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市南面五十里外的伊川县白元镇水牛沟村的山坡上,有一所净土寺。该寺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净土禅寺记》碑文说:“寺创自天赐、延和间。”天赐、延和,都是北魏政权的年号,天赐即公元404至409年,延和即432至434年。早于这方石碑二十六年,明代正德元年(1506)《汝州志》卷四记载伊阳县(今伊川县)的寺观,说:净土寺是“唐贞观戊子建”,即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汝州志》,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伊阳县志》,道光二十年(1840)《直隶汝州全志》,一致沿用贞观二年说。近年来,当地一些人士认为这所净土寺,就是隋朝玄奘法师自少年时起就在其中生活、出家的那所东都净土寺。当地除了以文字形式广为宣传这一说法外,还在寺内树立玄奘雕像。《洛阳晚报》2018年1月2日还以文字和配图作出肯定性报道。然而稽考历史,伊川净土寺根本不是玄奘出家的东都净土寺。
现存文献中不乏隋朝就有地处洛阳城区的净土寺的记载,时而称洛州净土寺,时而称东都净土寺。
《续高僧传》卷十二《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幹传》记载:灵幹在北周武帝灭佛时还俗,隋文帝时复兴佛教,灵幹再次出家,“开皇三年(583),于洛州净土寺方得落䰂,出家标相”。隋文帝时称为“洛州净土寺”,是因为洛阳不是东都,当地设置为洛州。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洛州净土寺也就相应地称为东都净土寺了。《续高僧传》卷四《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记载:玄奘的哥哥长捷法师,“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年十一,诵《维摩》《法华》,东都恒度,便预其次。……时年十五,与兄住净土寺。”玄奘的生年有开皇二十年(600)和仁寿二年(602)两种说法。他十一岁时,正当隋炀帝大业六年(610)或八年,十五岁则为大业十年或十二年。
能称为东都净土寺,当然是这所寺院在东都地面上。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外郭城》记载:东城区的毓材坊,有武则天时期设置的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608)自故城徙建阳门内。贞观三年(629)复徙此坊”。可知玄奘所在的东都净土寺,在东都建阳门内,它的前身是北魏净土寺,在“故城”,即北魏首都洛阳城。因此,我们即便把伊川净土寺碑文创立于北魏天赐、延和年间的说法当作一个因素来考虑,它也不是玄奘所在的净土寺。
《续高僧传》卷十三《唐京师普光寺释道岳传》记载,在隋代,河南洛阳人孟旷,“年十七,遂得出家,……即洛阳净土寺明旷法师是也”。《续高僧传》卷二十五《唐京师胜光寺释慧乘传》记载:僧人慧乘,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于东都图写龟兹国檀像,举高丈六,……今在洛州净土寺”。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养性服饵第二》,记载印度药方“服菖蒲方”传入洛阳的情况,“天竺摩揭陀国王舍城邑陀寺三藏法师跋摩米帝,以大业八年(612)与突厥使主至,武德六年(623)七月二十三日,为洛州大德护法师、净土寺主矩师笔译出”。
以上这些事迹,都产生在贞观二年伊川净土寺创立之前,无论称为洛州净土寺抑或东都净土寺,当然都不会是伊川那所净土寺的事。现在我们再考察一下伊川净土寺建立以后,唐高宗时期朝廷与净土寺有关系的活动,是否可能在伊川净土寺举办,换言之,从地理距离的角度来考察伊川净土寺是否为唐代的东都净土寺。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卷四《上幸东都召西京僧道士等于彼论义事》记载:“显庆五年(660),上幸驾东都,……下敕追大慈恩寺僧义褒、西明寺僧慧立等,各侍者二人,东赴洛邑。……下敕停东都净土寺,褒即于彼讲《大品》《三论》。”《续高僧传》卷十五《唐京师慈恩寺释义褒传》再次记载:“龙朔元年(661)驾往东都,别召追往,……乃于净土讲解经论,七众载驱,群公毕至,英声逾盛。不久遘疾,卒于净土。”
义褒在东都净土寺讲经,“群公毕至”,即东都朝廷官员、洛州地方官员都到场聆听。官员们要上朝、要坐班,每十天只有一天旬假。唐高宗时,东都净土寺已迁到洛阳城区内的毓材坊,在城区东北隅,洛河以北。由于距离较近,官员们无论是由官方组织在工作时间亦或是下朝、下班后自行去净土寺听僧人讲经,都不至于遇到交通方面的重大困难。但如果是在今伊川县的净土寺,远在五十里外,当时没有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群公”怎么能够在义褒讲解经论期间“毕至”?即便是旬假,当天往返一百里,还有时间听僧人讲经吗?长途奔波劳累,次日影响上朝、上班吗?一路上的清道回避、身体不适、安全护卫怎么处理?山坳里一所蕞尔寺院,如何供应诸公、卫队一行人马的吃喝,如何停放大队人马的车辆马匹?朝廷大员光临佛寺,自然会给寺院带来荣耀,抬高身价,伊川这所寺院怎么不津津乐道,留下文字(碑文、笔记、诗文)加以炫耀?当地怎么没有相关的民间传闻?另外,官方组织或听任诸公去数十里外的寺院听经,如此劳民伤财,怎么不换个思路,把个别僧人接到洛阳城内专门给诸公讲经?
总之,伊川净土寺不是隋唐时期的东都净土寺。
(原载《洛阳佛教》2021年第6期)
郭绍林,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992)。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顾问。
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
作者:郭绍林
审稿:王恺
策划:安锋
编辑:零零
电话:18538885370
邮箱:4305545@qq.com
(ID:suitangshixuehui)
欲知隋唐事,走进隋唐史
交流河洛文化,传承隋唐历史
欢迎您关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