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读者厚爱,笔者的新书《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已经上架,并于本号设置内购。通过本公众号购买的读者,可以加入读者群交流,笔者将就书中内容知识,进行分享,讲解,不定期直播或录播。对疑问尽可能详细解答。
购书可点击以下(如书籍链接有问题可搜笔者闲鱼号 【林梦龙2024】 直接拍下即可或者私信联系笔者)
书籍目录可参考:
我的新书《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技术、方法与 Excel 应用》出版了
另外,由于一部分读者在笔者公布内购渠道前已经购买了,根据相应规则也可安排加入分享。
第一轮的分享课程开始陆续展开,参看:《供应链库存与计划管理》读者群分享课程内容
笔者在很久以前的文章提过,QCD是企业立足市场,寻求发展,避免淘汰而不得不注意得三点。 Q (Quality 质量),C(Cost成本)D(Delivery配送),既可以是一个包容的整体,但又容易各为矛盾。
相对而言,有企业重视Q,比如优衣库,宣传的策略就是在这个价钱上,它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强调质胜,比如它的HITECH系列,摇粒绒系列。也有企业重视C,比如大创,或者很雷同的名创优品,里面质量不错的商品,价格都是在10元左右,物美但非常价廉。更有企业重视的是D,著名的ZARA就是强调速度,甚至不惜安排空运以达到它的流行时尚品牌能以最快时间上架,并完成其只有4周的销售期。
服装业界一直对电商做法,尤其电商女装退货率高,对于供应链运营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
要求库存少,发货快,品质稳定,这三角关系就正正对应QCD,即库存涉及Cost问题,发货涉及Delivery和品质涉及Quality。
当然,退货原因各有,有一些的确是品控不行,甚至虚假宣传,图片照出来的和实际的并不是一回事。图片上用的是A面料,而实际发出来是廉价和质量稍次的B面料。也有一些是因为尺码不准,而购买者则购买大量的衣服试穿,只留下适合自己的,其他全部退回。而这些原因,可以认为是Q的问题。
也就是在电商极度竞争的情况下,在QCD三个层面上,更加侧重C和D。而自ZARA开始被推崇的极速模式,进化到现在的小单快反,即寻求用小量的款式,尽可能地捉住流行元素投入在市场上,进行市场的对赌,一旦被接受而成为爆款,即更快地返单尽可能地获取利润。而这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做到快速反应,面辅料也更多的是从市场上采购现货,相对地,品质的把控自然也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如上文提到的优衣库,在QCD三层面中,对Q的注重不亚于CD。为了稳定品质,通过精选供应商,制定销售计划,规划产能等,实现更好的排期以保证质量达标,这是衣服销售的一种追求。自然,这种模式,在C和D追求上显然不及上述小单快反模式。
笔者曾经引用过三角模式解释QCD。如下图,这个三角可以视作一个供应链能力的分配,比如能力值是15,分成三角形三边可以为5,如果侧重Q, 可以化作等腰三角,腰为6,底边为3。
三角形的周长是确定,提升供应链的运营能力,也就意味着周长增加,这固然是好事。当时提升,优化供应链的整体运营能力,往往不是简单,短期性的事情。那么短期而言,能够见效更快的,就是调整侧重点,就图形而言,就是调整各点位置,形成新的边长。那么从中心点出发,到各点的距离自然也就有所变化,也意味着侧重变动了。
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每件出厂的衣物都符合高标准,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退货,又或者加强和顾客沟通,让正确选择尺码,理解不同面料的特性,减少因误解而退货。这些多是针对Q的方面,或许在C和D的侧重上有所减少,但在Q的方面突出,也能有助从退货率增多这个困难点出发,加强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差异性,而获得独有的客户群。
当然,QCD的侧重点没有所谓应该侧重在谁,侧重多少。没有任何一条相同的供应链,也就是说企业各自的DNA总会不同,只要根据自身特点,侧重匹配自身的部分,才能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竞争能力。
这是从女装电商退货问题上的一点小小思考,欢迎读者就自身行业等结合QCD看待,并发表看法。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