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盯上大额存单,“代抢”月入3万?

文摘   2024-08-18 09:00   宁夏  

随着较高收益的银行大额存单产品越来越难抢,有黄牛盯上了“代抢”的生意。然而,想买大额存单的人,可要留心,因为一不小心被黄牛卖了还在帮他数钱。

作者 | 陈大壮
编辑 | 朗明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高利息大额存单一单难求的情景,持续已久。
随着银行降息并收紧大额存单额度,定闹钟、蹲点抢购大额存单的新闻层出不穷。按照大部分人的经验,想买到利率满意的大额存单,除非获得预留名额,否则更多地依赖于手速和运气。
然而,最近社交媒体上却冒出一种大额存单“黄牛”职业,声称收费就能传授大额存单抢购技巧,并配以100%成功的话术。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被黄牛卖了还帮他数钱”

部分大额存单黄牛的获利方式,是通过转让大额存单赚取差价。

例如,某黄牛从某银行抢购了一款20万元起购、利息为3.5%的五年期大额存单,算下来黄牛一年获得的利息是7000元,一天可获得的利息约为19元,但黄牛并不一直把存单拿在手里,而是隔天就转让出去,向受让方收取100元的利息费。相当于一买一卖之间获得的差价是81元,是原有利息的四倍多。
“我们会写脚本(一种类似程序化的自动操作),使用脚本后能代替人工,比别人更早监测到银行大额存单的发放时间,也能更快抢到。”黄牛赵鑫(化名)告诉《财经天下》。“现在高额利息很具诱惑力,基本上抢到后就能立马转手,根本不愁资金被套住。”
当被问到大额存单如何能定向转让给目标对象时,赵鑫解释称,“一般都是黄牛私下找到受让方后,和对方手拉手去柜台指定转让。”
“现在银行对于外挂的监测很严,我只是偶尔做做,赚点小钱,抢不过那种有专业团队的。”据赵鑫透露,其口中的专业团队收费标准一般在几十元至200元/单不等,按照平均100元/单计算,每天接10单就是1000元,一个月收入就有3万。“这还不包括50万、上百万的大额单子,一般金额越大,收费越高。”
赵鑫称,黄牛还有另外一种更直接的手段,即帮客户“代抢”大额存单,顾名思义,就是代替客户抢购心仪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
该形式的收费标准赵鑫不太清楚,他提到,它与转让大额存单的最大区别是,代抢会要求客户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风险很大,一旦被骗,银行存款保险是不管理赔的。“不过为了追求高息,也有胆大的客户敢冒险。”
除了上述转让和代抢大额存单,网上还有不少关于“出售大额存单秘籍”的帖子。
关于出售大额存单抢购方法的网帖
“大额存单五年期,利率3.65%,私信我,绝对让你买得到。”这些发帖人一边极力渲染自己所晒大额存单高利率的稀有性,一边吸引网友与其取得联系,获取抢购秘籍,秘籍的价格从6.66元到19.98元不等。
《财经天下》向其中一位卖方支付6.66元后,对方发来一个简短的App操作视频,并称,这是一款由某民营互联网银行售卖的大额存单产品,操作第一步需要下载该行App,填写由他给到的邀请码,注册成为新用户。
“切记要输入邀请码,不要一键注册,否则操作无法成功。”该卖方强调。“登录完等我通知,到时间点一直刷就能抢到。”其还宣称,按照他的操作,开出来的利率能达到4.05%。
奇怪的是,网上多名卖方,售卖的都是同一份“3.65%大额存单秘籍”。其实,所谓秘籍的真实内容并不神秘,无一例外都是先下载App,填写邀请码,再于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准时打开手机刷新抢购。
至于为何要填写邀请码,是因为卖方们的实际目的是获取拉新奖励。
一位卖方介绍,这些3.65%五年大额存单的发行方,都是同一家银行,该银行近期发起了一个新户邀请活动,“跟拼多多新户奖励差不多,每拉来一个新用户就能获得1000个豆的奖励,相当于10块钱。拉10人就是100块,拉100人就是1000块。”
也就是说,这种卖方算不上真正的黄牛,而是打着黄牛旗号的揽客中介。
只不过,用户无形中,先是被收割了一定金额的秘籍购买费,后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对方完成拉新奖励,颇有种“被卖了还帮对方数钱”的意味。

供需失衡催生黄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财经天下》表示,在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大额存单因其相对较高的利率和可转让性而供不应求,成为投资者争相抢购的金融产品。而代抢和转让现象的发生,反映出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投机行为的普遍性。

赵鑫也认为,“从根本上说,是高息大额存单的供需失衡,导致了黄牛现象的发生。”
“前年,我在民生银行存了一笔利率为3.2%的大额存单,今年年初,该行客服给我打电话,向我推销新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是2.4%。我直接反问了一句,你看我上一笔利率是多少?对方直接不说话了。”一名北京储户吐槽。
纵观当下的大额存单市场,5年期大额存单基本停发,4字头时代一去不复返,各行利率普遍降至3%以下。
以某国有大行为例,一款三年期10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年利率仅2.15%,与该行50元起三年整存整取的执行利率相同。
从网友发布的内容上看,不少人正在为抢购大额存单发愁:“救命!今天还要熬夜抢微众银行大额存单,我已经连续几晚熬到0点,都是秒没。今晚打算继续蹲,比中茅台还难。”
“无聊翻到一个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2.85%,马上入手,犹豫一秒都是对它的不尊重。”
“蹲一个理财经理,求求赐我一个大额存单吧,大型、中型银行均可,利率2.5%足够。实在蹲不动了,为什么利息这么低了,还这么难抢!”
大额存单除在售区外,还有转让区。即之前买过较高利息大额存单的用户,出于资金需求,提前将高利息的存单转让出去,业内经常有去转让区“捡漏”一说。
但《财经天下》打开多款银行App,有些银行的转让区亦空空如也,有些银行只剩2%左右利率的大额存单。“除了黄牛们,谁会傻到主动出手高利息大额存单呢?”赵鑫称,“但凡有稍微高一些的转让产品出来,也是秒售罄,手速稍有耽搁就转瞬即逝。”
某银行App的大额存单转让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行业对高利率存款产品敬而远之,但部分民营银行或地方村镇银行逆势而为,推出了年利率高于3%的大额存单产品。“据我了解,福建华通银行、山东临商银行利率都能找到3.15%的大额存单产品。贵阳有一家村镇银行是3.95%,惠安有一家村镇银行甚至达到4.0%。”赵鑫分享道。
对此,有银行业人士分析称,在网点、产品、影响力均处劣势的情况下,存款利率是小银行唯一的杀手锏。它们推出高息大额存单,是考虑到要借此时机增加获客,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另外,不同银行的负债结构也导致它们在调整存款产品策略上有所不同 。

可替代产品寥寥无几

柏文喜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大额存单的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因为银行为了优化负债结构和稳定息差水平,可能会减少对高成本负债的依赖。同时,银行也在响应政策导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可能导致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 。

照此分析,未来优质大额存单产品只会更加稀缺。“最近两年能明显感觉到前来咨询大额存单的客户在变多,相对应的是大额存单发售在不断收紧,我们都是按照上面分配下来的额度进行发放,有时连自己人都抢不到。”北京某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
基于此形势,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黄牛盯上大额存单,目前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眼下,试图从黄牛手里获取高息大额存单的人,或将付出冒险成本。
“大额存单代抢行为可能涉嫌违规,因为它可能违反了银行的销售规定和金融监管政策。”柏文喜指出,尤其当投资者需要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给黄牛时,不可避免将涉及个人信息泄露、资金安全风险以及身份被冒用等一系列问题。
“银行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同时优化存款结构,压降高成本存款的量价水平 。”柏文喜称。
显然,对于银行来讲,这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当察觉到无法满足客户对大额存单产品的需求时,银行业务员的一个集体转向,是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
上述北京网点的银行工作人员称,“增额终身寿险是近期卖得比较好的一款保险产品。针对拥有中长期资金的客户,我们都推荐该储蓄型保险,尽早锁定收益率。”
在网上,有个关于增额寿险的流行计算公式,假如一个人35岁,有100万本金,存30年直到65岁退休。如果存银行,按照五年期整存整取1.8%的挂牌利率,不考虑未来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单利计算本息合计154元。但如果换为利率3%的增额寿,复利计算本息合计242万元。算下来100万的本金30年后最后相差88万。
“监管已明确3%定价保险产品会在8月31日下线,目前存续产品额度更有可能根本无法供应到最后,在此提示您,切莫错过最后的配置机会。”多位银行业务员在朋友圈中反复制造焦虑,敦促投资者购买。
但有金融人士指出,增额寿险并非十全十美,最明显的产品劣势是前期灵活性较差,较长封闭期内退保会造成资金损失,这对投保人的耐心和资金实力提出考验。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建议,储户购买保险前,首先要仔细了解保险的险种以及合同细则,注意其利率构成,持有周期等;其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投保比例。毕竟,保险理财只是居民个人财产配置的补充。
总体而言,“投资者可以投资的产品有限,大额存单的替代效应较弱。”屈放给出如是结论。柏文喜则表示,无论是买大额存单还是其他金融产品,投资者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向不明身份的中介提供敏感信息,并选择正规渠道进行交易,同时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多元化以降低风险 。
--- End ---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财经天下杂志公众号

财经天下杂志
《财经天下》周刊,不只是一本杂志,我们负责提供有品质的深度财经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