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经济

文摘   财经   2024-09-10 15:12   上海  

· 全文共 3999 字,时长约 11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出海,是大势所趋
也是规律使然
成就中国的跨国公司
这是新时代的机遇
下一站,印尼





文/ 刘胜军


我们不能讳疾忌医。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说句实话,对于经济形势,我从未像现在这么忧虑。

我自认为自己一直是谨慎的乐观主义者,毕竟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1/6、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8%、创新潜力巨大,毕竟中国是世界工厂、拥有难以被取代的供应链优势,毕竟中国人民的勤劳举世无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们盲目乐观和自信的理由。

我感觉,当下的经济已在悬崖边缘徘徊,这个悬崖的名字叫:负反馈循环

从某种程度上讲,预期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最重要的因素。从消费者到企业,我们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围绕对未来的预期展开的

——乐观预期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的扩张带动经济增长,进而会强化乐观预期,形成正反馈循环

——悲观预期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结果“合成谬误”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进而会强化悲观预期,形成负反馈循环

过去几十年,虽有起起伏伏,但乐观预期的惯性是强大的:我们习惯了房价一直上涨、我们习惯了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习惯了满眼的机会和机遇、我们习惯了每年加工资的节奏、习惯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艳羡的目光......甚至疫情中,我们对未来依然充满期待。

但今年情况真的不乐观。我每天都在和企业家、地方官员、金融机构、网约车司机交流,得到的信息高度一致:今年更难了。悲观情绪开始蔓延。

现在每天打开财经新闻,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内容:房价下跌、股市下跌、企业暴雷、裁员降薪、又有官员和国企领导落马、世界局势持续动荡......

这样的信息刷屏式信息轰炸,必然导致消费者和企业行为的转变:消费降级、企业躺平。每一个微观主体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但结果是“合成谬误”,经济会更差。经济更差,会导致悲观预期被证实,于是开始预期自我实现的循环。

一旦跌入“负反馈循环”的悬崖,再爬出来就不容易了。这是我深度忧虑的原因。

最近大家都被餐饮业的一组数据惊呆了:

• 今年1—7月全国餐饮收入达30647亿元,增长7.1%。但北京和上海上半年的餐饮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了3.5%和3.1%

• “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今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高端餐饮品牌鼎泰丰关闭北京公司下辖店铺,相当于退出北京、青岛、西安等多个华北市场。

• 风靡全国的新概念消费“奶茶”价格从2020年单杯30块时代,跳水至10元时代。但据美团团购统计,2023年全国茶饮消费客单价均值为10.5元。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

• 统计数据背后都存在“生存者偏差”(那些倒闭的企业数据不会被统计)。截至6月10日,近一年新开奶茶门店165388家,但净增长仅有45825家,一年闭店近12万家。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105.6万家,而2023年全年吊销、注销也只有135.9万家。

可以佐证“消费降级”的现象还有(面对“消费降级”,我们不能讳疾忌医):

• 靠卖低价“平替”产品起家的拼多多,碾压其他电商。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黄峥也成为2024年度中国首富。

• 被视为最硬核资产的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从2023年9月的2785元/瓶,跌至今年9月的2365元。

最近,财新网用真实的微观消费数据印证了消费降级的确来了。

来源:财新网,鸡腿换卤蛋:从数据中发现“消费降级”

出现这个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令人惊讶:

1、一部分人没钱了:疫情三年,对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手停口停”的人群而言,收入下降了不少而支出大部分(例如房租)是刚性的。很多人只得透支“储蓄”,也就是所说的“坐吃山空”。

2、一部分人不敢花钱了: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消费倾向(花钱的意愿)。现在很多人宁可存钱也不消费的现象很突出:从 2020 年初到 2024 年 1 月,中国家庭大约往银行账户里净存 58.24 万亿元,且 82% 是定期存款。这四年新增存款总额相当于 2009 年到 2019 年的总和。另一个“风险偏好下降”的证明是上海中心地段豪宅的热卖魔都屡现“日光盘”背后:楼市的结构性虚妄之火与“资产慌”)。‍‍

至于不敢花钱的原因,大致有几个:1)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尤其是金融业,今年以来对降薪、追缴奖金传言,让很多人心惊肉跳。2024年上半年八成上市券商薪酬数据出现两位数下降,海通证券、信达证券、华安证券、国联证券、山西证券、天风证券几家应付职工薪酬的同比跌幅超过40%。较2023年末,东北证券、方正证券人员减少3755名、1381名;2)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家庭要做好应对“全职儿女”的财务准备;3)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性增加,需要增加储蓄预防未来。

这里有一点需要高度重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相互伤害。居民减少消费,意味着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只能裁员降薪;企业的裁员降薪,导致居民进一步减少消费。如此循环往复,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房价下跌。由于居民2/3的资产集中于房地产,房价下跌对居民心理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还记得那句调侃的话吗:很多人穷得只剩下房子了。财新数据再次证明了房地产强大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超级影响力

来源:财新网,鸡腿换卤蛋:从数据中发现“消费降级”

餐饮业的消费降级,是一个重大警讯:民以食为天。餐饮的消费降级,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普遍性的未来预期转变。这一点,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5.17”房地产新政,力度不可谓不大,当时不少自媒体人士高呼“史诗级利好”、“房地产市场出现真正的历史性转折点”......但很快这种乐观情绪就被无情“证伪”。房地产几乎所有指标都一路下行,集中体现在地产股价指数的走势,一目了然往事并不如烟:2016年的房价“脱缰式上涨”还会重现吗?)。

以往的房地产市场,一点就燃。如今市场情绪的悲观,则大大超过了预期。

还有一个数据必须重视:今年1~7月民间投资增速为0。须知,民营经济是五六七八九(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和进出口、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企的大面积躺平,影响最大的就是就业。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调研表明,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14.7%想进国家机关。这进一步反映出社会“风险偏好”的严重下降。风险偏好的下降,意味着社会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下降。

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旦出现“全职子女”,家庭就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财务规划,压缩开支、减少消费将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坠入“负反馈循环”的经济悬崖。‍‍

怎么办?必须承认,面对当前的复杂局面,当前没有任何政策可以“一针见效”,必须综合施策、多管齐下:

1、“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稳定,这关系到民生和就业。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2、建议向中低收入人群发放10万亿规模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尽快弥合“疤痕效应”;

3、以更大的力度稳定房地产,从供给侧(稳开发商)和需求侧(鼓励购买)同步发力。房地产是金融危机之母,房地产只能软着陆,社会承受不起硬着陆的冲击力(稳房地产:不是能不能,而是必须要!);‍‍‍‍‍‍‍

4、政府可以“过紧日子”、可以“砸锅卖铁”,但不能拖欠民企账款。更重要的是,“过紧日子”指的是压缩行政开支,这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矛盾。眼下,在社会投资意愿缺乏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必须放下赤字顾虑、大胆作为,这是唯一的办法。经济下行周期的财政赤字,可以换来经济上行周期的财政盈余,这是宏观政策的基本逻辑;

5、财政政策必须大胆作为,但思路必须转变。以往的刺激聚焦于铁公机,而如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面临超前建设、回报率悬疑的约束。如今财政政策的最佳发力点是消费

6、与经济改革相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不值一提。落实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才是稳定预期的根本出路。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应抓紧推出一批影响大、社会获得感强的重大改革,例如更多投资领域向外资、民企的开放。最近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经济越不好,越要降低税率。这听起来有些不符合逻辑,但搞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经济不好,税收收入下滑,正常的思维模式是提高税率、增加非税收入,但这些做法其实是“杀鸡取卵”、自毁长城,最终导致企业和政府的双输这个数据让我感到揪心。反之,如果降低税率,则可提振企业信心,进而扩大税基,长期可以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当年,里根就是靠“拉弗曲线”的减税原理,帮助美国经济走出了滞涨泥潭。特朗普也是“减税”的忠实信徒。我国历史上的“休养生息”,本质上就是降低税率。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更全免田租,最终收获了“文景之治”的繁花。

8、调动一切积极性,包括官员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是社会运转的中枢,官员不作为的社会成本是极其高昂的。2023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要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9、建设活跃的思想市场。诺奖得主科斯在2011年曾有句忠告,“在我这个年纪(101岁),生命已然吃力。若不是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们说,我就不会接受邀请,借今日之际发言。我有重要的话要对中国说,“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活跃的思想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防止报喜不报忧,促进及时发现问题,也有利于通过讨论形成改革共识、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俗话说,知易行难。当前最重要的是两点:一要直面“负反馈循环”的经济悬崖风险,二要积极行动起来。

‍‍‍‍‍‍‍‍‍‍‍‍‍‍‍‍‍




百年未有大变局正加速演进。
加入“秘境追踪企业家游学”,
携手穿越世界政治经济迷雾,
走出“大变局抑郁症”,
不负大美中国,
追寻大美与真知,
做不确定时代的明白人。





刘胜军@“禅宗十刹”之雪窦寺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人大·中欧·华东师大校友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刘胜军大局观
传播市场经济理念,培育商业领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