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徒步穿越戈壁后我才发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
教育
2024-10-18 08:55
北京
1980年,我读到了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的《青春万岁》。作者王蒙的序诗一下击中了我的心——
(几十年后,在著名诗人邵燕祥先生的家里,我得知这首诗是先生是写给朋友王蒙的代笔之作。)这短短两句诗,让就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所有的日子”不就是未来的每一天吗?而在无法预测的“所有的日子”里,我将“编织”出怎样的人生呢?今天,当年22岁的大学生已经成了66岁的退休教师。44年“所有的日子”,将一个纯真稚嫩的青春少年“编织”成一个拥有丰厚教育幸福的资深教育者,即不少年轻教师眼中的“教育专家”。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回1980年,66岁的我将令22岁的我无比惊讶。这“惊讶”意味着我的成长远远超出了我当年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想象。这种“超出想象”其实是成长的必然结果,因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编织”自己的教育人生,而且因为与学生同行,我有用不完的“青春的金线”。“卓越”到怎样的程度?深不可测。得用一生去发现、去探寻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2024年7月23日-26日,在茫茫戈壁迎着风沙行走时,我对一群年轻人也是这样说的。我是第二次参加戈壁徒步108公里的活动了。2022年,我第一次报名参加戈壁徒步活动时,周围不少人都对我投来敬佩的目光,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壮举”。但我却是抱着玩儿的心态踏上戈壁的,因为我爱好摄影,特别喜欢航拍,我想用无人机拍下平常难得一见的景象。当然,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肯定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人想来“见天见地见人生”,有人想来“发现人生的意义”,有人想来“治愈人生的伤痕”,有人想来“清空人生,重新开始人生”,甚至有人就是想来“减肥”的……这都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一步一步走到108公里的终点时,我还是很自豪的——原来,64岁的我居然能够用双腿顺利地穿越戈壁沙漠无人区!出发前我就坚信自己能够走下来,但没想到这么顺利,而且在烈日暴晒、风沙扑面的几天里,我常常把许多90后小伙子甩在后面,以至于在征途上许多人都没有认出戴着墨镜和面罩的我是一个年过六旬的人。因此,第一次行走戈壁,我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发现了一个依然青春的自己。不“行”(行走),我怎么知道我“行”(可以、能够)呢?因此,2024年春天,当一群年轻的教育人决定参加戈壁徒步时,我决定与青春同行,重返戈壁,继续发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按活动规则,每12个徒步者组成一个“战队”,我们这个战队的成员以“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成员为主体,11个年轻人都是我的弟子,意气风发的他们将我们这个战队命名为“镇西战队”。我又想起了《青春万岁》的序诗,我将和这群年轻人一起,在戈壁再次用“青春的金线”,“编织”一段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城市学校,有乡村学校,有公办学校,有民办学校),所教学段也不一样(从小学低段到高三毕业班),但他们都特别特别纯粹,我这里说的“纯粹”指的是他们都有一颗赤诚晶莹的教育心。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学校,不过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班主任、学科教师,但教育对他们来说,远不止是谋生的职业,更是钟情的爱好,迷恋的事业,甚至是忠贞的信仰。这份爱好、事业和信仰,超越了一切功利。教育不是工具,不是手段,而是他们自己的精神生命,就是人生全部的目的。一群精神明亮的教育人,必然走到一起。我们在戈壁携手同行,是一种人生的必然。他们说:“因为李老师要来戈壁徒步,所以我们也要来,我们想从李老师的身上获得精神成长的力量,我们追随李老师,就是追随理想的光!”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已经“奔七”的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远远超过他们从我这里的所得。记得行走戈壁的第二天早晨,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东方地平线,一片血色彩霞似乎在燃烧。大家都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生怕我们的脚步声惊扰了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金色火球一点点喷薄而出,终于照亮了整个世界。当我拿起相机对着越来越灿烂的太阳时,这群可爱的年轻人,欢呼着向我走来。逆光中,他们的头上、发梢上、手臂上闪耀着光芒,勾勒着金色的轮廓。当时,我忍不住对他们说:“青春的你们来自太阳!或者说,你们就是中国教育明天的太阳!”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也回到了年轻时代,青春又回到我的生命之中。而我所感到的青春力量,恰恰来自这群年轻人。我是他们心中的“光”,但同时,他们又何尝不是照亮我生命的光?杨海兰,作为京城名校——北京101中学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按说每天只要“按部就班”,她的“饭碗”是很“稳妥”的,但她却依然保持着强烈的上进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仅半年内就精读了六本书,并写下27万字的读书笔记!李雅蕾,一位由普通小学老师成长起来的小学校长。她对孩子有着纯粹的爱。这次在戈壁,她的一个学生和母亲一起行走,却叫李雅蕾为“亲妈”(其中的故事本书有详细的叙述)。她善良而正直,那天她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卖小伙子鸣不平,我感受到了她的正义之心。赵文,来自甘肃的一个农村中学校长,有着大西北纯朴的品质与坚韧的意志,还有对教育深刻的思考与赤诚的情怀。因为事先买的徒步鞋临时出了点意外,不得不穿着皮鞋在戈壁行走。一天下来水泡累累,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可他硬是一步一步丈量完了108公里。袁志雷,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一直屹立讲台,目光却始终投向窗外的世界。我组织的每次学习、考察活动他几乎都参与。而每次外出活动,他几乎形影不离地陪伴我,帮我背行李。所以大家戏称他为“李老师忠实的‘保镖’”。陈厚喜,一个青岛小伙子,因为女朋友是凉山人,所以大学毕业后为了爱情而告别家乡来到凉山彝族地区,最后还爱上了四川的教育。如今的厚喜在教育上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而走上校长岗位,但他依然理想不灭,思想燃烧。王丹凤,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喜阅读,爱思考,擅表达。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也有机会“进入领导层”,但她就喜欢一线,喜欢做一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这次术后还没完全恢复的她,却一步一步走到了终点。刘先涛,他是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第五期学员中,唯一来自四川以外的学员。但他从不迟到更不缺席,成为工作站所有学员仰望的一个精神高地。在戈壁的第三天,率先抵达终点的他来不及喘息,跑到高处挥舞旗帜召唤我们的时候,他再次成为大家的一个标杆。林松,儒雅的外表里有一颗钢铁般的心,我称他为“钢铁英雄”或“钢铁侠”。这里的“钢铁”不是比喻,因为他的体内真的有钢铁。他因为手术,肩胛骨里嵌进一块钢板,这给他的行动带来了不便。但作为“镇西战队”的旗手,他每天都高擎旗帜疾行在队伍的最前面!何娟,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看似文弱的她却在戈壁显示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她不但每天要完成30公里左右的戈壁行走任务,而且寸步不离地陪伴着我——其实是照顾我。她手里拿着一瓶水,每隔一段时间便把瓶盖打开把水递给我:“小口喝,小口喝。”彭艳玲,贵州支教我们就见证了她的厉害,大家都徒步20公里,她却选择徒步50公里。工作站每次活动她都积极参与,从不缺席。其实,作为一所著名中学的高三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她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但再大也大不过她渴望不断成长的欲望。汪文洁,十年前教师节回小学母校看望班主任,被班主任劝说临时代课看几天孩子,这一“看”就“看”到了今天。本科非师范专业的她,在第一届学生毕业时,考取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这次在戈壁她捡了许多石头、树根,还装了沙子,说是回去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戈壁宿营的第一天晚上,大家在帐篷里分享各自的感受。厚喜说着说着便提出“想拥抱李老师”,大家也说想抱抱我,于是我对他们张开了手臂。当他们一一前来抱住我的时候,我感觉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青春传递给了我。许多年前我曾说过:“我特别庆幸我是一名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我便永远年轻。”无论是退休前的历届学生,还是现在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每一期学员,他们都是我青春的源泉。这次经过四天三夜,当我们走到终点再次互相拥抱时,每一个人都觉得发现了让自己吃惊的“我”。是呀,如果不是亲自用双腿一步步地行走,谁会相信自己能够徒步穿越戈壁无人区108公里呢?无论是锁骨嵌着钢板的林松,还是手术后的王丹凤,以及镇西战队的每一个人,都惊讶于自己“原来我竟然这么棒!原来我竟然可以创造属于我的奇迹!”这是自己寻找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这个自己寻找、激励、战胜、培养、成就自己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无论是在戈壁,还是在讲台,或是人生的“所有的日子”。而“用青春的金线”去“编织”这“所有的日子”,我们人生的每一天,都会发现一个令自己吃惊的“我”。第三届“教戈”徒步活动已经开始报名——
我制作的纪录片《发一个吃惊的我》——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