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隆墓志》全名是《大唐故光禄大夫行太常卿使持节熊津都督带方郡王扶余君墓志》,以永淳元年(682年12月24日)岁次壬午十二月庚寅朔廿四日癸酉葬于北芒清善里礼也”。墓主扶余隆是百济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义慈的王子。百济是韩国历史上的政权,扶余隆是正统的韩国太子。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葬在北邙
洛阳索易
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的百济国太子扶余隆墓志记载,贞观十六年(642年),百济国王义慈与高丽联兵伐新罗国,新罗向唐朝告急,太宗昭斥。永徽六年(655年),新罗又向唐朝告急,高宗又昭斥。不久,高宗派苏定方联合新罗讨伐百济,俘获其父子等58人至京师。不久义慈病死,朝廷赠其“卫尉卿”称号。
扶余隆曾被高宗送回朝鲜半岛任带方郡王,但此时新罗强盛,扶余隆害怕,寄居高丽,不久逃回中原。扶余隆68岁时薨于洛阳私第,百济遂亡。墓志的出土,纠正了韩国史书的错误。
根据朝鲜半岛正史《三国史记》记载,百济统治阶层主要为南下的扶余人。公元三世纪,百济古尔王联合周边势力进行领土扩张,很快势力扩大到东至春川,南至安城,西抵黄海,北达礼成江。百济与东边的新罗,北边的高句丽形成对峙局面,这就是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
公元641年,百济太子扶余义慈即位,史称义慈王。扶余义慈 (599年—660年),公元641年~660年在位,是百济第三十一代王。公元642年,义慈王亲率大军攻打新罗,在短时间内夺取了新罗四十余座城池。义慈王占领了棠项城,阻断了新罗向大唐进贡的道路并拒绝向唐帝国朝贡。义慈王主动与北边的高句丽以及倭国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长期的作战准备。
唐高宗即位后,下诏要求百济停止对新罗用兵,义慈王抗拒唐高宗下诏,拒不归还战领的新罗领土,雄峙海东,联合高句丽攻伐新罗。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三月,唐高宗遂令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统水陆大军从水路出发讨伐朝鲜半岛南部的弹丸小国百济,百济望风而溃。同年七月,国王扶余义慈、将领、亲族被押送到了洛阳。唐朝将百济故地分为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五个都督府共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自此,百济正式纳入了唐朝的版图。
苏定方押解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及王公贵族回到东都洛阳,在应天门举行献俘仪式。献俘仪式旨在宣扬国威,震慑不法。扶余义慈这回真的服了,向唐朝皇帝表示,痛改前非。皇帝唐高宗李治将他们统统赦免,分给田地宅院,让他们在东都洛阳生活。从此扶余义慈就定居在洛阳,病逝于洛阳。新旧《唐书》均记载,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葬于陈国后主陈叔宝墓左侧,新安县千唐志斋陈叔宝家族墓志铭记载其葬于北邙凤台里。后经韩国忠南大学多方考察,确定凤凰台村北高地上。
太子扶余隆深刻认识错误,得唐高宗的赞许和信任。唐龙朔三年(663)三月,日本派出精兵2.7万人,立留日的另一位王子扶余丰为新王发动了反唐战役。唐高宗调集重兵救援,命扶余隆为平叛大军的副帅。正统太子扶余隆抵达百济故地后,反叛势力迅速瓦解。
历经四战四捷,终于把日军两万七千余众全部歼灭,白江口海战400艘倭船沉于海底。凯旋后的太子扶余隆被任命为熊津郡都督并马韩安抚使。后扶余隆回朝后被升迁为太常卿,位列九卿,随高宗泰山封禅,祭祀孔庙,宣读祭文。68岁病故于洛阳家中,被朝廷下诏埋葬于北邙清善里。
2000年9月,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郡守俞炳敦先生代表扶余郡官方,特地将洛阳北邙山20公斤“灵土’带回,在扶余郡设立祭坛,最终将灵土安放于扶余郡陵山里被指定为史迹第14号的古坟群内,告慰别世1300余年的扶余义慈亡灵。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 稿:王 恺
策 划:安 锋
编 辑:刘子琳
统 筹:王鹏杰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1415446175@qq.com
(ID:shuoshuotangd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