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育   2024-11-15 22:43   湖南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反思

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背景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理解并应用反应条件和原料选择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针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学年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主要药品及其反应原理。

2.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 学生能够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并理解其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讨论、分析及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进一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二氧化碳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总结归纳: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重点和难道反思

一、教学重点反思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中,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与理解上。经过本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原理理解的深入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蜡烛燃烧等,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反应是否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环节有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条件的理解,如反应速率适中、制取的气体比较纯净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装置选择的实操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是本课题的另一教学重点。我通过比较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以及通过比较气体性质来选择收集装置。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搭建实验装置来加深理解。但部分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了装置选择错误或操作不当的情况,这提示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操训练。

二、教学难点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上。经过本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装置探究的引导性:在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时,我采用了对比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装置。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装置的探究缺乏兴趣和主动性,需要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是本课题的另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出现操作不规范或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这提示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教育。    

、教学过程回顾

1. 导入新课:我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如可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气体成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课题。这种导入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回顾: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之前学习过的关于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探究原理:我通过提出问题:“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需要什么原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反应条件、原料易得性、收集便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4. 设计装置: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验仪器,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和讨论结果,自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实验装置。

5. 实验操作:在设计好装置后,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6. 总结反思: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和收获。同时,我也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反思总结

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学生表现: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设计装置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现象。这些表现都充分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等知识点,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他们在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些收获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改进方向: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实验安全;在总结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或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往期链接

1

小学初中各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
2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

初中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4

教师个人评优述职报告稿
5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计划

   

九州学苑
传递教育资讯、权威发布解读教育政策、生动鲜活讲好教育故事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