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文摘   2024-08-23 09:01   宁夏  

小米造车以来,首次向市场交出了财务答卷。令人颇为惊喜的是,在造车仍需追加投入的背景下,小米的营收创造了单季新高,净利亦实现了20%的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作为国内控制供应链成本的最强选手,小米的这份最强季报是怎么来的?

作者 | 林北
编辑 | 李不清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自3月28日小米SU7隆重上市开始,业内便在猜测,造车究竟会给小米带来多大影响。
8月21日,小米首次揭开了造车的财务面纱。第一时间,雷军便在微博上分享:“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雷军定义的“最出色”,源于小米营收创下了单季历史新高。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营收实现888.88亿元,数字十分“吉利”,同比增长32%,超过了此前分析师预估的858亿元。
在造车业务还处于高投入“吞金兽”的前提下,小米的净利润也取得了可观增长。经调整净利润为61.75亿元,同比增长20.1%。
在关键的毛利率指标上,财报披露小米造车毛利率为15.4%。这一数字虽然低于整个小米集团二季度20.7%的毛利率——造车也或将小米整体毛利率较上季度拉低了1.6%,但该毛利率仍跑赢了特斯拉同期14.6%的数字,也优于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表现。
同时,小米也披露了电动汽车仍亏损18亿元的数据。不过,考虑到造车业务尚处于研发、基建、供应链的高额投入阶段,特别是与小米整体稳健的营收和利润对比,市场此前对于造车可能拖累财报的最大担忧,实际上已被化解。
8月22日,小米在港股市场开盘即以超过6%的幅度上涨。截至收盘,小米股价上涨了9.02%。
今年以来小米集团股价走势。来源/同花顺

两大危机警报解除

比起终于可以舒一口气的今天,小米在2023年过得艰险重重。

一方面,国内外手机市场出货量持续低迷;另一方面,小米造车需要高昂的输血投入,市场前景亦难以预测。反映到财报上,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营收同比减少18.9%。2023年全年,小米营收同比减少了3.2%。
而当下,雷军敢于定义“史上最佳季报”,核心源自前述两大危机的警报已被解除。
在造车业务新加入财报后,小米重新调整了业务划分口径:将原来的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互联网服务三业务部门,调整为了更直观的“手机×AIoT”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两大业务。
其中,二季度“手机×AIoT”收入825亿元,贡献了小米92.8%的营收;造车业务营收64亿元,毛利率15.4%,贡献了7.2%的营收。
小米业务营收占比。来源/小米财报截图

在营收和利润表现上,“手机x AIoT”提供了绝对的增长驱动力。核心利好来自于,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有所回暖,而小米更跑赢了增长大盘。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4230万台(小米财报显示为4220万台),市场份额为15%,位列三星、苹果之后,进入全球第三。而小米在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7%。与之对比,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仅增长12%。
不为人知的是,在中国手机厂商里,小米的出海做得最为成功,在拉美、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都占有很高市场份额。财报表现上,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为381亿元,已占总收入的42.8%。
“手机x AIoT”的稳健增长,也给了小米造车业务更强的现金支撑与底气。
本季财报中,小米首次披露了电动车的交付信息:单季度累计交付Xiaomi SU7系列新车27307辆,汽车整体毛利率为15.4%,净亏损18亿元。
如果以“亏损/交付数量”较为粗放的方式计算,每卖出一辆小米SU7,小米要亏损6.6万元。财报会后,“小米卖一辆车亏6万多”也冲上了热搜。
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对“亏损”做出了解释。他表示,目前小米汽车规模较小,而汽车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未来有信心做大规模。另外,小米首款车是纯电轿车,其投入成本本身就比较高,消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米研发费用为55亿元,同比增长20.7%。可想而知,比照上一季增长了超10亿元的研发费用,很大部分应拨给了汽车部门。
卢伟冰表示,对于接下来全年电动车的交付运行、成本控制和毛利率的不断提升,小米非常有信心。

养家看手机,继续冲高端

从各方来看,今年全球手机市场虽然回暖,但创新压力仍然严峻。那么,作为小米不容有失的核心业务和利润堡垒,手机x AIoT”业务是如何担起了“养家”重任的?

将业务分拆后可见,在“手机x AIoT”业务中,2024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贡献了小米52.3%的营收;IoT与生活消费品贡献了30.1%的营收,互联网服务则贡献了9.3%的营收。
而在营收占比整体超过一半的手机业务上,全力出海、不懈力冲高端构成了小米手机2024年的两大关键词。
在小米第二季度4220万台的出货量中,Canalys数据显示,印度市场占据了其中的670万台,小米以当地18%的市场份额,重回印度市场榜首,年增长率达到24%——这也是小米一度丢掉印度销冠宝座6个季度后的首次回归。
印度之外,小米手机在拉丁美洲、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份额也有显著增长。
财报显示,在拉丁美洲,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了620万部,同比增长35%,成为该地区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大品牌。在日本,小米手机出货量完成了359%的增长幅度,一举跻身前三。在东南亚、中东市场,小米分别以17.2%、21.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在非洲则以1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据Canalys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70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打开这些市场的法宝更多仍是“性价比”。据财报显示,小米本季度ASP(平均每台售价)出现小幅下滑,由去年同期的1112.2元降至1103.5元。这也意味着,小米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也遭遇了价格竞争。
对此,卢伟冰的解释是:小米多款智能手机产品在二季度进入调价周期;618促销季以及内存、屏幕等元器件成本的上升也拖累了毛利率表现。
此外,大量中低端价位段机型的出货,或也影响了毛利率水平。特别是拉美及非洲地区购买力较弱,这些地区手机的ASP与销量往往呈负相关。
作为平衡,在国内市场,小米则在持续做着高端努力。IDC数据显示,小米市场份额在今年二季度重回前五,同比增长16.5%。
财报中,小米提到了另一组数字: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22.1%,同比提升2%。在中国大陆地区3000—4000元价位段、40005000元价位段、5000-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分别提升了5.4%、3.5%、2.3%。
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上高端机已经“卷”成了一片红海,各家厂商除了在参数、AI手机概念上努力推陈出新外,也不惜在“小折叠”、女性手机等品类上剑走偏锋。
7月19日,虽已有华为、OPPO、vivo、荣耀等厂商“试水”在前,雷军在年度演讲的同时,也推出了小米小折叠MIX Flip手机。而在最近的巴黎奥运会上,因三星“小折叠”的赞助、运动员在领奖台上的自拍,小折叠抢了一把风头,顺带炒热了概念。
不过,比起竞争焦灼的手机市场,小米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上表现更为稳健。板块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0.3%,平板、智能大家电、可穿戴产品等均有增长。
特别是,该业务由于毛利率为19.7%,不仅高于手机业务12.1%的表现,竞争环境也相对不那么凶险,未来有望成为为汽车业务“输血”的更稳固基石。

造车拉紧供应链

当然,在本季财报中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小米汽车的增长曲线。

今年4月2日,花旗曾发布一份报告预计:小米汽车今年每售卖一辆SU7,会平均亏损6800元;整个造车业务累计将亏损41亿元,全年交付量约为5.5万至7万辆。
彼时小米回应表示:分析师对小米SU7的销售火热情况预估不足,公司正全力提升交付水平。
事实证明,花旗对小米的交付能力预估出现了偏差。财报显示,小米季内交付新车27307辆。拆分到具体进度,据懂车帝销量数据,小米4月销量7058辆,5月销量8646辆,6月销量14296辆,7月销量13120辆——产能正在稳步提升,6、7月连续两月完成单月破万销量。
小米财报同时披露,2024年6月小米汽车工厂开启了双班生产,并在7月进行了产线维护优化。小米预计将于今年11月,提前完成Xiaomi SU7系列累计交付10万辆的目标,并将冲刺2024年全年Xiaomi 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12万辆的新目标。
不过,在抓紧完成交付的同时,小米能否完成“高速换轮胎”,控住成本线,是各方更为关心的问题。
在电话会上,针对18亿元的亏损,卢伟冰坦承:第一辆车的投入非常大,“雷总多次讲过,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要有10倍投入去做”,这样的投入成本在财务上的消化需要一些时间。
他也同时表示,随着小米汽车在规模上的不断扩大,以及产能的不断挖掘,交付能力的上升,亏损会进一步收窄。
毕竟,在“玩转”供应链层面,国内还很难有厂商有能力比小米做得更好。
目前,小米汽车15.4%的毛利率,虽然低于理想汽车一季度20.6%,赛力斯一季度21.5%,比亚迪一季度23.0%的毛利率,但已超过了同期特斯拉14.6%、小鹏14.0%、零跑汽车2.8%的毛利率,以及蔚来汽车一季度9.2%的毛利率表现。
特别是考虑到与同业对比,例如小鹏汽车自2016年发布首款车型后,直到2020年才实现全年毛利率的首次转正,小米15.4%的毛利率更显得来之不易。
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米对于毛利率还是很满意的,这体现了小米的几个能力:一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二是自建工厂的智能制造能力;三是供应商对小米汽车的信心。成本方愿意以更大的量级来看待小米汽车,从而使小米汽车有了成本的释放空间。
同时,卢伟冰也披露了最新数据:目前小米汽车销售门店已经超过100家,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设220家销售门店,覆盖全国59个城市。
此外,截至二季度小米现金储备1410亿元,不减反增,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市场信心。小米表示,这为汽车业务及核心基本盘业务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将助力小米实现持续爆发增长。

--- End ---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财经天下杂志公众号

财经天下杂志
《财经天下》周刊,不只是一本杂志,我们负责提供有品质的深度财经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