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履道坊东邻考

学术   2024-06-29 22:22   中国香港  
 

      朱金城先生在《白居易集笺校》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赠东邻王十三》(作于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注曰:“十三,未名,其人卒于大和五年冬。”也就是说,白居易洛阳履道坊的东邻王大理的名字无考。有关白居易在东都洛阳履道坊东邻的资料,一直只有白居易《闻乐感邻》诗自注的“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及《赠东邻王十三》、刘禹锡《作鹤叹以赠乐天》“邻舍夜吹笙(自注:东邻即王家)”。以至于有人就认为其东邻名字就叫王大理。其实不然。白居易诗中自注有两句,即“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南邻崔尚书今秋薨逝”。从上下两句可明确判断出,东邻王大理对应的是南邻崔尚书,“大理”不是其名,而是姓王者,曾在大理寺任官职,如同大家称杜甫为杜工部。
     若要确定其东邻的名字,其人必须具备几个最必要的条件:姓王;在大理寺任过职务;在洛阳履道坊有住宅;卒于大和五年冬。遍查两《唐书》、《全唐文》、《全唐诗》、历代出土唐代墓志资料、唐代小说笔记等资料,我们发现,比较符合条件的,一个是王正雅,另一个是王师正。(诗人王维,人称王十三,但王维卒于761年,与此王十三相去甚远。)
      王师正所符合的条件有:首先,在王师正为其夫人房敬所撰《大唐洛阳县尉王师正故夫人河南房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长庆011)中记载:长庆二年五月二日,房敬终于神都履道里之官第(官第的性质未明。履道坊是居民区,此官第与通常所说的官邸、官舍不一样,也许是官方给官员提供的临时住宅,也许是皇帝赐予大臣的住所。王师正的五世祖王珪甚为唐太宗所器重,赐予其住宅也是可能的)。再者,《王师正墓志》(《唐代墓志汇编》大和015)中较为详尽地记载了王师正的历官。他是太宗皇帝时侍中、礼部尚书、永宁郡公王珪的五代孙,曾任汝州郏城县尉、右监门卫录事参军、协律郎、大理评事、洛阳尉(长庆二年前后),后又任过使府中下级职务,但都不很重要。太和二年四月四日卒,终年四十九岁。他年龄小白居易8岁。
        王师正虽曾领大理评事衔,也在履道里有宅第,但是,他也有不符合所必须的条件。其一,他卒于太和二年四月,与白诗“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时间不符(即便是文学作品,但其注释当是准确的,白居易南邻崔群,《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崔群传》载:“(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与“今秋”完全吻合。仅此,就可以将王师正为东邻否定)。其二,王师正所任大理评事,被称为王大理,不合当时习惯,他一般会被称为王评事,而且后来又任洛阳尉等职,大理评事非其终官。其三,与刘禹锡《作鹤叹以赠乐天》“邻舍夜吹笙(自注:东邻即王家)”等不太符合,此时的王师正家境一般,经常有奏乐的夜生活,恐非其家所能。其四,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该诗作于大和二年,而此年四月四日,王师正卒,恐此诗创作时,王师正或者已陷入病态,或已卒,难以共同携手开襟、喝酒品茶。况8岁的年龄差距,恐也难称“年颜老少同”。

     王正雅可能是白居易东邻的理由如下:
      一、《旧唐书》卷一六五《王正雅传》载:“王正雅字光谦,其先太原人,东都留守翃之子……元和初,举进士,登甲科……元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三迁为万年县令……迁户部郎中……再迁太常少卿,出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入为大理卿……大和五年(831年)十一月卒,赠左散骑常侍。”从其传记看,大理卿是他的终官,称其为王大理非常合理。
      二、王正雅,大和五年(831年)十一月卒,时间完全符合白居易《闻乐感邻》(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该诗作于大和六年)诗自注的“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
      三、王正雅进士出身,又任过户部郎中、太常少卿、汝州刺史、大理卿,与刚定居履道里的白居易官历相近,志趣相投,为邻之后,交往甚密。白居易遂有《赠东邻王十三》诗作。王正雅寿龄不详,其父王翃早正雅近30年卒,时年70有余,王正雅卒时寿龄当在50到70岁间,从白居易诗中“年颜老少同”看,两人年齿相当,就是说,他卒时年龄当在60左右(白居易晚15年卒)。在东邻王正雅、南邻崔群相继去世后,白居易颇为伤感,遂于大和六年写下了《闻乐感邻》:“老去亲朋零落尽,秋来弦管感伤多。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绿绮窗空分妓女,绛纱帐掩罢笙歌。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顿感寂寞的白居易又写了《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劝买东邻王家宅》(作于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劝君买取东邻宅,与我衡门相并开。云映嵩峰当户牖,月和伊水入池台。林园亦要闻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莫学因循白宾客,欲年六十始归来。”希望时任户部侍郎的杨汝士来洛购宅作邻。
      四、以王正雅经历来看,他家应该是有条件达到“夜吹笙”的境界的。
      五、王正雅在洛阳肯定有自家的住宅。《旧唐书》卷一五七《王翃传》载:“王翃……大历五年迁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充招讨处置使……代宗闻而壮之,遣中使慰劳,加金紫光禄大夫……征为河中少尹,充节度留后……历汾州刺史、京兆尹……加御史中丞,改将作监……改大理卿。出为福州刺史、福州观察使,入为太子宾客。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代董晋为东都留守,判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东畿之人赖之。十八年(802年)卒,时年七十余,赠礼部尚书。”本来,唐代许多官员在东西两京都有住宅,王翃既为东都留守、判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在东都洛阳有自己的住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较为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却没有发现王正雅父祖辈及其子孙后代在履道坊有宅院的直接资料。但没有发现并不代表就没有,这就有待今后新资料的发现与挖掘。
     基于以上考证,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正雅应当就是白居易在洛阳履道坊的东邻。    
    八九年前,受人之托,整理王大理传记材料,写就此稿,算是完成任务。今无意中翻出,手中又得陶敏先生《全唐诗人名汇考》(辽海出版社,2006年),急忙查阅“王大理”,发现结论是相同的。仅录陶先生著作中相关部分如下:
        王十三,王正雅,为白居易洛阳履道宅东邻。《旧唐书》本传:“出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有中人为监军,怙权干政,正雅不能堪,乃谢病免。”故太和初居洛阳。
     《闻乐感邻》诗注:“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南邻崔尚书今秋薨逝。”……王大理,王正雅。《旧唐书》本传:“入为大理卿。……大和五年十一月卒。”王正雅为白居易东邻。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统筹:王鹏杰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4305545@qq.com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隋唐史学会
以文化和历史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平台,研究、探讨、交流、以及传承隋唐历史和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