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访谈|东都城里的诗鬼

学术   2024-09-22 12:37   河南  













近日,洛阳隋唐里坊夏日星光夜市开市,洛阳人夏夜休闲又添新去处。

这个夜市位于洛河南岸的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中心地带,离洛阳博物馆很近。我们今天要说的仁和坊,位于隋唐洛阳城南部,旧址在今洛龙区安乐镇郑村一带。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仁和坊挨着长夏门——隋唐洛阳城外郭城东南门,出了门就是郊区,远离闹市,偏僻幽静。

坊内住过兵部侍郎,住过礼部尚书,不过在后世的历史书里,这些高官政要的名气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科考失意的小青年——“诗鬼”李贺。



01

洛阳城的神童

(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李贺,字长吉,乃唐朝中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公元790年生在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宜阳县),是咱洛阳老乡。宜阳三乡的连昌河畔有李贺故里碑,当地人皆知李贺名号。


尽管这个已故去一千多年的洛阳老乡生前并未有甚功名,而且只活了二十来岁,但他写的诗好啊,譬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


史书里说,李贺是李唐宗室的后裔,算得上是皇室宗亲,他亦引以为荣。可惜他家是皇室的穷亲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比人们想象中的皇亲国戚差远了。


洛阳城里贵人多、机会多,李家人想进城发展,无奈洛阳物价高昂、寸土寸金,颇难立足。李家人买不起城里的好房子,只能厚着脸皮拜托亲戚把仁和坊的房子暂借给他们住。


还好,李贺有才。


据《新唐书·李贺传》记载,李贺才思敏捷,7岁便能写诗文,擅长“疾书”,写得又快又好,令人惊叹。洛阳隋唐史学者王恺在《隋唐里坊春秋》一书中提到,当时的文坛大腕韩愈听闻洛南有个神童,便在得意门生皇甫湜(音同十)的陪同下去了仁和坊,专程到李家拜访,让小李现场赋诗。


小李身材细瘦,“通眉长爪”,连心眉,胳膊长手长,看起来弱不禁风,笔下却气势如虹。他以贵客来访为题,“援笔辄就”,写了一首《高轩过》,什么“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什么“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差蛇作龙”,既巧妙地恭维了韩愈一番,又自信地表扬了自己一下。


  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识才,爱才。他读罢此诗,惊喜不已,直夸小李了不得。坊间小道消息,后来,韩愈曾把李贺带到自己府上住了一阵子,还亲自给李贺梳头,教他作诗。得到大腕点拨,李贺进步神速,15岁时便已名扬京洛。


02

 别人家的“学霸”


韩愈是唐代高官,曾以国子监博士身份分司东都,掌管洛阳。他比李贺大二十多岁,但这俩人都是文学爱好者,挺能聊得来,并时常走动。


18岁那年,李贺骑着小毛驴,揣着诗集去找韩愈,想请韩愈帮他宣传宣传。


韩愈忙了一天,本已累瘫在了床上,一读小李的诗,他立马精神起来。这首诗叫《雁门太守行》,诗中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描写将士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画面,本来是灰色写实片,却被李贺描写成了绚丽魔幻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意欲摧倒城墙;将士们保家卫国奔赴沙场,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金光……


韩愈拍案赞叹:老天爷呀,小李写得真美!


李贺并没上过战场,咋能写得这么好呢?晚唐诗人李商隐对此专门做过研究。


李贺有个姐姐嫁到了王家。李商隐娶了王家的闺女,也算是李贺的远房亲戚。


据李商隐回忆,李贺自打搬到洛阳仁和坊,每天一大早就骑驴出游,寻觅写诗的灵感,有个小书童背着一个旧锦囊随行。李贺骑着驴,一边看风景一边冥思苦想,琢磨出一两句好诗,就随手记下来投入囊中,晚上回家集中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贺他娘晚上叫婢女帮儿子收拾锦囊,见满袋子都是诗文,心疼不已:“我儿这是要呕出心血才算完呀!”别人家的父母是逼着儿子写作业,李贺这种学霸无须扬鞭自奋蹄,自我加压做功课,真让家长们羡慕。


可惜的是,如此勤奋有才华的李贺,后来因为资格审查没过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诗人的不幸乃后人之幸。正如咱的另一位洛阳老乡“诗圣”杜甫所说,“文章憎命达”,磨难催发诗情,李贺若是中了状元当了官,高高在上,政务缠身,缺少生活体验,恐怕也写不出这么多流传千古的好诗了。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 稿:王   恺

  策 划:安   锋

   编 辑:刘子琳 

  统 筹:王鹏杰





扫码关注视频号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1415446175@qq.com

(ID:shuoshuotangdeshi)








隋唐史学会
以文化和历史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平台,研究、探讨、交流、以及传承隋唐历史和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