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决定》一共60条,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哈姆雷特:房地产从业者关注房地产如何改革;金融从业者关注金融改革;快要退休的关注延迟退休;刚结婚的关注生育政策改革;城市“常住人口”关注户籍改革;国企员工关注国企改革;医疗行业关注医疗体制改革......
如何解读这一重要文件,将成为接下来的社会热点。
一、《决定》传递的关键信息
1、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3、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的目标,是一个方向性、总纲性问题;
4、2029年前完成300多项改革任务,凸显时代的紧迫感;
5、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继承和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
6、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与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是一脉相承、相互衔接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改革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二、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
虽然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继承和创新,但过去几年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轮改革必然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变化与挑战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
以下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新一轮改革至关重要:
1、中国式现代化
2、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以人民为中心
4、高质量发展
5、新质生产力
只有把握了这些关键词,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对具体改革措施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
三、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决定》共60条,提出300多项具体措施。其中地方财政、税制、科技、房地产、户籍、农地、新业态、养老等领域的改革尤其值得关注:
1、“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两者缺一不可。改革不能剑走偏锋。前些年,p2p等出了很大问题、交了很多学费,就是因为过于强调“放”,在“管”的时候犹豫不决、该出手时不敢出手。未来,在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监管必须与时俱进,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
2、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一贯具有标志性意义。《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1)“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理解国企改革,不能从“产权与公司治理”的单一维度出发,而应从历史、政治的视野去理解国企的特殊功能;2)国企的考核需要更科学精准:《决定》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就是为了更加科学的考核国企。例如,一些国企因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政策性任务而出现了亏损,还有一些国企的利润不是来自能力而是来自特殊的补贴或资源优势,因此,单纯考核“账面利润”是不科学的。
3、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五六七八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表明民营经济前途是光明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暂时的、过程中的,会逐步加以解决。《决定》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很有现实针对性:1)“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2)“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3)“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4)“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这些问题如能下大力气解决,对稳定民企信心至关重要(稳定民企预期需要理论创新:企业家精神才是第一生产力)。
4、“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科技巨头的垄断性力量,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我国,一些网约车平台、电商平台利用自身的超级力量,挤压供应商、骑手、网约车司机的报道令人关注。在平台面前,中小微企业、骑手、司机都是“弱势群体”,资本不相信眼泪。在缺乏强有力的“工会集体谈判机制”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来保护弱势群体。兹事体大: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口已达到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3%(做人不能比亚迪,做事切勿拼多多)。
5、“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如何约束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始终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有两个现象尤为突出:一是一些地方官员盲目举债(“任性举债”才是最大的腐败);二是“资本招商”,地方政府成为PE最大的LP(出资人)(地方政府: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必须靠体制机制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短期化。
6、要素市场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产品市场已经高度市场化,但要素市场化滞后,拖累了资源配置效率。在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几个(土地、金融、数据)还存在诸多的行政管制或限制。这方面的改革,是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决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7、“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在刑事手段面前,再强大的企业家也是脆弱的。培育一家企业,可能需要几十年的血汗。毁掉一家企业,可能只需须臾之间。由于企业家对企业的生存和运转具有极端重要性,要谨防不当的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这一点对稳定企业家预期很重要。最高法院院长张军深刻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民营企业正在发展壮大、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建设中的现实,立足于最大限度挽救涉案企业、保住经营主体,积极教育、救治,坚决防止一判了之。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都可以探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就要协同有关方面有力推进。不能让任何一个企业仅因涉案而垮掉。”(贵州女企业家与《第二十条》:不能让任何一个企业仅因涉案而垮掉)
8、“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乃国之大者,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必由之路)。
9、“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必须两手准备。
10、“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11、“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12、“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3、“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家将迎来春天。关键技术将在未来的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14、“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一提法最近几年多次出现,凸显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15、“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企业和家庭要有资产负债表,政府和国家亦然。摸清家底,有利于盘活资产,科学规划。《决定》提出“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16、税制改革成为重点:1)“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2)“健全直接税体系”;3)“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17、近年来,随着土地出让金的下滑,地方财政困难备受瞩目。《决定》对地方财政问题提出诸多改革思路:1)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2)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3)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4)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5)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6)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7)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8)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与比重。中央政府通过大量的转移支付去解决地方政府的收支不平衡问题(图源:澎湃新闻)
18、“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最近几年,金融业迎来大变局。其中,反对“金融精英论”、金融机构限薪、金融回归本源、市场出清等颇受关注。中央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必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道路的显著区别,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充分体现。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坚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中国金融业正经历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中国可以不要男子足球,但不能没有A股。如何搞好资本市场?《决定》提出:1)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2)支持长期资金入市;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4)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
笔者认为,保护好投资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资本市场的两个根本点。只有坚持制度建设的定力,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韭菜”胡锡进的“正能量实验”一周年)。
20、“制定金融法”的提法首次出现。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金融法,关于金融的法律分散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一系列行业法律文件中。笔者认为,这是针对金融混业趋势加剧的现实,力图通过加强立法堵住金融漏洞,“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这和近年来的金融监管改革趋势是一致的。
21、“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安邦系、明天系、恒大事件,均暴露出产业资本将金融机构当成“提款机”的巨大风险。预计未来将对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严格限制、严格监管。
22、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规律,但在现实中,“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不同待遇成为突出问题。户籍与土地改革,影响深远,其意义比当年“取消农业税”更为深刻和宏大。《决定》提出不少令人期待的有魄力的改革:1)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23、农业必须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适度规模经营。《决定》提出:1)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4)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5)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24、只有更加开放,才能反击脱钩断链(这几张牌,中国打得真是漂亮)。我们要自我加压,不能被动等待CPTPP等谈判取得突破。《决定》提出:1)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笔者认为,自主开放、单边开放几个关键词,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25、“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健全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协作配合机制。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
26、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决定》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提出:1)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3)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2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是国之大者。《决定》提出:1)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2)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3)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
28、房地产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也是当前改革要啃的硬骨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一大险关。《决定》指出:1)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3)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4)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5)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6)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笔者认为,不难看出,中央对破解房地产难题的决心很大,未来可能还有大手笔的政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可期(“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加坡房地产,很神奇又很简单)。
29、医院的水最深。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疗腐败并存。近年来,中央在药品“集采”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其中冠脉支架集采均价由此前的1.3万元大幅降至700元,平均降幅超过90%。医疗反腐方面,截至6月18日,今年至少已有超150名医药卫生系统“关键少数”(至少19名厅级干部)被查,范围涵盖地方卫健、医保、药监领域“一把手”以及医院、药企、高校管理层。《决定》提出:1)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2)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30、针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决定》提出:1)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2)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注:中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4岁,属于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
31、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
32、推进向中管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
四、关键在落实
改革从来都是艰难的,难在落实,难在不走形不变形。究其原因:
1、改革是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形式主义、低级红、高级黑是集中体现。
2、改革很难,也是因为执行过程的复杂性。很多问题,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改革就像“草鞋打样,越打越像”。
3、改革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现实世界纷繁复杂,要收集完全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况且,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也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信息的传递过程,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层层衰减。
需要认识到,各级官员既是改革的执行者,又在一定程度上是改革的对象。从历史经验来看,如何调动官员积极性,“上下同欲、激励兼容”,最小化官员的“阳奉阴违”,是改革能否落实的关键。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决定》提出:
33、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34、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
35、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
36、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五、几点学习体会
1、新一轮改革高度关注民生议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
2、更加重视“小切口”改革,例如“学生实习实践”这件貌似不起眼的小事,也写入了《决定》。越从小处着手,改革取得进展和突破可能性越大;
3、改革关注新业态、新现象、新趋势,例如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等;
4、力图在户籍、农村土地、房地产等重大但艰难问题上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5、接下来,需要将《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300多项改革中,有些已经相当具体,也有一些改革只是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明确。例如,如何“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6、一些重大改革的推进需要勇气,例如“商品房预售制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一招的份量更加凸显。
上海知名企业家郭广昌在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中写道:
——“虽然当前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要相信,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们的人民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来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党的三中全会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改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会改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不会改变;我们相信全球化的融合开放不会改变,用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不会变”。
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走好改革开放之路!
7月25日下午,刘胜军老师诚邀感兴趣的企业家一道展望未来,于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寻求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