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鹰的陨落——奥匈帝国的灭亡

文摘   2024-08-16 10:33   四川  
作者:哀愚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们的主角、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
奥匈帝国的灭亡是一个过程,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帝国的领导者从1914年7月初开始便在积极的策划发动战争。他们希望借由萨拉热窝事件挑起一场对塞尔维亚的局部战争(以缓解国内激烈的民族矛盾并扩大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而非一场世界大战,但是,俄国与塞尔维亚组建了十分紧密的联盟,所以帝国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敌人。
然而,帝国军方的行动令人失望,皇帝在1914年7月25日宣布军队于28日开始动员,但直到29日,士兵们才开始到达所属部队,28日中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但总参谋长康拉德想把宣战延迟到8月12日,因为到那天,他的军队才能完全准备就绪。康拉德在战前制定了25个战争方案,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作者李德尔·哈特称康拉德“比他控制的奥匈军队要伟大一些,他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的想法是可靠的,但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
他将作战部队分为三个集群:
A集群27个师用来抵抗俄国
巴尔干集群9个师用来进攻塞尔维亚(为什么不叫C集群)
B集群12个师作为总预备队
同时,他又制定了似乎令人安心的作战计划,共有三个方案:
    1、对俄作战计划(战争方案“R”)
    2、巴尔干作战计划(战争方案“B”)
    3、两线作战计划(“战争方案B+R”)
若在第2种情况下,B集群会与巴尔干集群一同南下,若发生第3种情况,则B集群要与A集群火速抵达俄奥边境的加利西亚,因为奥匈军队168.7万人在俄国340万人面前相形见绌。
以上一切,都要依赖于快速灵活的铁路,问题恰好出在这里。
▲帝国铁路图
康拉德先是实施了战争方案B,即便俄国已经开始动员备战,也将坚持执行B方案。巴尔干集群与B集群坐上了前往巴尔干前线的火车,但很快,康拉德意识到了俄国军队的威胁,并于7月31日晚试图将部署转变为“战争方案B+R”,这就需要让已经在火车上的B集群返回原驻地,然后立即前往加利西亚,但为了防止“铁路系统出现大混乱”,他决定让B集群先到达巴尔干,再从那里直接去加利西亚。他还允许B集群在塞尔维亚北部边境停留10天,这是他应巴尔干集群司令波蒂奥雷克将军的要求,后者需要B集群在巴尔干地区给他“壮壮胆”,结果波蒂奥雷克想方设法将多一点的兵力留在手里,最终导致B集群只有一半兵力如期到达加利西亚,兵力极为不足。
▲笔者手绘图
康拉德的犹豫不决和波蒂奥雷克的自私造成了堪称军事灾难的失败,到了1914年底,帝国军队有18.9万人阵亡,49万人负伤,27.8万人被俘。
1915年是哈布斯堡统帅部收获颇丰的一年,在德国盟友的帮助下,他们收复了加利西亚,占领了俄属波兰,击败了塞尔维亚。康拉德深信自己的部队可以取得一场重大胜利。所以,他将目光投向了意大利战线并发动了不切实际、毫无效果的特伦蒂诺战役。为缓解盟友的压力,俄军西南前线指挥官阿列克谢·A.布鲁西洛夫主动在1916年夏季向奥匈帝国发动进攻。
阿列克谢·A.布鲁西洛夫
1916年6月4日,布鲁西洛夫展开攻势,并给他的炮兵部队分配了明确的任务:重炮轰击敌方防线并发射阻击弹幕;轻型火炮则承担反炮兵任务。同时,他充分利用下属士兵的智慧,反复灌输加快行动速度的理念。到了第二天早上,奥匈守军丧失了对局面的掌控,第四、第七集团军全面崩溃,与此同时,有关斯拉夫人叛国行为的谣言开始流传,说罗塞尼亚和波兰族士兵向俄国人投了诚,大批捷克兵做了逃兵,到了7月,匈牙利犹太人又成了猜忌的对象。帝国的民族矛盾在这时凸显了出来,经此一战,奥军损失百万人,使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而布鲁西洛夫“一点为主,多个点同时突破”的理念影响深远,甚至启发了二战期间德国的闪电战。
崩溃
奥匈帝国的1917年是以变革的承诺开始的,德高望重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上一年11月去世了,其继承人卡尔一世用更年轻的团队换下了老皇帝的顾问们(包括康拉德,他被调到意大利战线并在那里取得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胜利。)
▲卡尔一世
卡尔一世想重组帝国的双元体系,但在匈牙利政府的反对下不了了之,他试图召开奥地利议会来为陷入困境的帝国带来和解稳定,结果各民族团体在议会争吵不休。
前线战事的失利与后方食品的短缺以及美国总统威尔逊所号召的“民族自决”使各民族已经有不可逆转的离心了。1918年10月14日,捷克发生总罢工;10月21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爆发革命;10月30日,波兰地区宣布效忠北边成立的新的波兰国家;10月31日匈牙利共和国独立,11月11日,卡尔一世放弃了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同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奥匈帝国烟消云散了,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新国家。
奥匈帝国解体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其余土地则被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瓜分
奥匈帝国的解体代表着一个旧政治体制的灭亡,它与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帝国解体后,中南欧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等国过于弱小,以致于它们在二战中都依附或战败于纳粹德国。
这些新国家建立后,族群冲突事件几乎增加了一倍,与1918年帝国解体前相比,从9起增加到了17起,显然,民族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
笔者不能说奥匈帝国有多么的伟大,因为它的统治手段使它被冠以“各民族地狱”的称号,但是它解体之后,奥地利克朗大崩盘,匈牙利丢失了三分之二领土,波西米亚王国和斯洛伐克重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为了自保也只能跟罗马尼亚签订小协约国协定,东南方巴尔干半岛组成了南斯拉夫,却一直被意大利打压,阿尔巴尼亚最后也被意大利强制吞并。或许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一个既不强大也不完美的奥匈帝国是多么的伟大。
奥匈帝国本有许多条路可以走,而它却在种种簇拥下选择了最糟糕的一条,它的故事虽然丰富多彩,却从来都缺少美好和顺利的故事线索,因为它存在的麻烦总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最终,为了预防任人杀害,这个哈布斯堡君主国只好自杀。

 

 

参考资料:

高晓川《奥匈帝国民族治理研究》

宋毅《奥匈之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传》

【美】史蒂芬·贝莱尔《奥地利史》

【法】保罗·路易·莱热《奥匈帝国史》

【英】亚历山大·沃森《铁壁之围:一战中的德国和奥匈帝国》

【英】理查德·巴塞特《以上帝和凯撒之名:奥地利皇家军队的崛起与消亡》

【美】杰弗里·瓦夫罗《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美】格雷格·金、【英】休·伍尔曼斯《刺杀斐迪南:1914年的萨拉热窝与一桩改变世界的罗曼史》

耶布斯沙龙
又名少皇学社,企鹅群号668993488;成立于2020年12月12日。其一是为了纪念双十二事件,其二是当时社内骨干中坚一同协力组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