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28日,110 年前的十来天前,奥匈的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伯爵将宣战布告电告给塞尔维亚陆军总指挥部,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德军的西线与俄国对德奥的东线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但同时,意大利战线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战线。
自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到1918年11月4日停战协议签订, 这条战线上发生过无数激烈的战斗,在这条战线上,意军有65.1万人死亡,95.3万人受伤,而奥军有40万人死亡,120万人受伤,英、法、美、德等军也有伤亡。但这一战线的知名度却远不如西线或东线。
因而,在今天我刚好有空;所以,我决定对这一不为人知的战线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但随着战局形势的发展,意大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协约国在马恩河与加利西亚的胜利使得意大利看到了同盟国战败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干涉主义者崛起了,他们看到了一个前景————一个统一特伦蒂诺,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的大意大利!
在9月,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开始与意大利接触,但三国协约认为意大利人过于贪婪。
在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参战后,德国许诺给奥斯曼以非洲;意大利人认识到,同盟国无法给她以赔偿,在此之后,萨兰德拉政府开始积极扩军备战。
12月,意大利与奥匈谈判,但奥匈拒绝割让特伦蒂诺,此后,意大利与协约国谈判,尽管由于1915年初春协约国军的军事失败,意大利的决心一度有所动摇,但她仍在4月26日签署了伦敦条约。
此后,奥匈仍意欲与意大利谈判,富有盛名的意大利政治家乔瓦尼·乔利蒂决心反对干涉,这一度使得萨兰德拉辞职,但为了防止国内的政治裂痕加剧,乔利蒂最终放弃竞选首相,萨兰德拉回来了。
5月20日,议会批准,而乔利蒂未投票,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5月24日,战争开始了。
意大利加入了战争,但它的战争准备不能称得上充足,在1914年,意大利有常备军27.5万,这显然不足以打一场战争,因而,在1914年末,意大利开始了扩军,到5月22日,意大利已武装了133万人,但意大利的机枪与火炮生产并不足以满足这样规模的一支军队的需求,那时,意大利军队甚至只有618挺机枪。
路易吉.卡多尔纳将军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他认为被俄军打败的帝国军队会在短时间内被击溃,戈里齐亚和的里雅斯特将在短时间内被占领,此后,意军就会进军维也纳。而奥匈军队最开始在前线的部署相当薄弱,但意大利迟缓的动员给了她回援的时间,到6月,奥匈军队在前线已经有20万人。
(PS: 奥匈,你的防线部署的比较松弛,但是意军的迟缓动员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24日黎明,意大利军越过边境,奥匈海军开始袭击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意大利城市,战争前几天,无论是准备不足的意军还是人员稀少的奥军都没有大规模行动。
在西部的特伦蒂诺,意大利第4集团军于5月29日占领这里,而奥匈军队直到6月3日才撤离阵地,这是因为它只有1个重型火炮连,第1集团军也在占领一些阵地后被封锁。
在伊松佐河,奥军炸毁了桥梁,而意军缓慢行动;第3集团军在6月9日占领蒙法尔科内;第2集团军在5月25日就攻占了卡波雷托,并建立桥头堡、意军的失误使得奥军建立了桥头堡,并封锁了到戈里齐亚的道路。
到6月末,意军完成了动员,从弗留利到威尼托,有100万意军枕戈待旦;6月23日,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开始,意大利2、3两集团军共25万人,对抗奥匈11.5万人,他们意图占领克拉瓦(斯洛文尼亚西北)与的里雅斯特,尽管人数占优势,但在这片为世界带来专有的地理名称“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地区,意军无法打破奥军的防御;7月7日,意军停止进攻,意军伤亡1.5万,而奥军伤亡1.04万,总的来说,意军什么也没得到。
7月18日,意军260个营发动第二次伊松佐河战役,奥军有130个营防守,意军此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伤亡也很惨重,意军伤亡4.2万,而奥军伤亡4.7万,8月3日,意军火炮弹药开始耗尽,因而结束了战役。
10月18日,卡多尔纳集结1300门火炮,发动第三次伊松佐河战役,意军在普拉瓦与托尔明取得一些成绩,但奥军仍坚守阵地,奥军指挥官博罗耶维奇也展现了他的才能,使得奥军在防守战中占取巨大优势;到11月4日此战结束时,意军伤亡6.7万人,而奥军伤亡4.05万人。
仅过了一个星期,到11月10日,卡多尔纳发动第四次战役,意军仍然投入1300门火炮,仍然试图占领塞布西山、圣米歇尔山以及托尔明等地,意军还轰炸了戈里齐亚;由于天气与地形的阻碍,意军的一切行动停止于12月5日,他们已伤亡4.95万人,所得的不过是一点丘陵,而奥军伤亡3.21万人,卡多尔纳设想的“闪击战”,已经变成了持久战。
而在特伦蒂诺,意大利1、4集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作战,这里恶劣的地形使得战争迅速演变成阵地战,这里没有任何突破,雪崩造成的伤亡远多于战斗,意军计划占领具有优势战略地位的山口如托纳莱以便防守;在海上,意大利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及法国海军一起封锁奥匈帝国海军,同时也参与支援陆战的工作。
1915年的战事进行的并不顺利,意军陷入了持久的阵地战,并因地形原因伤亡惨重,卡多尔纳设计的“闪击战”方案完全失效,意军需要改革以应对战争。
1916年初,意军开始进行军队的重组工作,山地部队被组建起来,头盔与手榴弹开始被生产,机枪、火炮被量产,战术也得到了革新。
3月,为应对凡尔登战役,减缓同盟国攻势,意军军发动第五次伊松佐河战役,不良的天气使得这场战役仅持续了不到七天,双方各伤亡1000多人。
到了春季,奥军总参谋长康拉德意图从特伦蒂诺发起攻势,以切断伊松佐前线与意大利本土的联系,他一开始决定于4月进攻,但大雪使得战役被推迟到5月,5月15日,奥军发起进攻,它有30万人,2000门火炮,这样巨大的攻势使意军措不及防,意军受到重大损失,在特伦蒂诺的山地,甚至有旅被成建制歼灭,但到了6月,由于俄军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奥军被迫增援东线,意军开始反攻,最终,康拉德于6月16日停止进攻,6月27日,奥军撤退,意军伤亡惨重,有近15万人伤亡,其中被俘人数超过5万,但奥军也伤亡8.2万人,被俘2万人,且被迫撤退,这场战役仍算得上是意军的胜利。帝俄最后一击,造就巴伐利亚亲王赫赫威名
在6月29日,奥军使用毒气进攻,意军有7000人伤亡,但随后又夺回了阵地;此后,卡多尔纳有开始谋划进攻,8月6日,意军22个师发起了第六次伊松佐河战役,依托火炮的优势,路易吉.卡佩罗将军的部队在38分钟内占领了萨博蒂诺峰,到8月17日,战役结束,意军占领了戈里齐亚,这极大的振奋了意军的士气,此战意军伤亡5.1万,奥军伤亡4万,意军将战线推进了约6公里,尤为重要的是占领了戈里齐亚,算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卡多尔纳在这一胜利后开始谋划新的进攻,9月14日,意军发动第七次伊松佐河战役,这场战役仅持续了5天,到9月18日就因暴雨而停止,但双方伤亡均有2万,意军取得了小片土地,但伤亡同样惨重;此战意军使用了空军;到10月,第八次伊松佐河战役爆发,意大利空军投入进攻,这场战役仅持续3天,但意军伤亡2.4万,奥军更是伤亡4万,意军的进攻被阻止了;到11月,意军发动第九次战役 ,尽管奥军依托地形防守,但意军仍前进了几公里,这场战役进行了五天,意军伤亡3.9万,奥军伤亡3.3万。
11月21日,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去世,奥匈意图议和,但被拒绝;在阿尔卑斯,意军发动小型攻势,占领了一些山峰;在高山之上,工程师与工兵挖掘坑道,埋伏炸药,意军取得了一些战果。
1916年,在西线,法国人顶住了凡尔登战役,在东线,俄国人取得了布鲁西洛夫攻势的胜利,意军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些战果仍然是小型的,同时他们还付出了40万人的伤亡;而紧随其后的1917年将会是意军的灾难年。
1917年春,英法联军发动了尼维尔攻势,而意军越发强大,此时意军已经有了200万人,大中火炮数翻了一倍;5月12日,意军发动第十次伊松佐河战役,意图占领的里雅斯特,有意军在伊松佐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但意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6月初,奥军发动反击,几个小时内意军的战国几乎被全部抵消,6月6日,战役结束;此战意军伤亡16万人,奥军伤亡9万人。
到8月,意军发动第十一次伊松佐河战役以试图占领班西扎,在此战中,一位叫佩尔蒂尼的中尉表现英勇;到8月22日,意军占领班西扎,此后奥军进行了反击,但意军仍然取得战术胜利,此战意军伤亡16万人,奥匈伤亡12万人,奥匈的危机使得德国人开始决定教训一下意大利人。
佩尔蒂尼,战争英雄,也是社会主义者,反法西斯英雄
但在特伦蒂诺,意军进展并不顺利,在6月,30万意大利军队进攻奥尔加拉山,糟糕的后勤使他们伤亡惨重,他们伤亡2.5万人并撤回原阵地,而奥匈伤亡不过9000人,意军在战术和战略上都失败了。
血腥的战斗打击了意军的士气,卡多尔纳限制了国内的报道,同时开始枪毙逃兵,甚至执行“十一抽杀律”,这更打击了意军的士气。
1917年10月,德国人已经准备好了进攻,10月24日,德奥联军联合发起了卡波雷托战役,面对贝洛将军领导下的德军,意军一路溃退;这支联军运用了在里加战役中大获全胜的渗透战术,战斗的第一天,意军就损失了4万人,到25日,意军士气崩溃,开始无序的溃退,至10月28日,意军撤退到战前边界,随后奥军又越过塔利亚门托河,到11月12日,意军全部撤退到皮亚韦河,此战意军伤亡4.2万人,被俘近30万,德奥不过损失5万,3000门火炮被遗弃,意大利失去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灾难性的卡波雷托战役使得意大利政府倒台,奥兰多上台,卡多尔纳被扔到协约国战争委员会当代表,而阿曼多.迪亚兹将军上台;此时意军沿皮亚韦河防守,完整的师仅剩战前的一半,但战线也得到了缩短;11月,第一次皮亚韦战役爆发,意军组织反击,最终以伤亡4.3万人的代价阻止了德奥联军的继续进军。
此后意军征召18岁的学生入伍并开展重组,到1918年2月,意军重组了25个师,同时,英法派遣了11个师以作为战略预备队,此时德军大多数派到西线,意军压力得到减轻;迪亚兹同时改善士兵待遇,开展宣传活动,意军士气得到了恢复。
接下来,时间来到1918年,这一年,战争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在西线,帝国发起了皇帝会战,而在东线,《布列斯特条约》的签订使得帝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此时已经接近崩溃,卡尔一世对协约国求和的秘密被公之于众。这使得奥匈帝国被德国捆绑,但他们仍在6月发起最后的进攻:第二次皮亚韦河之战,也可称之为至日之战。
此战规模空前,意军投入57个师共965000人,火炮7000门,奥军投入73个师936000人,火炮6830门;依托河岸,意大利防守住了奥军的进攻,奥军惨败,伤亡11.8万人,尽管迪亚兹将军处于谨慎并未反攻,但意军已经取得了优势。
保卫皮亚韦
到1918年10月,由于流感的肆虐与开小差人数的增加,奥军在意大利前线人数仅剩40万,同时英法美在西线的百日攻势也取得了成功;到10月24日,意军发起攻势,到26日,意军在皮亚韦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29日,博罗耶维奇将军下令撤退,30日,意军进入了维托里奥维内托。此时奥匈已经濒临崩溃。10月28日,奥匈乞求停战,捷克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29日,斯洛伐克宣布自决,10月30日,米哈伊.卡洛伊组建了匈牙利政府,停战谈判团到达朱斯蒂别墅;11月1日,波斯尼亚宣布归属于南斯拉夫人国家。
11月3日,停战协议签署,意大利陆军进入特伦托,海军登录的里雅斯特,11月4日,战争结束了,迪亚兹将军发表了胜利公告,意大利随后开始与塞尔维亚争夺亚得里亚海。
胜利公告
此时,距离意大利对奥宣战已经过去了3年又5个月,这场战争已经造成了105万人死亡,还有百万人流离失所,但在最后,战败方土崩瓦解,战胜者也只获得了残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