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共精彩
“异构”启新思
朱棣文教育集团
王美亚名师工作室10月研修活动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2024年10月17日下午,朱棣文教育集团数学名师工作室10月集中研修活动在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开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美亚老师以及学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观摩
新湖小学的张淑雯老师和镇洋小学的张玙璐老师,就苏教版二年级《认识平均分》进行了同课异构。
1
新湖小学张淑雯老师
在执教《认识平均分》一课,我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将6个桃分成2堆、3堆、6堆,从中找出“公平”的分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接着通过圈一圈,将8个桃,每2个一份地分、每4个一份地分,逐步建立将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模型。然后放手学生合作,将12根小棒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学习体验。最后通过分层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
镇洋小学张玙璐老师
在导入部分,我设计孙悟空带来6个桃子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人人动手分一分6个桃子,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分法,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特点,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本质。接着出示8个桃子,要求学生按照每2个一份的方式,分一分8个桃子,在操作之后进行完整的表述,让学生学会按几个一份地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在这个环节做了更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每几个一份,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
大单元分析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美亚老师就苏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一)》这一单元做了大单元整体分析。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认识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王老师指出:平均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从知识结构来看,平均分是除法运算的基础。平均分的概念引入,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意义、运算规则以及解决与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石。
在教学平均分时,应聚焦新课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素养。教师要创设不同的多种模型的真实分物情况,引导学生圈一圈、画一画,在操作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进而深化对平均分本质“等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开放性和逻辑性。
两位张老师的同课异构都很精彩,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她们的教学环节大致相同:一、经验唤醒,在比较中认识平均分;二是多元表征,在操作中学会平均分;三是开放练习,在交流中强化平均分。同中有异,两位老师在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上各有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概念教学的新思考。此外,为了更好呈现单元整体教学,建议添加一个环节:勾连运算关系,在联想中延展平均分。
学员心得
1
城四小潘歆怿老师
《认识平均分》是比较抽象的一堂课,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位老师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孙悟空摘桃情境,初步探究时分6个桃,理解内化时平均分8个桃,巩固提升时平均分12个桃,在层层递进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并掌握平均分。张淑雯老师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有针对性,从基础的圈一圈感受平均分,到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应用。张屿璐老师的课堂贯穿平均分这一知识点,通过辨析和小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
2
朱棣文小学陆晓蕾老师
张淑雯和张玙璐两位老师的“认识平均分”同课异构各有亮点。张淑雯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课堂互动积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张玙璐老师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均分的不同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两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以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平均分,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3
镇洋小学蒋伟平老师
两位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时,通过实物演示,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几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份的数量相等,进而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此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序在小组中尝试如何进行平均分,在全班交流环节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次的同课异构,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城四小张铭晖老师
张老师设计了三次自主探究,探究一是将6个桃分给2个人,可以怎样分?让学生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探究二是想一想8个桃可以怎样平均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均分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探究三是“将12根小棒进行平均分,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三次活动目标各异,梯度提升,在动手操作中逐步感知“平均分”。
未来展望
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长;一次听课,就是一次进步。“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愿我们抱团成长,共研共学。
END
图文|工作室成员
编辑|工作室成员
一审|张淑雯
二审|王美亚
三审|段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