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七

教育   2024-12-12 16:00   湖南  

七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某学校七年级某班准备假期期间,组织同学探寻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足迹。他们应该去(  )

A.浙江       B.陕西       C.云南       D.北京

2.(2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等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

3.(2分)每逢清明,海内外华夏儿女都会齐聚陕西桥山祭祀广场,寻根谒陵,表达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传说人物中,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黄帝和蚩尤      

C.尧、舜       D.炎帝和禹

4.(2分)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5.(2分)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2分)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  )

A.用途广泛       B.能反映等级界限      

C.种类丰富       D.冶炼技术高超

7.(2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尊王攘夷      

D.焚书坑儒    

8.(2分)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

A.西周灭亡       B.三家分晋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9.(2分)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来是一个西部弱国。战国后期,秦国崛起(  )

A.秦国扩军备战且具好战传统      

B.各国改革中商鞅变法最彻底      

C.东方六国政治统治日益腐败      

D.东方六国坚持维护周朝礼制

10.(2分)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1.(2分)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

A.政治制度改革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

12.(2分)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经济凋敝       B.豪强乱政       C.崇尚节俭       D.奢侈享乐

13.(2分)“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4.(2分)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15.(2分)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16.(2分)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17.(2分)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8.(2分)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19.(2分)“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20.(2分)“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出自苏轼的名篇(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2分)自秦朝开始,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80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  )

A.魏国       B.蜀国       C.西晋       D.东晋

22.(2分)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23.(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起自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止于589年杨坚灭陈,合计370年历史。此时期的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4.(2分)某中职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贾思勰       B.司马迁       C.华佗       D.祖冲之

25.(2分)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开五星红旗,早在中国古代,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司马睿       D.祖冲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6.(12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改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 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典型的劳动工具和水利设施。

(2)(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赋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变化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了什么国策?这一国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后期南方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

(4)(3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27.(8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民族交融的历史吧。

材料一【民族迁徙与战争】

材料二【汉化改革促和谐】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魏书》

材料三【民族交融促发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牛、马、骡、羊等牲畜的饲养,役使的方法,相马术,以及制作毛毡,油酥肉的技术。都被汉人所习惯,甚至中原汉人开始以烧烤兽类为食物。一些游牧民族也过起定居农耕生活,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2分)材料一是哪场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2)(2分)材料二中的“他”指谁?这些汉化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3)(4分)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产生了什么影响?

28.(10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示中的历史】

材料二【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请回答:

(1)(2分)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2)(2分)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谁的建议?

(3)(6分)汉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王朝之一。其卓越的文化、经济、科技和艺术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以“辉煌的汉朝”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某学校七年级某班准备假期期间,组织同学探寻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足迹。他们应该去(  )

A.浙江       B.陕西       C.云南       D.北京

【答案】C

【解答】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C符合题意,生活在云南元谋县。

故选:C。

2.(2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等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A项正确,排除B项,排除C项,排除D项。

故选:A。    

3.(2分)每逢清明,海内外华夏儿女都会齐聚陕西桥山祭祀广场,寻根谒陵,表达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传说人物中,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黄帝和蚩尤      

C.尧、舜       D.炎帝和禹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在打败蚩尤部落后逐渐发展成为华夏族,海内外华人自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B项所述中的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应排除,不符合题意;D项所述的禹是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分)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答案】C

【解答】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平民,封他们为诸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的铭文拓片反映的是正是西周分封制的历史。    

故选:C。

5.(2分)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解答】据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A。

6.(2分)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  )

A.用途广泛       B.能反映等级界限      

C.种类丰富       D.冶炼技术高超

【答案】B

【解答】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能反映等级界限,青铜器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故选:B。

7.(2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尊王攘夷      

D.焚书坑儒

【答案】B

【解答】最能反映题干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此时的中国政治上由于诸侯争霸、兵荒马乱”,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故选:B。

8.(2分)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

A.西周灭亡       B.三家分晋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答案】C

【解答】题干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当时。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争夺霸主的地位、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到春秋末期。

故选:C。

9.(2分)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来是一个西部弱国。战国后期,秦国崛起(  )

A.秦国扩军备战且具好战传统      

B.各国改革中商鞅变法最彻底      

C.东方六国政治统治日益腐败          

D.东方六国坚持维护周朝礼制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崛起。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B项正确,不是秦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秦国的崛起主因在秦国自身,排除CD项。

故选:B。

10.(2分)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解答】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在中央设置丞相,丞相分管行政,御史大夫分管监察百官,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故选:C。

11.(2分)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

A.政治制度改革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

【答案】C

【解答】由材料“仁义不施”“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秦之失,在政不在制”可知,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12.(2分)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经济凋敝       B.豪强乱政       C.崇尚节俭       D.奢侈享乐

【答案】C

【解答】据“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还有一些车马器。”可知,崇尚节俭,C项正确,并不是经济凋敝,排除ABD项。

故选:C。

13.(2分)“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B

【解答】自从张骞通西域后,商人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西亚;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将丝绸、漆器,……佛教、历法,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大一统局面形成和民族交融的加强,排除AC项,结束于南宋时期,时间不符。

故选:B。

14.(2分)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故选:C。

15.(2分)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答案】B

【解答】据题干“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失帝王礼仪’的罪名、琴瑟,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可知,两种看法截然相反,根据新发现的一手资料,努力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刘贺;文献史料要去伪存真,历史记载,排除ACD项。

故选:B。

16.(2分)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答案】B    

【解答】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教育家;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

故选:B。

17.(2分)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A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纸的质量也很高,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

故选:A。

18.(2分)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答案】A

【解答】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A。    

19.(2分)“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B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所以B项符合题意,排除,排除,排除。

故选:B。

20.(2分)“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出自苏轼的名篇(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刘备攻占四川,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21.(2分)自秦朝开始,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80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  )

A.魏国       B.蜀国       C.西晋       D.东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故选:C。

22.(2分)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答案】C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故选:C。

23.(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起自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止于589年杨坚灭陈,合计370年历史。此时期的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分裂动荡中,政局纷乱复杂,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同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C项。

故选:D。

24.(2分)某中职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贾思勰       B.司马迁       C.华佗       D.祖冲之

【答案】A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农学方面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属于农学家;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不是农学家;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编创了五禽戏,C排除,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第七位数字,不是农学家。

故选:A。

25.(2分)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开五星红旗,早在中国古代,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司马睿       D.祖冲之

【答案】D

【解答】依据“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顾恺之是画家;王羲之是书法家;司马睿是东晋的建立者。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6.(12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改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 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典型的劳动工具和水利设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赋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变化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了什么国策?这一国策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后期南方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1)劳动工具是铁制农具;水利设施是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2)变化:赋税逐渐减轻。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影响: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或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

(3)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江南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启示:进行经济建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正确的政策、先进的科技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答】(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典型的劳动工具是铁制农具。

(2)根据材料二“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概括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回可知。这一政策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谷帛殷阜,东晋后期南方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有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

(4)综合上述材料我认为,进行经济建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的政策。

故答案为:

(1)劳动工具是铁制农具;水利设施是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2)变化:赋税逐渐减轻。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或政治清明。

(3)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战乱;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4)启示:进行经济建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科技等

27.(8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民族交融的历史吧。

材料一【民族迁徙与战争】

材料二【汉化改革促和谐】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魏书》

材料三【民族交融促发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牛、马、骡、羊等牲畜的饲养,役使的方法,相马术,以及制作毛毡,油酥肉的技术。都被汉人所习惯,甚至中原汉人开始以烧烤兽类为食物。一些游牧民族也过起定居农耕生活,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场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这些汉化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这些汉化措施,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解答】(1)根据图一中的关键文字“东晋、前秦、淝水”可知;383年,企图灭亡东晋,东晋团结一致,以8万精兵应战,最终东晋获胜,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2)根据“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穿汉服,采用汉族官制等,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根据材料三“……都被汉人所习惯,甚至中原汉人开始以烧烤兽类为食物,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概括可知,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故答案为:

(1)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这些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8.(10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示中的历史】

材料二【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谁的建议?

(3)汉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王朝之一。其卓越的文化、经济、科技和艺术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以“辉煌的汉朝”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答案】(1)政策: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人物:董仲舒。

(3)题目:辉煌的汉朝。

论述: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强大和具有影响力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间经历了短暂的新朝(公元9﹣23年)。

在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方面,汉朝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世袭制和选拔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分别负责政务、军事和司法。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效地管理了广阔的领土。在经济方面,汉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印度、波斯等地区的贸易交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文化方面,汉朝的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学、艺术、科技和哲学等方面。汉代文学以赋、诗、乐府诗为代表,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艺术方面,汉代的雕塑、绘画和金银器皿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科技方面,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等医学成就,以及造纸术的发明,都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哲学方面,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也得到了发展。在对外交往方面,汉朝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印度、波斯等地区的联系。汉朝还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开展了文化交流。在边疆拓展方面,汉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先后征服了南越、西南夷、匈奴等地区和民族,将西域纳入版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总之,辉煌的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之,辉煌的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解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反映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措施及作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根据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尊崇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3)根据材料“其卓越的文化、经济,以及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汉朝的辉煌成就可从政治、思想、艺术,如:辉煌的汉朝、强大和具有影响力的时期、经济、科技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间经历了短暂的新朝(公元9﹣23年),汉朝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太尉,分别负责政务。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印度,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汉朝的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学、科技和哲学等方面、诗、乐府诗为代表、班固的《汉书》等,汉代的雕塑。科技方面、华佗的麻沸散等医学成就,都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在对外交往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印度。汉朝还与朝鲜半岛。在边疆拓展方面,先后征服了南越、匈奴等地区和民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辉煌的汉朝在政治、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故答案为:

(1)政策: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题目:辉煌的汉朝。

论述: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强大和具有影响力的时期、经济、科技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间经历了短暂的新朝(公元9﹣23年)。

在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方面,汉朝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太尉,分别负责政务。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印度,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汉朝的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学、科技和哲学等方面、诗、乐府诗为代表、班固的《汉书》等,汉代的雕塑。科技方面、华佗的麻沸散等医学成就,都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在对外交往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印度。汉朝还与朝鲜半岛。在边疆拓展方面,先后征服了南越、匈奴等地区和民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辉煌的汉朝在政治、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之,辉煌的汉朝在政治、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九州学苑
传递教育资讯、权威发布解读教育政策、生动鲜活讲好教育故事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