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生活过得去,就是不快乐怎么办?

文摘   2025-01-13 20:01   山东  

当然,这是许多人曾经面临过的问题。然而,在今天的文章中,小编不打算涉及过于复杂的理论,而是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用方法,给大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提供思路。



马丁·塞里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2.0”理论,也被称为PERMA理论模型。“幸福2.0”=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在“幸福1.0”理论中,幸福一词翻译为“happiness”,而在“幸福2.0”理论中,幸福一词便成了“well-being”。


在PERMA模型中,5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幸福人生的5个元素,由5个元素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E=投入(Engagement)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

M=意义(Meaning)

A=成就(Accomplishment)


在这五个要素中,每个要素都具有清晰的定义,可以被准确地衡量,并且每个要素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此外,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例如,在学习环境中,当个体实现了一项成就时,会引发更多的积极情绪,进而增加工作的投入;这种投入又会进一步增加成就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和蓬勃发展。


PERMA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应用这个模型来真正提升幸福感呢?小编今天分享一个自己经常用的小妙招。


要让生活充满更多积极情绪,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大脑,去感受、回忆和沉浸在更多的积极情绪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大脑对积极情绪的敏感性,让它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我个人的做法是有意识地记录生活中各种令人开心的细节:每当遇到让自己会心一笑的事情时,都会立即记录下来,然后在晚上整理到日记中,并加上“开心的事”标签。


这种简单的习惯不仅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也使我更加感恩并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大脑变得更加敏锐,更容易从日常琐事中发现那些温暖人心的片段。


这种习惯也让我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具韧性。即使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我也能从我的“开心的事”日记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困境。因为我知道,无论生活带来什么,总会有一些值得庆幸的时刻存在,而这些时刻可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支撑。


通过持续地记录和回顾积极的经历,我也学会了更加乐观地看待生活。我开始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一线希望存在。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让我更加快乐,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创造了更加和谐和积极的氛围。


这些微小的时刻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却蕴含着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比如,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发现作者的观点与自己契合,文字妙语让心灵为之一振;或是在网络上发现一个让人捧腹大笑的视频,瞬间让忧虑烟消云散;又或者是在旅途中突然发现一处美景,激发起对未知的探索和向往;抑或是听到一首动听的音乐,让心情得以平复和放松;最终,解决了一直困扰自己的小难题,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看似微小的片段,却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宝藏,值得我们去珍惜并记录。它们点缀着我们的日常,让生活充满了喜悦和温暖,是我们幸福的真正源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许多微小的时刻和片段,忽略了它们蕴含的真正幸福与满足。如果能留心并关注这些微小的片段,深入体验其中的感受,让大脑吸收它们,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幸福感将会更加丰富和持久。因为大脑是用进废退的,当我们重视并珍惜这些微小的快乐时刻时,大脑就会变得更敏锐,更善于感知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文章|张志强

插图|赵紫茉

编辑|赵紫茉

责编|孙浩令

审核|范   蕊

山大心理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学提升生活满意度,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你一起向幸福出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