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得知我的职称通过了,我彻底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五年来,我的脑子里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如今尘埃落地。在欣喜之余,我在想:下一步,我的目标是什么?
当年评高级,也是为了赌一口气,因为一次评课,一位老教师说:你也是一级教师,我也是一级,你有什么资格评我的课?这句话很伤人。因为我那时还是小学教师资格,却在初中任教。本身就不专业,再加上多次工作调动,任教过多门学科,初中的课除了化学没有教过,其余都尝试过,这让我失去了自己的专业。和任教一门学科一二十多年的老师相比,我是每一科都知道一些皮毛,可哪一科都没有研究精通。
于是,考初中教师资格证。用五年时间评了高级,就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
回顾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忽然发现,从没有人给过什么建议,以致于我参加工作五年后,我的学生毕业要转正定级填表,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没有转正定级。自己跑到教育局要了表,赶紧填写上交。
从教以来,没有人说过你需要读什么书,也不知道职称评审是怎么回事儿。偶尔问起一些老教师,都说的含含糊糊。任教十多年,不知道课标(教学大纲)是什么,后来整理“两基”档案,才看见学校图书室就一整套教学大纲。
学校要求每人每年交30元,订阅一份《河南教育》,这是唯一可以接触外界教育的渠道。也是我收藏了多年的教育刊物。
直到十年前,我才慢慢意识到需要读一些书,开始写教学反思。也督促老师们一起读书,一起写教育随笔。
然而,有一部分老师很不以为然,读书有什么用?写反思有什么鸟用?有那时间,还不如辅导一下学生。有那精力,还不如放松一下自己。
读书写作真的没用吗?为何那么多名师都说专业成长需要从读书写作开始?
朱永新教授说,哪位老师每天写1000字文章,写十年之后,如果成不了名师,愿意赔偿10万元。
我也做不到每天都写一篇文章,但可以尝试,写作能不能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大不了用十年时间,证明这条路不适合自己。
另一个原因:我想做为乡村教师,大家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那就是一位中年老师如何通过读书写作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
很多乡村老师认为自己没成长,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伯乐”,没有人培养自己。环境因素,是自己周围没有人愿意读书,所以自己觉得读书很孤独。
其实错了,很多时候,成长是孤独的。只有主动出击,我们才能遇见对的人,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成长的环境,那就用自己一己之力去改变。我写公众号,举办“乐享读书会”,成立“席延飞工作室”,就是想着带动一批老师,让这些老师成为“读书的种子”,能影响更多人主动成长。
我坚信,每一位来读书会的老师,若能带动自己身边的十个老师,这十个老师再去影响更多人,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态不就越变越好了吗?
有老师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线老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累得像头驴,谁来心疼一下?
的确,教育的苦和累有目共睹。很多行业其实也是如此。但一味地批判教育,吐槽教育的种种弊端,诉教育之苦,说教师的累,这些并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师该如何读书?读书什么书?如何拜师成长?如何合理利用课前3分钟?这些都是一些专家讳莫如深的问题。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更多人。
由于优秀教育工作资源的稀缺,所以大家才有很多不满,才会对老师充满对立的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精准把握新时代下的学生心理,有能力改变每一位学生。
为教师鸣不平,为教育鼓与呼。这就是我做教育公众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