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 碧瑶菲菲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在大众印象里,钟睒睒是站在商业巅峰的富豪,缔造了农夫山泉等商业传奇。
然而,鲜有人知,在他内心深处,农民身份是从未褪去的底色。
近20年来,他默默执着于农业,在江西赣南的土地上,走出一条独特的助农之路。
从央视《对话》节目中,我们得以窥见他对农业的深刻见解与长远布局。
钟睒睒究竟如何在商业与农业间架起桥梁?他的助农实践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情怀?让我们一同探寻。
农民底色:钟睒睒的农业溯源
钟睒睒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与“农”紧密相连。早年,他体验过泥水匠、木匠的艰辛,对农民生活感同身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投身新闻行业,负责农村本部工作,深入田野乡间采访,撰写如《六万公斤蘑菇被倒入新安江的深刻教训》等报道,真切反映农民困境,这不仅为他积累了对农业的深刻认知,更在心底种下助农的种子。
创业之路,钟睒睒几经波折。
海南创业养蘑菇失败,让他深知农业的复杂。
此后,他在商业领域不断探索,从大成窗帘公司到养生堂,凭借龟鳖丸等产品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但1996年,因千岛湖优质水源踏入饮用水行业,“农夫山泉”这个带有“农”字的品牌诞生,再次彰显他对农业的情感羁绊。
钟睒睒旗帜鲜明地反对企业家直播带货,源于他对农民长远利益的考量。
他深知,一时的带货热潮可能给农民传递错误信号,导致后续农产品销售困境。
这份对农业、农民的深刻理解,是他农民底色的生动体现。
十七年坚守:赣南脐橙的蜕变之旅
2007年,农夫山泉在赣南地区开启了长达十七年的脐橙项目,这是钟睒睒助农情怀的有力见证。
采用“企业 + 农户”合作模式,农夫山泉与合作农户签订固定价格收购合同,无论市场风云变幻,只要脐橙品质达标,便按约收购,尽显契约精神。
2023年赣南脐橙遭霜冻,众多采购商压价,农夫山泉却坚守承诺,收购13177吨脐橙,让355户果农转危为安。
面对赣南脐橙无法榨汁的难题,钟睒睒亲赴西班牙、巴西、美国等国取经,经反复试验,于2014年成功推出17.5°脐橙。
同年,黄龙病来袭,他果断溢价收购,稳定人心后迅速处理带病植株,并创新性培养警犬嗅出病树,同时成立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持续投入千万元,历经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农民已能自行判断病害,有效控制传播。
不仅如此,钟睒睒还在湖边斥资20亿元打造全亚洲最大的脐橙加工工厂,虽每年仅运营40天,却带动了整个行业产值达百亿元。
他深知,做农业不能急功近利,只有用心帮助农民,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授人以渔: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闭环
钟睒睒深知,要让农民真正致富,需授人以渔。
在赣南脐橙项目中,他构建起一套长期主义的助农模式。
从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到推广黄龙病防治技术,再到建立橙汁加工工厂,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生态闭环。
他将农业初加工转变为精加工,推动农民产业化、商业化。
农民有了产业后,热情与探索欲被点燃,持续学习进步。
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策略,打造优质农业品牌,让农民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实现自力更生。
在赣州信丰的工厂前,“农民富,中国强”六个大字,是他助农信念的直观表达。
钟睒睒助农启示:商业与情怀的交融
钟睒睒的助农实践,为企业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于企业而言,不应只追求短期利益,要有长远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将商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更能赢得社会尊重与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层面看,农业作为国家根基,需各方共同助力。
企业可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授人以渔的理念至关重要,提升农民自身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钟睒睒用20年时间,在商业与农业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业成功并非终点,用商业力量反哺社会、助力农业发展,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未来,期待更多企业家以钟睒睒为榜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怀揣情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农民富,中国强”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后,希望我们永远保持热爱,勇敢追梦。
愿您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点个【关注】+【赞】+【在看】,谢谢您的支持!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