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好生气啊。”
“别气别气。”
“我好难过呜呜呜。”
“别难过。”
“最近好烦怎么办?”
“别烦别烦。”
你还在这样用“别型安慰法”安慰人吗?
WHAT
安慰其实是人际关系中一项比较有难度的沟通活动。你或许常常会面临这样不知所措的时刻:当你的朋友、亲人向你倾吐烦恼、抱怨难处的时候,你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有时候绞尽脑汁挤出几句安慰的话语,却适得其反,让朋友更emo了,自己心里也同样不好受。
想要正确安慰人,不妨跟着小编避开三个雷区,掌握三点技巧:
雷区1:“压抑式”安慰:否定情绪
“害,多大点事儿,我们要坚强一点,别难过啦!”
“别哭了,会好的。”
类似这样否定他人情绪的“压抑式”安慰是无效的安慰,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因为对方是在和你倾诉情绪,表达他/她此刻想要和你分享的情绪和感觉,而这样的“别型安慰法”只会让想要倾诉的朋友向你关上心门。同时,正在表达消极情绪的朋友会认为自己给你带来了困扰,认为当下的这种“我很生气”、“我很难过”是不好的想法,消极情绪被压抑而没得到合适的表露,最终可能会成为压垮心理防线的一片雪花。
“哎呀,我跟你说我之前也是这样……”
“是的是的,我很有同感!我之前……”
当朋友在倾诉自己所面临的苦恼时,引入自己的感受看起来似乎在和对方共情,但是如果马上谈论到是自己的经历,并且开始滔滔不绝,那倾诉的主体在无形中就产生了置换,当事人也会不想再继续倾诉。试想一下,在你很烦的时候找朋友谈谈心,结果对方开始说起自己的惨事,你是不是会感到更加郁闷?
“可是你本来就不应该这样啊。”
“我早就知道……”
这种已经不能算是安慰了,简直是站在一个家长式的视角对朋友进行批评指责,只会让对方深陷悲伤情绪的漩涡,并且怀疑自我——“怎么连朋友都不理解我……”有的时候,或许对方已经明白自己的失误,道理都懂,可情绪难控。无论如何,作为朋友,应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理解”和“倾听”,而不是一味指责。
HOW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慰别人呢?
这是有效安慰法里最最重要的第一步。对方既然愿意找你倾诉,就是相信你、愿意和你分享的一种表现。当对方处在低落情绪之下,最想要纾解内心苦楚的方式就是表达,他/她需要向朋友去诉说感受,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然后给予安慰。所以,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同理心,试着理解对方、和对方共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而且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可以试试这样说:
“我知道你肯定很难受,要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更是措手无策,可能做得更差劲。”
“碰到这种不讲理的人,你一定非常生气;但是在生气的情况下,你还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没有像对方一样爆发出来,我觉得你做的真的很棒!”
倾听
当我们向别人表达情绪的时候,一般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宣泄作用。对方在表达和倾诉情绪之时,你需要扮演的就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的角色:主要是对方说,而你负责安静地倾听就好,在需要交流的时候给予简单的回应,表明自己有在认真地听,有在关心和理解朋友。不必过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需要“重复+肯定”对方的观点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对方继续倾诉,比如:
“就是,我也觉得,怎么这样啊?!”
“你是说……吗?那真的是很让人难过啊!”
等对方的情绪渐渐平复之后,感性的浪潮退却,理性就可以恢复主导,此时可以慢慢引导对方思考解决的对策,例如,“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从问题本身开始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正确途径,让对方明白这件事情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可能,对未来还需抱有期望。最后,说的这些话可能只是暂时给对方起一定的心理舒缓作用,想要实际解决问题,还需行动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着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表达支持和关心:
“你最近压力这么大,我们周末去逛一逛吧。”
“你别着急,我们学校心理中心很棒的,寒假也还有咨询师在工作,我可以和你一起预约线上心理咨询。”
好啦,以上就是有效安慰的具体方法,你get了吗?
[1]小荷.如何真正地安慰到他人?[J].中学生博览,2021(03):47.
文章 | 廖雨娴
插图 | 李松蔓
编辑 | 李松蔓
责编 | 孙浩令
审核 | 范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