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只要识字、会表达,便能在文学的领域里一试身手,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文学拥有最为广泛的参与群体,成为了普通百姓能够触及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基础上,文学也是最能反映普通人真实生活的艺术,天然就有为普通百姓发声的使命,让那些被忽视的群体、被掩盖的故事,得以呈现在很多人面前。
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着反映普通人真实生活的使命,为百姓的疾苦与诉求呐喊。比如唐代诗人杜甫,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与社会的动荡。他的诗作《三吏》《三别》,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战乱中百姓的悲惨遭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声声泣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官府逼迫下艰难求生的百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更是道尽了百姓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无奈与痛苦。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为百姓疾苦发声。在《卖炭翁》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通过对卖炭翁外貌、心理的细腻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在《观刈麦》中描写了农忙时节,农妇、孩童们去田间给男丁送饭食、浆水的情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通过对农民劳作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苦难,对官吏的剥削进行了批判。
在近代中国,作家鲁迅同样以笔为刀,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对百姓的压迫与残害。他的《狂人日记》,通过一个 “狂人” 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 “吃人” 的本质。那些看似荒谬的言语,实则是对封建社会最尖锐的批判。“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样的文字,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封建社会的虚伪面具,让人们看到了隐藏在仁义道德背后的丑恶与血腥。鲁迅的作品,为当时麻木的百姓敲响了警钟,激发了他们的觉醒意识。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出身贫苦,深知底层市民的生活艰辛。他的《骆驼祥子》《月牙儿》《茶馆》等作品,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骆驼祥子》中,祥子一心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历经挫折,最终走向堕落。老舍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挣扎。《月牙儿》则讲述了母女两代人为了生存而被迫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女性的苦难。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画卷。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无论是勤劳善良的农民,还是封建保守的地主,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陈忠实以扎实的叙事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村生活画卷,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余秀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挡她对文学的追求。她用质朴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渴望,她的诗歌让无数人感受到了底层人民内心的挣扎与坚持。还有杨本芬,在晚年的时候,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了《秋园》,以平凡人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普通人的命运。
而在当代,也有不少作家始终坚守着为百姓发声的使命。作家莫言,他的作品大多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以及农民的生活百态。《蛙》这部小说,以计划生育政策为背景,讲述了乡村医生 “姑姑” 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政策影响下的生活变化与内心挣扎。莫言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让人们对农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然而,在文学为百姓发声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作家虽然声称要为百姓代言,但却在创作中背离了初衷。比如,某些所谓的“底层写作”,只是打着为百姓发声的旗号,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追求一时的热度。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对百姓生活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苦难场景,却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这样的写作,不仅无法真正为百姓发声,反而会误导读者对百姓生活的认识。
还有一些作家,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态度。他们往往只看到一些表面信息,不去考察真实,就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捧某些金主的臭脚,歌颂某些丰功伟绩,甚至不惜夸大其词、歪曲事实。比如在疫情期间,某些作家在作品中,无脑赞扬管控人员,将大家的苦难美化。
真正的为百姓发声,需要作家具备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具备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深入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文学是门槛最低的艺术,但也是最具力量的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产生共鸣;它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让社会更加关注百姓的疾苦。在当今社会,我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能够坚守为百姓发声的使命,用自己的作品为百姓代言,为时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文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