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我没有什么发言权。
准确说,我这还算不上写作,充其量是每天坚持写了一些文字而已。很大程度上讲,对于写作,我还是门外汉。
之所以每天坚持写,没有多少人关注也坚持写,是因为我觉得对教师成长有用。写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什么有些老师不愿意写呢?主要存在这些误区:
误区一:写作,是语文老师的事儿
写文章,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事儿吗?一位数学老师对我说。
我说,你是数学老师,你要会写作,相当于多了一双翅膀。的确,语文届的名师最多,但数学界也有吴正宪、华应龙、邱学华等啊。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常写点东西。
记录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从小事中发现一些教育规律。
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有作品意识。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类似于“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同类项同类项,字母指数都一样,如果有一点不一样,它们就不是同类项”,这其实是学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教法。
哪些课需要实验,让学生动手试验探究?
哪些知识需要在室外上,要学生真正领悟学科的魅力?
能够把学生分类,哪些学生需要如何从学习方法上帮扶提升?而哪些学生需要从增加学习动力上下功夫?
你看,写作不仅仅是记录,而是一种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度剖析,对同行好的经验的一种传承。
误区二:我又不想当作家,为什么非要写作?
不是每一个爱写东西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也不是非要成为作家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吴松超老师《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写道:教育类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而且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纪现梅老师也说: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可见,写是做的体现。
写作,为了梳理思路。写得好,首先是想得清楚。把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做得更好。
由此可见,写作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误区三:我写得太瞎,不想被人看到
没有人天生就写得好。那些五岁作诗,七岁作文的神童,很大程度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这时候写得不好,说不定写着写着就好了。
管建刚老师说,我就是写着写着就出名了,而不是出了名才开始写的。
怕丢人,不敢将文章示人,这是人之常情。我也曾有过这样的阶段。写日记把本子锁起来,藏起来,生怕有人偷看。可是,这种私密写作,难以提高自己。因为别人看不到,失去了监督,所以自己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教师写作,一定会感到累和辛苦的,也一定会经历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的时候。村上春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随心所欲地写,哪怕是写出来的文字狗屁不通呢,但要相信,熬过去,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
写作近四年,我得到了一大批朋友的信赖,向我咨询成长问题,与我交流读书心得,还有的朋友请我推荐书目进行阅读。因为他们的信赖,让我不敢懈怠,因为这是一份责任,因为还有一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