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碧瑶菲菲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高盛预言!房价或现“自由落体”
2024年11月,高盛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研报,如同一颗震撼弹,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
研报指出,若中国当前待售的房地产库存全部建成,其价值高达93万亿,这一数字与2023年中国123万亿的GDP相比,占比相当惊人。
而2024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额预计不足9万亿,库存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高盛还大胆预测,即便政府大力救市,受库存积压和高达59万亿的总债务问题影响,自2024年10月起,房价仍可能下跌20%-25%。
不过,也有一线曙光,新房价格预计在2025年末企稳,到2027年平均售价可能同比上涨2%;二手房价格则在2026年逐步平稳。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需额外提供至少8万亿的财政支持。
令人疑惑的是,半年前高盛还预测房价要到2027年三季度才见底,如此快速的“变脸”,不禁让人对房价走势的预测充满迷茫。
李嘉诚神预言!手握两套房的家庭,正面临这三大危机
李嘉诚,这位在商业领域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每一次发声都备受关注。
2018年,他预言“楼市五年之内要变天”,随后果断甩卖房产。当时许多人对此举感到困惑不解,如今再回首,不得不钦佩他的先见之明。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告别了往昔的疯狂上涨,甚至出现下跌态势,李嘉诚的预言一一应验。
当下,手持两套房的家庭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有以下三种结局:
一是房子越来越难出手。过去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购房需求旺盛,不少人甚至持有多套房。但如今,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人思想观念转变,二手房市场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挂牌房源众多,买家却寥寥无几,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更是无人问津。
二是资产大幅缩水。房价下跌让手握多套房的家庭损失惨重,曾经花费200多万购置的房产,如今150万都难以售出,资产大幅缩水,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三是租金难以偿还房贷。多数拥有多套房的家庭背负着贷款,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收入不稳定使得每月偿还房贷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断供现象。而房屋租金收入却不断降低,与房价下跌速度相比,杯水车薪。
救市政策频出,房地产市场能否“触底反弹”?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寒冬,政府在2024年接连出台政策救市。
5月17日,央行“三连发”,下调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首付款比例,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购房负担。
9月份的救市政策更是全面且协调,明确将稳定房价作为主要目标。
然而,政策实施后,市场反应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政策出台后市场有短暂回暖,但二手房挂牌量却不降反增,以长沙为例,2024年12月二手房挂牌量接近1.4万套,取消限售当天新增挂牌量超3000套。
开发商也面临着巨大困境,万科、碧桂园、恒大等房地产巨头频频陷入危机。房地产市场的寒冬不仅影响了自身,还波及整个产业链,建筑、装修、家居等相关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买房还是观望?这是当下每个百姓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房价波动、市场变幻莫测的当下,老百姓究竟该如何抉择?是果断出手买房,还是继续观望?
首先,政策实施初期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效果需要时间来验证,所以不妨先耐心观察,等待政策落地见效。
其次,购房要结合自身收入和生活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因购房背负沉重债务,降低生活质量。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无人能准确预测其未来走向。
我们能做的,便是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房策略。
对于手握多套房的家庭,若房产用于自住,无需过度担忧;若是投资性房产,则需尽快评估房产价值,适时出手,避免资产缩水,同时考虑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房价的稳定需要时间,按照当前周期来看,至少需要五年。
在这期间,无论是买房还是不买房,都各有利弊。
买房者可能享受到房产增值的红利,也可能面临房价下跌的风险;不买房者虽可避免房贷压力,但也可能错过房产投资的机会。
最后,无论如何,生活是自己的,我们应坚守理性,不被市场的喧嚣所左右。
毕竟,房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提升自身能力,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后,希望我们永远保持热爱,勇敢追梦。
愿您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点个【关注】+【赞】+【在看】,谢谢您的支持!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