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谢相伴 —— 献给全体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

文摘   2025-01-01 10:02   山东  



回首2024,我们携手并进,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用爱筑起心灵的港湾。

岁末年初,让我们一同走进高校心理老师的生活,体验他们每一天的爱与坚守,感受那份默默守护的力量,“感谢相伴”这一路上的温情与厚意。



高校心理老师的一天



哈喽大家好!

我是Psych老师

一名高校心理老师

今天,我想用我的视角

带你走进高校心理老师的日常

分享那些关于成长

理解与爱的故事



       Psychological&Counseling


       心灵的避风港





向上滑动阅览


临近中午,我结束了一上午的咨询,一边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肩膀,一边在心中细细回味着最后一位来访同学的咨询历程。这是一位女博士生,在过去五年间,她断断续续地来到心理中心咨询。这五年里,她经历了开题与答辩,两次恋爱,两次失恋,一次休学,多次陷入抑郁,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期间两次住院,甚至有两次徘徊在生命的边缘。每当校园里有突发事件,我都会暗自担心,她会不会是这次事件的主角……就这样,在五年的陪伴后,她最终毕业了,还成功应聘到一所大学当了老师。我还记得咨询过程中的起伏跌宕。有一个学期,咨询的焦点是她与父亲的关系。她认为,在自己成长的岁月里,父亲长期忽视了她,自己的抑郁主要原因就是父爱的匮乏。我和她做了充分的探讨,期间,她的父亲陪伴她住院,还表达了对女儿痛苦的理解。一个学期的咨询结束后,她与父亲的关系貌似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新的学期开始后,我发现她的抑郁状况依然没有改善,而与父亲的议题仍在继续着。这也让我很困扰,咨询真的有价值吗?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我好奇地问她,咨询对她有用吗?如果有,到底有什么用?她说,记得自己绝望的时候曾问过我:“我这样的故事,我这样的糟糕状态,还有希望吗?还能有未来、有幸福生活吗?”我当时的回答是:“很多来访者都会在咨询室里问我这个问题,当时我也并不知道答案。他们的确不止一次来过咨询室,但是现在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话,竟成了她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老师,我现在也成了别人幸福生活的榜样她以这句话,为我们的咨询画上了句号。这位来访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陪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Practical&Activity


      心灵的疗愈场





向上滑动阅览


午后,我来到学工部和后勤部共建的“幸福花园”劳动育人基地。今天,我要开始带领新一期的园艺疗愈心理团体活动了。

说起“这块地”的由来,其实也简单。在和学生咨询中,我发现大家的生活好像缺乏一种真实感,学习、生活都没问题,但内在总觉得虚无,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满足。有人把它命名为“空心病”,有人称之为“价值感缺失”。在心理咨询之外,我想介入一些非语言的、体验式的方式,于是,“种地”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对于“种地”的喜爱也许是根植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和大自然相处更能带给人踏实感。在我们的不断推进下,就有了“心有花木,向阳而生”园艺疗愈心理辅导团体。

一期9次的活动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环节:体验种植、浇水、锄草,用五感法接触自然,以中草药、景观设计为媒介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我很享受每一次与同学们的共创,我能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带着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探索和碰撞。

很多美好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却在生命深处给予我们滋养,就像重新被我们忆起的童年时的茉莉花香味、山间风鸣声、凛冽泉水的凉感。

我们也在创造新的积极体验。记得那次,我们栽种、培育、浇灌的紫罗兰一夜之间全部盛开,任何语言在那一瞬的美好和感动面前都显得苍白。网络世界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知识和便利,但是生命的体验,只能从现实中去感受啊!

世界很美,我真心邀请大家一起去体验,去生活,去热爱。




Education&Teaching


心灵的启航站





向上滑动阅览


晚饭过后,我来到教室给大一新生上心理健康课,这是高校心理老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回想自己初上讲台的时候,每每面对满满一教室的学生,不禁心情忐忑,生怕自己讲得不好辜负了学生们。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我逐渐松弛下来,还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在最初的几周,课堂上学生们都是精神抖擞,眼睛盯着老师,脸上也时不时流露出或开心或不解或迷茫的神情。再过几周,随着课业任务的加重,有些学生就开启左右脑同时运行的模式,课桌上常摊开《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等教科书,边做作业边听课。作为授课教师,难免感到些许不满,但当我点名叫起几个低头写作业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有的学生不仅见解独到,而且讲的内容也在点子上。让我这个老师不禁感叹,原来他们还对课程的内容很感兴趣,并且有自己的想法。

慢慢的和学生们熟悉了,他们会告诉我,每天在校园里穿梭有多辛苦、哪些课程作业不好做、大学很大但交朋友不容易、和舍友闹矛盾相处起来很尴尬、想恋爱又不知道如何开始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让人感到烦恼,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成长的契机呀!

因此,在课堂上,我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设计角色扮演、小组分享等形式,邀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找寻发展目标、学会管理时间、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方法、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等等。

学习、讨论渐入状态,有人兴奋地分享经验,有人安静地倾听,有人提出疑问,看着学生们开始关注内心的成长,深入思考、着手改变,这可能是作为心理老师非常幸福、满足的一刻吧!


      Preventive&Intervention


      心灵的守护网



向上滑动阅览


刚进家门,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我拾起手机看到了熟悉的号码,是辅导员郭老师,最近我们为一位确诊抑郁症的学生小A沟通过。这会儿她又焦急地跟我报告小A的情况:“小A的情况又有些不妙,情绪非常崩溃。”我有些惊愕,上周我们咨询的时候,他的状态刚刚有些好转,我还为此感到欣喜,怎么突然又……“老师,我们该怎么办啊?”郭老师焦急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们,虽然有时候不在现场,但却一直是现场辅导员老师们的心理后盾和技术支持。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知道首要任务是稳住自己的情绪,快速了解现场情况后,我迅速整理思绪,用尽量冷静、舒缓的语气阐述应对方案,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冷静的讲述方式和有条理的应对思路迅速安抚了现场老师们的情绪,为他们提供有力支持和依靠,让他们遇事不慌、心中有数!

通话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向中心主任汇报,共同讨论和优化干预方案,同时继续和学院保持联系。次日,我持续跟进小A的情况,确保学生获得有效治疗;几天后,专科医院确定治疗方案后,我又与学院进一步协商讨论后续方案,确保学生在返回学校后能获得充足的支持与帮助。

预防干预,是一项既需要快速反应又需细致规划的任务,不是一通电话、一次会议就能彻底解决的,后续的工作还在持续进行。在这条漫长而细腻的心理健康守护之路上,我与我的同事们,依旧需要并肩前行,用专业和爱心,编织起一张张温暖的网,守护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家园。



心路历程:爱与坚守

这不仅是高校心理老师的一天,更是心理老师的每一天。


我们深感荣幸能够在这个岗位上近距离地洞察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过去、参与他们的现在、期待他们的未来。尤其是在陪伴、尊重、聆听、支持、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能够走出阴霾,拨云见日。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肯定,认同我们助人初心、助人工作和助人能力的价值。


不禁感叹人生真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奇迹,值得我们倾注全部心力去奉献、去奋斗,为学生,为育人事业,为社会和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愿我们在守护心灵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出体验自身和世界的能力,不断获得面对痛苦的勇气,以知行合一的智慧,收获心灵的自由与人生的幸福。


特别感谢




本篇推文为心理健康工作者之家与高校首次联合策划,特别鸣谢以下参与策划的单位和老师:


李焰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刘卉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马喜亭、冯蓉、陈俣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心理体验中心

李旭珊 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张英俊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周蜜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陈予、李书航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陈洁宇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孙浩令 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章劲元 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于丽霞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姚斌、康楠、武如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陶建刚、高雅楠 燕山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丁闽江 福建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排名不分先后)





策划 武如云(西安交通大学)

编辑 | 王涛立、薛鑫媛(齐齐哈尔大学)

责任编辑 | 杨虹  孙浩令

审核 | 李蓓蕾  范蕊


山大心理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学提升生活满意度,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你一起向幸福出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