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4年,在千万人的欢呼声中,罗马皇帝奥勒良的凯旋队伍缓慢地穿过凯旋门。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奥勒良的胜利》
队伍的最前面是20头大象和4只皇家老虎,还有200多只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兽。
接下来是1600名角斗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气息。过一会他们将会在罗马斗兽场打个你死我活,只为博君主一笑。
在队伍的中间,奥勒良坐在由四头雄鹿拉着的舆辇上,颇有一种睥睨苍生的气势。
然而,当一个人出现时,众人的目光全都被她所吸引,他们甚至忘记了呼吸。
只见她有着一张极美丽的东方面孔,长发及腰,在队伍中特别耀眼。
她的手脚却戴着黄金做成的镣铐,修长的脖子上套着黄金锁链。
虽然沦为阶下囚,她却面色镇静、步伐沉稳。她每走一步就伴随着清脆的沙沙声,仿佛那不是她的枷锁,而是自带的BGM。
她就是叙利亚帕尔米拉的女王芝诺比娅。一个有着拥有猎豹般的野心,敢跟罗马皇帝叫板的“战士女王”。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芝诺比娅为奥勒良的凯旋做准备》,1881
公元240年,芝诺比娅(Zenobia)出生在帕尔米拉的一个贵族家庭。
她从小就喜欢打猎,最喜欢身穿戎装骑在马背上追逐野兽的感觉。
她不仅“能武”,也“能文”。她精通多种语言,除了母语,还通晓拉丁语、希腊语和埃及语。
她自称是“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后代,并以她为榜样。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克里奥帕特拉在死刑犯身上试毒》,1887
很快她的美貌和个性就惊动了帕尔米拉的领主奥代纳图斯。
他是帕尔米拉最有权势的男人,也是一位喜欢打猎的勇士。这个男人虽然比芝诺比娅大20岁,却俘获了她的芳心。
15岁那年芝诺比娅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可能的奥代纳图斯头像
他们志同道合,一起抵抗外敌,把波斯人赶出罗马领地;开疆拓土,占领小亚细亚等地。
公元260年,奥代纳图斯成为帕尔米拉国王,芝诺比娅成为王后。因为他的赫赫军功,罗马皇帝封他为“万王之王”。
奥代纳图斯相当于一个功劳很大的藩王,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但表面上还是要听命于罗马皇帝。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267年,芝诺比娅的丈夫和继子被刺杀身亡。
我发现历史上留名的美丽女人总会死老公……啊这……
沃里克·戈布尔,《芝诺比娅,帕尔米拉女王》
老公死后,芝诺比娅很快杀死刺客,控制王权。她扶植自己的儿子上位,自己开始垂帘听政,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人。
她赏罚分明、倡导节俭之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政权稳定之后,芝诺比娅开始不断地发动战争,意图扩大帕尔米拉的版图。
她先后入侵阿拉伯和小亚细亚、吞并埃及,并对外号称“埃及女王”。
到了公元271年,帕尔米拉前所未有地强盛,疆域囊括罗马的东北部行省的一大部分,实力足以与罗马分庭抗礼。
帕尔米拉帝国废墟
芝诺比娅自封“东方女王”,她和她的儿子开始用罗马宫廷的礼仪、穿皇家的紫袍、戴皇帝的冠冕。
这就相当于我们古代一个藩王坐龙椅穿龙袍,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于芝诺比娅明目张胆的挑衅,罗马皇帝奥勒良坐不住了。
可能的奥勒良头像
因为帕尔米拉是沙漠中的绿洲城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也是沙漠通行的多条线路的交汇处,相当于罗马的粮仓。
如果帕尔米拉真的从罗马独立出去,那么罗马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就别想向外扩张了。
272年,奥勒良挥军东下,誓要收复被芝诺比娅占领的东部领地。
他们交战三次,芝诺比娅在每一次会战中,都亲临战场鼓舞士气。
两军在安条克和伊姆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帕尔米拉的军队奋勇抵抗,但还是不敌身经百战的罗马大军。
最终芝诺比娅的防线崩溃,帕尔米拉城被围困,形势岌岌可危。
很快帕尔米拉沦陷,芝诺比娅决定逃走向盟国波斯求助。可惜,在逃亡途中她被罗马士兵俘虏。
接下来就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芝诺比娅被戴上黄金镣铐,成为奥勒良的“战利品”。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女王芝诺比娅面对奥勒良》,1717
关于芝诺比娅的结局有好几种说法。
一是她刚被俘获,就选择服毒自杀,因为她不想被当众羞辱。
还有说她被奥勒良处死。
另一说法是她被奥勒良赦免,和儿子在罗马平静地过完余生。甚至还有说她最后被奥勒良嫁给一个罗马贵族,相夫教子。
无论如何,当芝诺比娅回望自己的王国时,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赫伯特·施迈兹,《回望帕尔米拉的芝诺比娅》,1888
不管她的结局怎样,可以确认的是奥勒良十分尊重她,也充分认可她的能力。他曾在信中写道:
罗马人民总以开玩笑的口气,谈起我跟这位女人所进行的战争。
他们根本不了解芝诺比娅的性格和她的力量,她为防御作战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周全。
石块、弓弩和各种投射武器多得算不清。每一小段城墙就配置两到三门弩炮,也可以用小型投射器投掷燃烧的火球。
她害怕受到惩处所以不惜死拼到底,但是,我仍然信赖罗马的神明给我的护佑,使我能够完成当前的工作。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从奥勒良对芝诺比娅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强大和力量,足以让这位罗马皇帝不敢轻视。
芝诺比娅绝对不是一个传统的、温顺的女性,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她以惊人的勇气和决心直面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她不畏强权,善用谋略,大胆无畏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现今芝诺比娅是叙利亚的国家象征,她的头像被印在叙利亚的纸币上。
1998年叙利亚纸币
叙利亚还在其主要的港口——地中海上的拉塔基亚(Latakia)竖立了一座芝诺比亚雕像。女王坐在宝座上,永远地凝望着罗马,守护着自己的王国。
地中海中央的芝诺比娅女王雕像,叙利亚拉塔基亚
后世艺术家们也为她的故事着迷,用画笔勾勒着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被画得最多的场景就是她身穿黄金镣铐的一幕,美人、黄金、囚徒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充满戏剧性,是绝佳的绘画题材。
老米歇尔·科尼耶,《芝诺比娅,帕尔米拉的女王》
盖伊·海德,《戴着镣铐的芝诺比娅,帕尔米拉的女王》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被俘的芝诺比娅》
下面两幅画是在1850年的命题绘画大赛中获得罗马大奖的作品,题目就是“牧羊人在阿拉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
画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格罗和鲍德里,描绘了女王在战败之后,逃亡路上的场景。
当然在真实历史上,女王并没有被牧羊人所救,这是艺术家的浪漫化演绎。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牧羊人在阿拉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
保罗·雅克·艾梅·鲍德里,《牧羊人在阿拉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
这两幅画不看作者的话,你更喜欢哪一幅呢?
喜欢艺术的朋友大体知道布格罗——法国19世纪唯美主义学院派大师,而没有听过“保罗·雅克·艾梅·鲍德里”这个名字。
我更喜欢鲍德里对这个题材的处理。芝诺比娅看起来哀婉动人,围绕在她身边的牧羊人显示出对女王的急切关心,有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
相比之下,大师布格罗的处理比较平淡,画面流淌着淡淡的哀伤。
鲍德里跟布格罗一样,也是法国学院派画家。他只比布格罗小3岁,从上面两幅画可以看出,他的技法和表现力也很强,名气却远不如后者大。
鲍德里还有两幅画出现在电影《最佳出价》中。
保罗·雅克·艾梅·鲍德里,《路易·塞扎尔夫人肖像》 ,1871
这两幅画画的都是马德琳·布罗汉,她是法国著名女演员,后来嫁给法国法官和作家路易·塞扎尔(Louis Cézard),成为塞扎尔夫人。
巧合的是,布格罗也有两幅作品出现在《最佳出价》中。
布罗格,《维纳斯的诞生》,1879
布罗格,《海浪》,1896
电影《最佳出价》
更更巧合的是,鲍德里还有一幅画叫《海浪与珍珠》,与布罗格的《海浪》异曲同工。
鲍德里的画是1862年所画,而布罗格则是1896年,相差34年。你更喜欢哪一幅?
我个人更喜欢鲍德里的这幅,整幅画像是蒙上了一层复古电影的滤镜。
画中人蓝绿色的眼睛,眼波流转。她像是刚刚睡醒,慵懒地伸着懒腰,在不经意间就能勾魂夺魄。
保罗·雅克·艾米·鲍德里
(Paul-Jacques-AimeBaudry,1828-1886)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y,1825-1905)
没看够?请看《最佳出价》往期回顾:
13、油画赏析——顶流爱豆,谋杀疑云
文:湛蓝
参考书目: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THE END.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不定期有福利~
点个赞和在看的人最美啦,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