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读者厚爱,笔者的新书《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已经上架,并于本号设置内购。通过本公众号购买的读者,可以加入读者群交流,笔者将就书中内容知识,进行分享,讲解,不定期直播或录播。对疑问尽可能详细解答。
购书可点击以下(如书籍链接有问题可搜笔者闲鱼号 【林梦龙2024】 直接拍下即可或者私信联系笔者)
书籍目录可参考:
我的新书《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技术、方法与 Excel 应用》出版了
另外,由于一部分读者在笔者公布内购渠道前已经购买了,根据相应规则也可安排加入分享。
第一轮的分享课程开始陆续展开,参看:《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读者群分享课程内容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理由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 Tok给美国公司,否则全面禁止。而临近这个禁令日期,让很多美国Tik Tok用户发现并转移进入了小红书,并自称为抖音难民。而小红书并没有像Tik Tok/抖音分出不同版本,由于它开始是面向海外华人而设计的,使得国外用户即使没有我国手机号码也能注册使用,为此,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一下子聚集在小红书。
而中美用户首次真正打破壁垒,实现真实的交流分享,也发生了不少趣事。比如中国用户寻求对方帮忙英语作业,同时也帮忙解答数学作业等。
但更多的沟通交流之后,发现不少让彼此破防的事情。
过去的信息茧房让不少人认为美国高大上,而在小红书彼此交流后,竟然发现事实不是如此。
比如美国的医疗制度,治疗费用高昂得让人惊讶,并且一些我们在国内看似的平常治疗会让美国家庭负债好一段日子,且很多费用是没法报销的,报销的额度取决于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谈判。
更多不实被揭穿,诸如美国人上三休四不加班,而且就算不工作领救济都可以过的很舒服,但这种类似的询问引来了接近2000条美国人留言,并指出不少人要做两份工来维系生活,并不少扣除昂贵的房租后所剩无几。
不同信息渠道最终接入在一起,才发现彼此的认识原来不曾在同一个维度。
当我们回头审视供应链管理,实际也存在类似这样的情况。比如众所周知的牛鞭效应,就是需求到供应的层层传递中,信息失真,夸大等导致没有把真正需求如实地传递到供应端。
供应链是不同角色在供需之间构筑成关系,而这些不同角色往往由不同公司组成,但公司之间不同系统进行各种管理,甚至即使同一个公司,不同部门也存在不同的系统,甚至有些信息是不互通的。
现在主流风气是追求数字化,实际上数字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信息能够清晰明确解读,更主要的是数字化要形成标准和在供应链不同的内外有效流转,这样的话,就如美国用户涌入了小红书一般,当彼此真正联结起来,才发现信息如此不实。
现今供应链管理是比较依赖于数据,信息,而这是不实,错误的信息,数据,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影响整个运作和增加成本。不少人也经历过,就是销售部门不断反应客户需求急,不断催交货,然后供应链管理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联系,调整采购计划,物流等不惜代价,全天24小时对接,当真正完成交付,按照销售提出的限期内交货给客户,但其实发现客户对此根本不着急。也就是说,所谓的“需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需求。如同俗语所说,有一种冷,叫做你妈妈觉得你冷。
当然,商业市场上完全透明化是不现实的,如何获取真实需求,供应,以及联系彼此信息传递,这是供应链管理者的挑战。
我们所说的数字化,也是推动这方面的其中一点,当然数字化是不可能完全达成,但推动过程中,加强信息真实获取和传递,它实际上起到了相当于催化的作用。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