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兴龙,在2023年的寒冬,我陪着父亲去了市区的人民医院,给他做一个胃部的手术,手术不大,但费用却要5万。正当我准备交钱时,护士却告诉我,费用已经有人给交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这是哪位好心人这么慷慨?难道这世上还真有活雷锋?正当我满脑子疑惑,四处张望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微笑着向我走来。我心里嘀咕:难道是他?这事儿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那是1985年的冬天,天气冷得仿佛能将空气都冻住,大雪也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一家四口——我、父母还有年幼的妹妹,围坐在老旧的火盆边。火光微弱,虽然不怎么暖和,但一家人围在一起,心里多少觉得不在那么寒冷。
突然,灶房里传来“哐当”一声响动,打破了原本的寂静。父亲猛地站起身,大喊一声:“不好,有小偷!”话音未落,他就一个箭步冲了出去,母亲也毫不犹豫地拿起门边的扁担紧随其后。
那时我已经九岁了,比较懂事,见状也立刻拿起手电筒跟了出去。灶房里,父亲正把一个小身影按在地上,手电筒的光芒照过去,只见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正蜷缩着身体,满脸惊恐,看样子小我两三岁左右。
父亲朝我喊:“兴龙,去大屋找根麻绳来!”可等我刚要转身,母亲却制止了我:“慢着,先看看这孩子。”她边说边蹲下身子,灯光下,小男孩的脸颊冻得通红,眼睛里满是恐惧和绝望。
母亲温柔地问道:“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饿了?”小男孩低着头,轻声说:“阿姨,我叫朱德明,是村西头的。我爸妈都没了,爷爷也去世了,家里只有我和奶奶。现在奶奶病了,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家里的粮食也吃完了,我实在没办法,才出来找吃的。”
听到这里,父母都心软了。父亲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先别哭,带我们去看看你奶奶,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们会帮助你。”就这样,我们跟着德明来到了他家。到了地方才发现,他家那真的是家徒四壁,两间破草房,东边一间还塌了屋角,屋里比外面还冷。
德明摸黑点亮了油灯,这时里屋的床上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小明,是你回来了吗?”德明急忙回答:“奶奶,是我,我还带了叔叔阿姨和大哥哥来看你。”
老奶奶看到我们,想起身招呼,但由于身子太弱,起不来。母亲赶紧按住她,说:“老人家,你好好躺着,我去给你弄点热饭吃。”在闲聊期间,我们谁也没提德明去我家偷吃的事。母亲返回我们家,去厨房弄了一顿热乎饭,送了过来,德明一连吃了三大碗,看来真是饿极了。
后来母亲照顾了老奶奶几天,老奶奶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过来。父亲也去找来了泥瓦匠,把德明家的房子修好了。从那以后,我们两家就经常走动。父母还经常送点粮食给德明和他奶奶,还帮德明进了村小学读书。
岁月流逝,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后来父亲在市区买了房,我们举家搬迁,也因此与德明家断了联系。父母有时会念叨:“不知道那对祖孙现在怎么样了?”
没想到,这么多年后,我们竟然在市人民医院重逢了。当我看到那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向我走来时,我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定。他走到我身边,笑着说:“哥,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朱德明啊。”我惊喜地叫出声:“德明!真的是你!”
随后我带着德明来到父亲的病房。当时父亲正躺在病床上,神色略显疲惫,见到有人进来,以为是例行检查的医生,便问道:“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啊?”德明没回答父亲的话,上去就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叔叔,我终于见到你们了!我找了你们好多年!”
父亲被这一幕弄得莫名其妙,转头看向我:“兴龙,这位是?”我笑着解释:“爸,这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朱德明,他现在已经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了。”
父亲一听,拉着德明的手,仔细端详起来:“真的是你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小子还是这么有精神。你奶奶她老人家还好吗?”
德明听后,轻声说:“叔叔,我奶奶十年前已经走了,她晚年很幸福。我一直忘不了你们当年的帮助,如果不是你们,我就没有如今的生活。”
这时母亲提着父亲的午饭,匆匆赶来病房。她看着德明,眼中满是欣慰:“小明,你长大了,变得这么优秀,真是让人高兴。”德明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感激地说:“阿姨,好久不见。谢谢您和叔叔当年的照顾!”
原来,德明一直记得我们的恩情,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医学院,现在已经是市人民医院的内科主任了。他第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一直在暗里默默关照我们。
从那以后,我们两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常来常往。德明经常来我家看望我父母,还会帮他们检查身体。他说:“叔叔阿姨,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我还要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呢!”
母亲总是笑着说:“小明,你已经报答我们了。看到你现在这么有出息,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每次看到他们在一起聊天、笑闹,我的心里就暖洋洋的。人间真情,真是最让人感到温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