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升仙太子碑

学术   2024-07-14 21:23   中国香港  

   升仙太子碑位于偃师付店镇缑山之上,缑山自古以来是洛阳通往嵩山必经之地。

   如今的太子碑被一个院落围起来,想参观需要提前联系看护人员。

    相传西王母姓缑,曾在此修仙,得名缑氏山,简称缑山。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升仙而去,《四渎记》上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排在第六十位。太子晋师傅是浮丘公,因而这里除了太子晋祠还有浮丘庙和浮丘洞。

    清乾隆帝,公元1750年出巡游览嵩山,夜宿缑山,视察升仙观。

            

                        

    民国时期,杨勉斋在缑山脚下建讲武学堂,培养了吴佩孚,刘茂恩等一批将才。

缑山之上的天文台

    王子晋,春秋晚期人,字子乔,周灵王之子,博学多识,生性好道。周灵王二十二年, 子晋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相传,几十年后的七月七日,子晋在缑山(今府店镇南)上乘白鹤升天,远近可见。缑山周围白鹿原、葬剑冢、升仙观等诸多地名。

   这个图片来自网上,是碑首的拓片,升仙太子之碑,笔画是用各种鸟组成,叫飞白体,唐恭陵的石碑碑首也是飞白体,可能也是出自武则天。

2014年拍摄的照片,武则天所造的字,上边均有。

    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今存于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

升仙太子碑的东边有一块宋代《重修升仙太子大殿记》的碑刻。

      这块碑上记录:天圣四年(宋1026年),河南府永安县尉垂祐同立,说明这里原有一座大殿。

                                   路边偶遇的汉砖。

     以下是摘自《隋唐五代史》书上的一些内容。

     黄帝在注入洛河的玄扈水旁斋戒,凤鸟落在洛河边,红甲灵龟浮出洛河水面,嘴里衔着书文授给苍颉。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在瑶池旁举觞饮酒;王子晋吹笙于伊河旁,乘凤凰降于缑氏山岭。

    洛阳城东偃师市府店乡缑山上,古代曾设升仙太子王子晋庙,迄今这里仍竖立着武则天“御制御书”的升仙太子碑。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七十六岁,为着患病祈救,从洛阳出发,东赴嵩岳少室山祭祀祈祷。二月四日,她路过缑山,拜谒王子晋庙后,再也无力继续前进,就派给事中阎朝隐前去少室山为自己祈祷。武则天看到王子晋庙已经残破,决定重新修建,改名为升仙太子庙,以求功德。武则天回洛阳后,六月十九日撰成《升仙太子碑》文稿,并写成书法作品。武则天新建升仙太子庙的用意,在于换取国泰民安、天长地久,以及对自己延年益寿愿望的回报。这一时期,钟绍京曾在洛阳担任司农录事,以书法功底深厚被选拔到凤阁(中书省)供职,当时洛阳的明堂门额、九州鼎铭文以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11]。武则天去世一年后,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钟绍京“奉敕勒御书”,用双勾法将碑文描摹在碑的正面,由工匠刊刻。

缑山之下还有一块巨大石碑,因字迹模糊,没有搞明白碑刻内容。

   武则天借升仙太子碑,映射自己晚年凄凉,怀念儿子李弘英年早逝,皇权继承等复杂的心情,都柔和在升仙太子碑的碑文之中。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统筹:王鹏杰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4305545@qq.com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隋唐史学会
以文化和历史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平台,研究、探讨、交流、以及传承隋唐历史和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