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国里,如何改变人们的养育观念?

楼市   社会   2023-11-13 08:47   广东  

赵小莉的经历说明,如果有机会接触到更好的养育方式,他们不会固守传统的观念。
赵小莉寻乌县文峰乡一名二孩妈妈,育有一儿一女。对于儿女,她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育方式——这不是她特意要做一个社会实验,而是她在养育老大的时候,并不不知道如何“科学养娃”,采取的是传统社会的养育方式,只关心小孩是否吃饱穿暖,很少带儿子一起玩,偶尔玩一次,也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只让小孩跟着自己的想法走,用赵小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不观察,也不跟随,更没有鼓励。一根筋地想着,你要听我的,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后来,赵小莉到镇上一家养育中心工作,养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开始更多的鼓励小孩,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主动配合小孩的游戏思路,以至于老大有一次跟她说,他觉得“妹妹很幸福。”
一家当地的养育中心(服务0-3岁儿童的家庭),改变了一位传统妈妈的养育观念,并让她在生活中收获了好评,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个案。
刘婷与赵小莉同县,分属不同的乡镇。在2019年以前,刘婷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师,但自怀孕后,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做了4年的全职妈妈,一口气养育了三个女儿。刘婷说,她爱她的女儿们,并没有因为丢失了工作而不开心,但是,从今年二月开始,她内心愈发想要出去工作,“我觉得带孩子的这几年,磨平了我很多东西,我的耐心,我的脾气,甚至我的身体,都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今年三月,刘婷得知镇里的养育中心要招聘养育师,那是她此前以家长身份带小孩去过的养育中心,她对那家养育中心印象不错,很快就报了名。一方面,这是一位全职妈妈想要一个新的开始,而另一方面,她也想跟她心目中“很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这家养育中心同时实现了两个社会功能:一,给当地0-3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养育指导服务;二、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并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改变她们的养育观念。
这听上去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生意,而是一个非营利的公益项目,名叫“养育未来”,由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主导实施,专为农村及欠发达地区0-3岁儿童和家庭而设,旨在通过影响照养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降低农村及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的风险。
目前该公益项目已经在全国6个省、8个县/镇落地,并累计建设61个养育中心或服务点。在项目开展的6年时间里,服务了3万多名0-3岁婴幼儿和照养者。
今年11月,“养育未来”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这是一个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的奖项。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一个人口超过14亿,且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大国里,改变基层民众的养育意识是可能的吗?
在很多人看来,这非常困难,就像其他公众意识的改变一样,也许得花一两代人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整个社会的观念转变。但我们也能看到,如果一些公益项目设计得当,加速公众意识的转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并不容易。事实上,许多公益机构都致力于增强公众对某个问题的意识,却不知该如何让人们将意识转化为行动。
让人们“知晓”是一回事,让人们去行动、去做出改变,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养育未来”做对了什么?哪些因素使得它至少从目前来看,对基层社会产生了真实的影响力?
从目前的项目进展来看,“养育未来”有两个经验值得借鉴:一、解决了实际问题;二、形成了一套变革理论。
一、走进家长们的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诗人马雅•安杰洛曾经说过:“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但是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安杰洛的这个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设计公益项目的过程中,公益人需要知道是什么促使人们关注、投入情感并采取行动。
陕北某县,有一个小孩叫茉茉(化名),14个月了,还不会走路。这本是该会走路的阶段了,但由于家庭原因,带她的奶奶忙不过来,放在学步车里,不让摔倒就行了。有一次,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派了一名老师去茉茉家做家访,就试着教她走路。那是第一次奶奶看到茉茉能独立走路,尽管只是踉踉跄跄的几步,但奶奶觉得特别欣慰。后来,奶奶再也不嫌辛苦,经常开着载货三轮车带茉茉到镇上的养育中心。

茉茉与奶奶在养育中心

茉茉的养育师张华华是当地人,她说,县里连大的游乐场都没有,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多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当地的老人理解“养育”,那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不着凉不生病,就算是把孩子养好了。没有什么科学养育的知识,因此有可能错过小孩的一些最佳的发展阶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步下降,0-3岁婴幼儿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高——道理很简单,但如何让人做出改变呢?

“养育未来”希望家长,或者说实际的养育人不仅能意识到这一点,也会采取实在的行动,让儿童在适龄的阶段得到更好的养护,但是,当人们的情感未被激发出来时,所谓科学的养育不过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他们依然倾向于采取更为习惯的养育方式。但当他们发现新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成本不高,便于获取时,转变就有可能发生。
家访服务是“养育中心”增强服务递送的一个方式,这为偏远地区家庭提供了便利,启发其积极的情感,解决他们的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上文提及的茉茉一家,家访老师教会了茉茉走路,当茉茉第一次摇摇晃晃地向家人走去,想必家人是很感动的。
二、形成一套变革理论,让更多家庭受益
如果说,改变一两个家庭的养育行为还相对简单,想要大范围、长时段地改变国人的观念,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了,需要形成一套变革理论——一整套涵盖了目标、策略和评估,并能够阐明如何实现改变的方法论或路线图。
想要“改变人们的养育观念”,就必须让项目产生社会影响力;想要有影响力,就必须有成规模、良好的项目成效;想要持续产生好的项目成效,就必须提供组织保障。

养育未来梳理的“变革理论”

首先推动“当地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的方式提供稳定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县域建立婴幼儿养育中心和服务点,招收如赵小莉、刘婷这样有育儿经验的当地员工,通过好的服务,让项目的影响力从“儿童和家庭”的圈子溢出,进而影响社区和政府,乃至于更进一步,影响社会大众。
“希望当地项目团队成长起来,可以保障‘养育中心’稳定运转,项目可以可持续。”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路线图很清晰,但要实现目标显然充满挑战。
“养育未来”最初面对的挑战,是那种“面对一切不可知,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的探索感,“当基金会决定在宁陕落地第一个养育未来项目,建多少养育中心?招聘多少养育师?如何合理计算养育师薪资?怎样保障服务质量?如何让管理中心运转起来?”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说。
要回答这些问题,这意味着公益项目的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服务、恰当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还需要同步开展学术研究——这是一个行动与研究相互作用的过程:项目的开展为学术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而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成为项目迭代的依据
自2017年开始,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就联合政府及相关组织在陕西省宁陕县探索“养育未来”项目“整县模式”。与此同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简称CEEE)团队同步开始对2703名婴幼儿及监护人进行长达20年、共计六轮的追踪调查,在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目前已完成两轮6年的追踪调查。
陕师大CEEE团队的数据显示,通过“养育未来”的项目干预,例如鼓励照养人跟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唱儿歌、户外玩游戏等行为,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也使得照养人的抑郁、焦虑、压力的倾向明显降低

数据来源:陕师大CEEE团队

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养育未来”特别重视养育师促进家长(照养人)与婴幼儿的亲子游戏,后来正逐渐调整为鼓励家长(照养人)与婴幼儿更多的互动行为,不仅仅只停留在亲子游戏本身。“我们希望影响家长,帮助他们提升带宝宝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与城市里的早教中心最大的不同”。项目组织者从一开始就考虑项目的退出机制,他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家长能成长起来,当地政府最终也能接手一个模式成熟的“养育中心”。

后记:人们要知道该怎么办,改变才会发生
在中国做公益,其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可供挥霍。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必须试图激发更多的同理心,并向他们展示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采取行动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公益人需要从这种认知出发,并将其作为工作的基础。


关联阅读




公益与商业,在阿里的生态里“协同”

阿里“橙点公益榜”:一套自下而上的“公益创业”机制

阿里扶贫模式浮出水面:“市场的机会就是脱贫的机会”


解困式报道




NCP生命支援@上海:志愿者最艰难的一仗

发展月捐吧,在艰难十年的开端

阿里“XIN益佰计划”:公益行业又一个风口?


共益资本论
用传播支持公益,助公益连接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