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梦回大唐,一定能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不期而遇;见到武则天,也一定能看到一直伴随其左右、身姿俊美靓丽、堪称一代“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
神奇的降生
上官婉儿生于公元664年,卒于公元710年7月21日,终年47岁。复姓上官,小名婉儿,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出生于古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祖父上官仪,在唐高宗李治年间官至宰相;父亲上官庭芝,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官吏,官至周王李显的府属;母亲郑十三娘(又称郑氏),颇有文学素养,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被封为沛国夫人。在大唐,上官婉儿靓丽的身份是女官、诗人、皇妃,享有“巾帼宰相”之称。
图1:上官婉儿画像
上官婉儿的降生颇具神奇色彩。据新旧唐书《后妃列传》记载,郑氏身怀上官婉儿的时候,曾梦见有一仙人手持一巨秤送给了她,并说:“持此称量天下士”。该送秤人身影飘忽,宛若神仙下凡。郑氏梦醒一看,哪里有什么大秤?她很纳闷,于是便请人解梦。解梦者说:“这是好梦。当生贵子,手握天下大权。”闻此言,郑氏不禁喜出望外,想必自己身怀的一定是个男孩,因为能称天下士非男子不行。但哪承想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姑娘,她不由得哑然一笑,说,看来这梦也不足为信啊!但是在心里郑氏也希望此梦能成真,于是也就经常回忆这个好梦。有一次,郑氏轻轻一笑问怀中嗷嗷待哺的上官婉儿:“汝能为秤,量天下士么?”小小的上官婉儿立即咿咿呀呀地应和着,郑氏顿时十分高兴,轻轻地亲吻着怀中的小女。
突遭变故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上官婉儿出生后不久,家庭突遭灭顶之灾。据《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长孙褚韩来李上官》记载,麟德元年(664年),皇后武则天引道士入宫,行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当时,经常被武则天压制烦恼不已的唐高宗李治,已对其行为有所不满,意欲将其废为庶人,于是便密召时任宰相的上官仪商议。上官仪道:“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此言甚合高宗李治之意,立即便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但预料不到的是,耳目遍布朝廷各处的武则天立刻得到了密报。她怒气冲冲地迅速赶来,声泪俱下地向高宗申诉辩解,听完之后高宗又心生怜悯不忍废后,但又害怕武后怨怒,便当即甩锅给上官仪,道:“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从此武则天便对上官仪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机会终于来了。因上官仪曾在梁王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过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侍奉过李忠。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梁王李忠图谋叛逆。不久,上官仪被下狱,不日便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等一同被处死,家产也被抄没。
上官仪遇害时,其孙女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便与其母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在这庭院深深的掖庭中,母女俩整日以泪洗面,春去冬来、寒来暑往,惨淡度日。好在出生在官宦世家的上官婉儿,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掖庭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这也给母亲郑氏带来了些许安慰。
图2:董建华著《婉儿传》图书封面
行走在权力的刀尖上
作为一个罪臣之后,要想咸鱼翻身,重享荣华富贵,再次登上权力的顶峰,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一个女流之辈来说。但如此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上官婉儿却做到了。她不仅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和得力的助手,而且在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即位后,被册封为昭容,其祖父上官仪也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并“以礼改葬”;其父亲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其母亲郑氏被封为沛国夫人。
受宠于武则天
据史料记载,少年时期的上官婉儿不仅长得十分俊美,而且天资聪慧,每有所学,即朗朗成诵。她不但读诗学赋,而且琴棋书画、弹唱歌舞样样精通。十多岁时就能写出超凡脱俗的诗文,成为掖庭宫中人见人爱的机灵的小姑娘。
掖庭中有一位聪明伶俐、容貌俊美的小姑娘,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后武则天的耳朵里。听说她的诗文不俗,爱惜人才的武则天便于仪凤二年(677),下诏召见上官婉儿并进行“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第一次走进宫殿的上官婉儿一点也不怯场,她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一一回答了武则天诸如年龄、读什么书、有什么专长等问题,且出口成章,文艺畅达。见这小女孩不仅生得俊俏乖丽,而且谈吐儒雅,态度从容,武则天心中甚是喜欢,于是便又以诗相考,让上官婉儿以“剪彩花”为题,作一首五律诗。
听完题目以后,上官婉儿思忖片刻,便执笔在手瞬间而成,洁白的诗笺上留下了她那隽秀的笔迹: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智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读罢,武则天连连称妙,旋即又陷入沉思,毕竟上官婉儿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于是便问道:“这最末的两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是什么意思啊?”
面对皇后的询问,上官婉儿从容地回答道:“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特定含义的,如果一定要解释,那就得看解释者当时的心境如何。陛下可以说我是在含沙射影,对此奴婢也不敢狡辩。”
闻此言,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以为上官婉儿必遭大祸,不料爱才惜才武则天却拍案而起,高兴地说道:“答得好!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性格!”她还当场向众人讲述了自己十四岁时被太宗皇帝召进宫驯狮子骢(烈马)的事情。
欣喜之余,武则天便将上官婉儿留在了身边,赐为唐高宗的“才人”,并免去其奴婢身份。从此上官婉儿进入了皇宫,掌管宫中诏命。在皇宫里,上官婉儿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逐渐成为武则天的重要助手。自通天元年(696)上官婉儿开始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书、掌管宫中制诰、参决朝政起,时间跨度长达27年。武则天称帝后,大周朝廷的诏敕,多出自上官婉儿之手,其才华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时人称其为“内舍人”,被视为“巾帼宰相”。
图3:吴鹏著《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
屈身于武三思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有着长达十多年的密切交往。武三思,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武则天的侄子。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曾担任过宰相之职。
虽然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平日里也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武则天,但“伴君如伴虎”的恐惧时时刻刻印在她的心里。有一次,上官婉儿因得罪了武则天,差一点就小命不保。
据《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事情的起因是,上官婉儿曾与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私相调谑,恰好被武则天撞见。一怒之下武则天便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多亏张昌宗替她跪地求情,上官婉儿才得以赦免。因额有伤痕,御医沈南璆便在其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便纷纷仿效,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但对于上官婉儿来说,伤在额头,痛在心里,由此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为了自身的利益,她屈身于当时身居宰辅职位的武三思,也有人说她委身于武三思是因为受其胁迫。但无论如何,屈身于当时在政治方面有一席之地、地位权利都很高且有武则天的庇护、在朝堂之上能翻云覆雨的武三思,也为上官婉儿在纷争的权势中增加了一道屏障和筹码,也可以说这是抱团取暖、相互利用吧。
加入中宗集团
在权力争斗的过程中,上官婉儿曾加入了唐中宗李显集团。
李显(656-710)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原名李哲,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五年半。
弘道元年(683),李显继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为了组成自己的权势利益集团与母亲武则天抗衡,李显重用了韦后的亲戚,先是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还想擢升其为侍中(次席宰相)。对此宰相裴炎立即表示反对。对此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随后将该情况报告给了武则天,对中宗此举,武则天大为恼火。次年(684),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并先后迁徙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等地十四年。在流放的途中,孤独的李显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酸甜苦辣,陷入极度恐惧之中。据史料记载,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李显便忐忑度日,一度“惶恐欲自杀”。见此状况,韦氏劝慰道:“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遂如是也。”此后,李显、韦氏“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为了报答韦氏,李显向韦氏许愿道:“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武则天称帝后,关于由谁来继承帝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因此在立子还是立侄上她一直犹豫不决。此时,狄仁杰进言:“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大帝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听此言武则天顿悟。是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发挥,说:“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至此,武则天决定立子继承帝位。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从此李显结束了十四年的漂泊流放生活回到了洛阳。圣历二年(699)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桓彦范、敬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5人起兵发动神龙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逼迫武则天退位,拥唐中宗李显复位,废周为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且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韦玄贞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
对上官婉儿,中宗李显无比信任,拜其为昭容,令其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在李显的支持下,上官婉儿改革“修文馆”,创造“新诗风”,推行了一项项举措,且功绩卓越。
由于唐中宗的关系,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也往来密切、频繁。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上官婉儿又将自己的相好武三思推荐给韦皇后,井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有了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
为了打击神龙政变后居功自傲、权势迅速增长的张柬之等五王,李显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等五人,权倾朝廷,不可一世。而且上官婉儿还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所做之事。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买人心民望,并得到李显的恩准。
特别是安乐公主,她是唐中宗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在韦后的默许下,安乐公主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之位,欲当储君。据史料记载,有一天,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中宗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就把印盖上了。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恿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还有一次,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都开怀大笑。
就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而自己则过着淫靡的生活。
由于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不平常的关系,在所草诏令中,他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李家,致使时任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发动了景龙政变,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
闻讯后,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皇后顿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显驾崩于神龙殿,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联手太平公主
出生于公元664年的上官婉儿,与出生于665年的太平公主,两人几乎同岁、年纪相仿。她们都饱读诗书,心怀抱负,才华出众,同时她们都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二人相伴相依,虽有相互竞争,但却又惺惺相惜。在中年时期,二人同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一个被封为镇国公主,一个被拜为“巾帼宰相”。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了太平公主。六月,在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驾崩后,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因此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为了防止韦氏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等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在此紧急关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决定先发制人。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带着禁军官兵发动唐隆政变并攻入宫中,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所有的同党。
惨遭杀害
在唐隆政变爆发时,相比于韦皇后、安乐公主的惊慌失措,上官婉儿倒显得相当镇静。当宫女向她报告李隆基已带兵杀进内宫时,她镇定地让宫人燃起蜡烛,并不慌不忙地从贴身衣物中取出一份文件,然后率领宫女秉烛出迎。她把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的草稿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且委托刘幽求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此时恰巧李隆基入宫,刘幽求就将草制诏书呈上,替上官婉儿申辩。但李隆基看都不看,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抽刀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就这样,带着吃惊、愤恨和不解,花容失色的上官婉儿永远地闭上了她那美丽的双眼。
其实上官婉儿对韦皇后的倒行逆施还是有所抵制的。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儿墓
2013年6月,西安市政府在修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道路,进行文物普探的过程中发现了上官婉儿墓。该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这个地方在唐朝被称为“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是北朝晚期到隋唐时京师长安附近王公贵族重要的墓葬区。
被发现的上官婉儿墓葬等级较高,整个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水平全长36.5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墓道和墓室内没有壁画,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最深达10.1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未发现棺椁痕迹。上官婉儿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原因是墓葬曾遭到大规模的毁坏。据专家分析很可能是李隆基在诛杀太平公主后所进行的“官方毁墓”行为。
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记载了上官昭容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据出土的墓志记载,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八月,与史料记载相符。
图4:上官婉儿墓志铭盖
图5:上官婉儿墓志文
出土的墓志文内容显示,上官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时被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同时,墓志文还详细记载有上官婉儿劝阻唐中宗欲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甚至以死相谏的内容。
图6:上官婉儿墓志铭拓片
据史料记载,厚葬上官婉儿的是太平公主。在唐隆政变发生时,太平公主坐镇公主府,并未到现场。当她从士兵的口中,得知上官婉儿已经被李隆基杀害的时候,内心悲愤万分。为了送好友最后一程,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李旦下诏按级别修建了上官婉儿墓,并以唐睿宗的名义,为其篆刻墓志铭,赐“惠文”谥号。据出土的上官婉儿的墓志记载: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辞旨绸缪”。
也许李隆基为斫杀上官婉儿有一点点后悔,为追念其才华,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并命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张说作序。在序中,张说评价上官婉儿:“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后世对上官婉儿也好评如潮,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图7:上官婉儿墓志铭拓片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上官婉儿是一个极有魅力、富有才气的后宫女性,其一生可谓坎坷传奇。幼年惨遭家变,入宫为婢;少年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贤淑美丽,得以武后青睐,从此飞黄腾达;中年她八面玲珑,逢迎权贵,结交达官,周旋在政治漩涡之中,权势日炽。虽无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历经二十余年不衰。然纵观上官婉儿一生,她是行走在权力的刀尖之上,既活得轰轰烈烈,又死得凄惨悲凉,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但巾帼不让须眉,上官婉儿仍是大唐女性的一面旗帜,留名史册,虽然后世对其“私德有亏”有所诟病,但追溯历史,就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就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古人。因此,在哀叹上官婉儿是一个悲剧人物的同时,我们仍要为她的多才风雅和果敢坚强点赞!
作者简介:刘育章,男,1966年2月29日生,河南灵宝市人,1990年7月到洛阳工作。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策划师、高级职业经理人。作品散见于各大媒体。曾任《洛阳企业与企业家》刊物执行主编。主编的专著《洛阳人文集萃》《洛阳传统古村落》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类读物一等奖,荣获2018年度中组部主办的共产党员网第三季度优秀作品作者奖。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统筹:王鹏杰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4305545@qq.com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