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教案
一、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认识到不同元素或同种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物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 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性质归因于结构。
三、教学难点
- 理解结构改变可以创造物质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设备、实物展台、PPT。
- 实验材料:红墨水、活性炭、小刀、玻璃刀、尺子、烧杯、铅笔、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注射器等。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碳的世界(5分钟)
- 教师活动:展示PPT图片,介绍碳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 学生活动:观看并欣赏图片,初步感知碳单质的多样性。
-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碳单质的知识打下基础。
2. 了解用途,对应性质(15分钟)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完成教材阅读。
-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汇报合作学习成果(10分钟)
- 教师活动:邀请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点评。
-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4. 认识结构,问题归因(15分钟)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使用球棍模型拼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
- 学生活动:动手拼模型,观察并讨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理解。
5. 改变结构,创造物质(10分钟)
- 教师活动:播放人造金刚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结构改变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结构改变如何创造新物质。
-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
6. 举一反三(10分钟)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从石墨到C60再到其他碳材料的转变。
- 学生活动:观察PPT展示的碳材料,思考并讨论其转变过程。
- 设计目的: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碳材料多样性的理解。
7. 回归教材(5分钟)
-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强调教材的重要性。
-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整理关键信息。
-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8. 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要点,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体会。
-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分享学习心得。
- 设计目的: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六、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B.铅笔芯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C.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七、教学反思
往期链接
1 小学初中各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 2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 初中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4 教师个人评优述职报告稿 5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