,又是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自称小市民。她的作品既雅又俗,身跨两界。我的作品或俗或雅?我又或俗或雅?

文学的道路,自古以来便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就如同曹雪芹,他在贫病交加中,倾其一生铸就了《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他或许也曾有过类似的心境,期待着世人能读懂他笔下的繁华与悲哀,理解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然而,在他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妙呢?

蒲松龄在简陋的聊斋中,以笔为剑,描绘出一个个奇幻而又真实的世界。他的《聊斋志异》在当时未必能得到广泛的赞誉,但时间的沉淀让其光芒愈发耀眼。他是否也曾在夜晚独自徘徊,担忧着自己的作品不被认可,却又坚定地相信其中的价值?

我深知,自己的作品或许无法与这些经典相媲美,但它同样是我用心血孕育的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我将自己的思考、感悟、梦想都融入其中,力求展现出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石头投入深渊,可能会沉默良久,才传来那一声微弱的回音。我等待长篇小说《非死》的评价,也如同等待那深渊中的回音。这回音到底多长,我是不知道的,毕竟2019年的作品《来年三月》,大多还是没有收到什么回音。是大家忘了告诉我吗?还是我的耳朵失灵了呢?又或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波从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有时是惺惺相惜,有时是不再孤单,有时又会附在什么形式上的物体上呢?不然我也很难解释会有那么多人会来看这本书,会有那么多女生会来看这本书,甚至给予我不少的帮助。难道是大家被我骗了吗?一些人2019年的时候被我骗了一次,2024年了,又被我骗了一次?说不定将来还会被我骗第三次?我的思绪就是这样,可以不断地想下去,但我知道应该要适可而止了,不然就要偏题了,既然写了个题目,还是要照顾到一些因为题目来看这篇文章的人。在我看来现在的很多文章,从标题与内容的差异上可以判定,构成虚假宣传。

这个故事确实有些荒诞,似乎复杂性可能还不太够,只是大致看着像是一个整体,中间又有很多个小故事,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一段话,有的写了很多很多,甚至我感觉自己死了几次,又活了几次才写出来的……

我将这颗赤诚的心,挖出来,交给这个世界!世界会有什么回音呢?

梵・高,他的画作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孤独与贫困伴随着他。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用浓烈的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直到他离世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他作品中的伟大之处。他是否也曾在无数个夜晚,对着自己的画作,心中充满了对认可的渴望和对不被理解的恐惧呢?

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时,他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他或许担心自己的作品无法达到心中的理想,又或许期待着世人能被他的创造力所震撼。

当我思考《非死》的命运时,我也会想到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作品。它们有的在诞生之初就备受赞誉,有的则历经时间的考验才被人们所认可。它也要等很久很久以后吗?它完全可能会有这样的命运啊!

但只有勇敢地投入这块石头,才会知道有没有回音,才会知道要是有回音的话,会是怎样的回音!接受各种评价以及误解,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浪漫!正如书里写着,“当现实几乎等同于荒诞,清醒也能成为一种浪漫”。

在这里,也希望每一块投入的石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回音,愿每一个文学之梦都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周清雨

微信/QQ:318183617
字乐天,号池上学士,著有《来年三月》、长篇小说《非死》,热爱文学自由和公益。


池上学士
池上学士池上轩,池上轩自池上篇。池上轩里书作酒,学士知足无求焉。书罢只在窗前坐,酒醉还来书上眠。笔起笔落日复日,书里书外年复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