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集锦10 | 亚文化热门考点及案例分析,一文掌握

教育   2024-10-27 17:18   宁夏  


作者 | 图图

编辑 | 汤汤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近年来,在许多高校的考研真题中,频繁出现亚文化的相关内容,其包含的概念非常庞杂,如饭圈文化、丧文化、御宅文化、同人文化、鬼畜文化、耽美文化等。正因为其包含的内容广泛且复杂,使得亚文化在新传考研中在新传考研中尤为关键。高校常考亚文化的概念、与主流文化关系,甚至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亚文化的传播特点和社会影响,来考察考生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亚文化”(Subculture)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弥尔顿·戈登于194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亚文化”是指基于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不同社会因素而产生的差异文化。“文化”指的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亚”指的是次要、附属的意思。亚文化往往由社会中的小部分群体创造和传播,这些群体可能是被边缘化或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通过亚文化来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偏离和颠覆,在内容、形式和价值观念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主流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如今的亚文化已经从抵抗主流逐渐走向了协同发展,部分亚文化被主流文化收编并不断发展壮大。但与此同时,各种亚文化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文化,部分亚文化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未来还需要对亚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与管控。


01
饭圈文化


“饭圈”原本是指在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网络现象,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粉丝圈子,即由粉丝(Fans)组成的群体,饭圈是粉丝群体进一步发展的全新形态,是指以明星、偶像亦或是在某些领域内的KOL为核心所形成的粉丝群体,这一文化依托于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粉丝通过组织化、集体化的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支持与热爱。饭圈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规则,粉丝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如应援、打榜、购买周边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但随着非理性追星行为愈演愈烈,饭圈文化逐渐走向畸形,不仅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案例介绍


近年来,中国体育健儿比以往更受“饭圈”关注,饭圈文化也从娱乐圈浸染到体育界。巴黎奥运会期间,有网民无底线炒作运动员“CP”,发表拉踩引战言论,恶意攻击、刷量控评,严重破坏网上健康、和谐的观赛氛围。


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在南巴黎竞技场结束,陈梦4比2战胜孙颖莎 ,获得金牌。但比赛中看台上有些观众的表现,厚此薄彼令人诧异,网上也出现一些批评陈梦的声音。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挑动冲突对抗,有的更是公然造黄谣,对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目前该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女,29岁)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解析


这起案例充分暴露了饭圈文化之恶:其核心在于极端对立而非理性探讨,粉丝们抛弃“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运动精神。从成绩吹撕战、人身辱骂攻击再到造谣污名传播,对抗方式逐渐恶化升级,参与主体也由少数粉丝而蔓延到整个粉丝群体。尤为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粉丝群体成为这一乱象的主要推手,不仅加剧了冲突,更对其价值观塑造构成了严重负面效应。“饭圈”文化的泛滥,不仅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还严重干扰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与比赛,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因此,在倡导粉丝理性追星、回归体育本质的同时,必须强化法律监管,对涉及违法行为的粉丝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以维护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


相关关键词:饭圈暴力 饭圈经济  粉丝文化


02
丧文化


丧文化是一种流行于互联网及年轻人群中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为对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方面的消极态度、抱怨和悲观主义情绪。它通常通过自嘲、自我嘲讽、缺乏目标和意义感等方式表达,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在面对现实压力和挑战时的无奈与挣扎。丧文化的代表特征包括自我抱怨、沉迷于游戏和动漫、对人际关系缺乏信任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


丧文化并非全然消极,它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压力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寻求共鸣。然而,过度沉迷于丧文化也可能导致消极情绪的加剧,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对于丧文化,我们应当采取理性与谨慎并行的态度,既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又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案例介绍



葛优瘫表情包源自1993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一幕,葛优饰演的季春生瘫在沙发上,一脸迷茫、生无可恋的表情被网友截取并制作成表情包,迅速在网络上走红。颓废的样貌被网友截图后传播于网络,经引申后还配以“躺尸到死亡”等文字更加深颓丧之意,甚至还有将其进行动漫化改造的表情包出现。这一表情包因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疲惫、无奈时的状态,而成为了丧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反映了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和消极态度。







案例解析


葛优瘫表情包传达了一种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与丧文化所倡导的“无力感”、“绝望感”相契合。它让人们以一种自嘲、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失望,成为了一种情感宣泄的出口。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葛优瘫表情包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疲惫和无力感,是丧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具体体现。葛优瘫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使得拥有相同感受的人们能够找到彼此,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再感到孤单,而是能够相互支持、共同面对。


相关关键词:丧文化表情包 倦怠社会  集体性焦虑


03
御宅文化


御宅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主要源于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和疏离的人际关系,同时它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种个性化体现。御宅文化以“唯美”追求为核心,御宅族们对物体、人生和情感有着近乎完美的想象,内心中不容许半点瑕疵。由于日本动漫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由此衍生的二次元文化、萌文化等,御宅族们常常沉浸在由这些文化构建的幻想世界中,只与现实社会保持最简单的必要接触,从而可能产生“自闭”倾向。


御宅族通常指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ACG次文化的人群,他们对这些文化有极度的热爱和深入的研究。御宅文化不仅在日本盛行,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一种独特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御宅文化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进入产业界,还在教育界、学界拥有一定地位。








案例介绍


秋叶原作为日本御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汇聚了大量的动漫、游戏等相关店铺和活动。这里不仅是御宅族们购买周边商品、参加同人展会的圣地,也是他们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以日本“630秋叶原解放”大游行为例,御宅族们通过播放动画歌、跳舞、Cosplay等形式为自己正名,表达了他们对御宅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案例解析


日本“630秋叶原解放”这类社会运动不仅展示了御宅族们的团结和力量,也促进了社会对御宅文化的了解和接纳。它们有助于消除对御宅族的误解和歧视,推动御宅文化的健康发展。秋叶原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御宅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市场潜力。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御宅族们展示自己文化和身份的重要舞台。


相关关键词:御宅族 ACG文化 二次元经济


04
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主要伴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而流行。它强调的是原生态、草根精神以及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形态包括土味视频、土味语录、土味表情包等。土味文化的内容往往简单直接,不追求深刻意义,而是通过夸张的表情、动作和重复欢脱的旋律来娱乐观众。尽管土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草根人群的情感宣泄和心理需求,但其庸俗、无聊的特点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土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网络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受众群体的分流,同时也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复杂的文化生态和社交现状。








案例介绍


在短视频平台上,如快手、抖音等,乡村维密秀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土味亚文化现象。乡村维密秀的视频中,几位乡村青年利用乡野植物、简单的物料(如麻袋、树叶、生活用品等)模拟维密秀的服装和道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秀”,乡村青年模仿维密秀的模特走秀,但他们的动作、表情和气质往往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夸张的表演成分,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原版的再现,更是一种带有反讽意味的解构和重塑,具有强烈的反差感。







案例解析


这种现象源自于乡村青年用低成本、低技术的手段对都市时尚文化的模仿与再创造,以戏谑、夸张的方式呈现,既带有娱乐性又充满了对主流文化的挑战意味,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土味时尚。同时,乡村维密秀的创作者多为草根阶层,视频中融入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元素,如乡村风光、乡土服饰和方言等,使观众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乡村维密秀作为一种土味亚文化现象,为乡村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平台。它增强了乡村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能够在主流文化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


相关关键词:土味视频 草根群体  猎奇性 低俗化倾向


05
同人文化


同人文化,是一种以既有作品(如动漫、小说、电影等)为基础,由粉丝或创作者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的文化现象。这些创作可能是对原作故事情节的改编、扩展,也可能是对原作角色的重新设定、形象再创作,甚至是对原作世界观的延伸探索。同人文化通过文字、绘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作品类型,如同人小说、同人漫画、同人歌曲、同人动画等。它不仅满足了粉丝对原作的热爱和期待,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同人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使得不同文化元素得以融合与创新。








案例介绍


《哈利波特》系列作为全球知名的文学作品,其同人创作极为丰富。同人创作者们基于原著的人物设定和世界观,创作了大量新的故事和情节。比如《哈利•波特》里的“哈利/卢娜”同人,在原作中,哈利·波特和卢娜·洛夫古德是两个性格迥异但又相互吸引的角色。哈利作为主角,勇敢、坚韧;而卢娜则古怪、聪明,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两人在原作中有一定的交集,但并未深入展开他们的关系。《哈利•波特》里以哈利·波特和卢娜·洛夫古德为主角的同人创作,同人创作者们往往深入挖掘哈利和卢娜之间的角色关系和情感联系,探索他们在原作中可能未被充分展现的默契和共鸣,可能包括他们共同面对困难、相互扶持的温馨场景,以及彼此间逐渐产生的情愫。







案例解析


“哈利/卢娜”同人文化是同人文化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它以创造性、多样性、社群性以及非商业性等特点为标志,为粉丝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和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哈利/卢娜”同人世界。通过同人创作,粉丝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从而增强对原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同人文化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激发了粉丝们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为流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关关键词:二次创作 同人社群  文化IP成长助力器





往期回顾


新传案例库01|“舆论引导”近两年的重点案例都在这里!

新传案例库02|今年“舆论监督”最有可能用的案例来啦!

新传案例库03|最新反转新闻案例详解

新传案例库04 | 一文速览最新火热的智媒技术案例

新传案例库05|媒介与社会发展案例

新传案例库06|媒体融合战略实施十周年!最新最全最经典的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7|互联网治理案例解读来啦~

新传案例库08|互联网治理案例解读来啦~

案例集锦08 | 互联网治理案例(下):算法治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网络直播……

案例集锦09 | News Will Never Die!一篇搞定本年度新闻专业主义案例总结!



END




25拖鞋哥答题班上线

28讲专题讲解+14讲答题技巧课+3次总结复盘课

14次大作业1V1精批+15次小作业1V1精批

赠送热点课、模拟考、划重点、广告公关批改

后期冲刺报名这一个课程就够了


两人拼团报名,各减200元!

只需要3800元!



25拖鞋哥实务班上线

144课时,42次作业精批

专门拯救实务零基础的你

拼团报名立减100元,只需要2399元

扫码即可报名

⬇️



“实务班+答题班”超值半程套餐

实务班原价2499元,拼团优惠价2399元 

答题班原价4000元,拼团优惠价3800元 

两个班连报可立减400元

套餐价5799元! 

另赠送真题解析+专题笔记+两门课程

欢迎扫码咨询课程顾问


25全程班上线!

五大板块,涵盖新传考研全阶段

原价8500元,现在限时优惠价7299

点击下图了解课程详情

⬇️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

拖鞋哥新传考研
“技术流”新闻传播学考研公号,为你解读考研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种纯粹“技术流”的视角,还原考研真相。新浪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