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狂欢,帝国倾落

乐活   2024-11-14 22:00   江苏  

古罗马帝国是怎么毁灭的?

下面这幅堕落中的罗马人》应该能给我们一部分答案。
托马斯·库蒂尔,《堕落中的罗马人》,1847

在庄严肃穆的殿堂中,罗马人却在醉生梦死。

画面正中是一个横躺着的白衣女子,画中那么多女人中只有她衣衫完好、表情庄重,因此她是圣女的象征。

但她此时斜靠在一个男人身上,表明她的内心也开始动摇,不再坚守道德。

她也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她身后的女子就是她堕落后的模样,肆无忌惮地与男人狎昵、接吻,放纵自己的欲望。

男人们或站或坐、或躺或趴,有的无所事事、消磨光阴;有的浸泡在酒精里,大醉酩酊;有的与女人调笑取乐、纵情放荡;还有的端着酒杯向神像劝酒,亵渎神明,尽显荒唐。


也有几个清醒的人,他们在画面的边缘,对一切堕落都看在眼里。他们有人转开脸、闭上眼睛,仿佛想来一个“眼不见为净”,逃避现实。


还有两个人站着看着堕落的人们,他们其中一人单手放在胸前,表现出防御姿态,像是在告诫自己千万别像这些人一样;另一个人眉头紧蹙、单手叉腰,想喝止这一切的堕落与糜烂。

在一切众生相的上方是沉默无语的神像,它们一共有五座,应该是罗马帝国历代以来最贤明的君主: 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以及马可·奥勒留,他们一起被称为“五贤帝”。

贵族们纸醉金迷、醉酒狂欢,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神圣与堕落并存,神也无法拯救自甘堕落的人。



罗马诗人尤维纳尔 (Juvenal,约公元 55-约公元 140 年)对此痛心疾首:


“我们今日所受的苦难,源于长久和平的致命后果;比武力更具破坏力的是奢靡,它涌入我们生活中,为被奴役的世界复仇。”


“比战争更残酷的是恶习,它降临罗马,为被征服的世界复仇。”




 

这幅画的作者是法国历史画家和教师托马斯·库蒂尔,他耗时三年完成该作品。

1847年在巴黎沙龙首次展出立即引起轰动,被认为是当年展览最杰出的作品。

不仅因为画幅宏大,长7.7米、高度4.7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更在于它对现实的影射——用古罗马的衰落直指当时法国社会的危机。


当时法国七月王朝政治腐败,提倡"让富人更富",贫富差距巨大。

1846 年,法国爆发金融危机,次年又出现经济萧条。粮食价格暴涨、工业生产萎缩、大量工人失业、银行纷纷倒闭,而贵族却醉生梦死,就像画中描绘的那样。

堕落中的罗马人》面世第二年,即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被迫退位,封建专制的七月王朝被彻底颠覆。

正如画中所暗示的一样,奢靡终将走向毁灭。

《革命者攻占并焚烧水亭,1848年2月24日》


库蒂尔简直就像狼人杀里的“预言家”,然而他给人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



爱德华·马奈认识吧?他被称为“印象派之父”,而他是库蒂尔的学生之一。从辈分上看,库蒂尔算不算“印象派祖师爷”呢?


马奈的作品常常大胆颠覆传统,引来巨大的争议。这样的反叛精神也是从师父身上学来的。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1863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


那么库蒂尔为何会选择颠覆与反叛传统?一切都要从他六次落选罗马大奖说起。


罗马大奖(Prix de Rome)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奖项之一,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663年创立。

著名的学院派画家布格罗、安格尔都曾赢得该奖项一等奖。

布格罗的获奖作品就是我们之前聊到的戴黄金镣铐的女王芝诺比娅,他与保罗·雅克·艾梅·鲍德里并列第一。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牧羊人在阿拉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


保罗·雅克·艾梅·鲍德里,《牧羊人在阿拉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天使圣歌》,1881
忍不住再放一幅布格罗比较后期的作品,真的把唯美发挥到了极致。

安格尔在1801获得罗马大奖一等奖,作品是《阿伽门农的使者在阿喀琉斯的帐篷中》,讲述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场景。

安格尔,《阿伽门农的使者在阿喀琉斯的帐篷中》,1801

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三位使者来到最强英雄阿喀琉斯的帐篷中请他重新参战。

阿喀琉斯全身刀枪不入,只有脚踝是弱点,传说中的阿喀琉斯之踵的主角就是他。关于这个故事讲起来相当长,有机会聊。


可以说罗马大奖相当于当年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代表着官方的最高认可。


雅克-路易·大卫连续三年未能获奖,竟然考虑过自杀。他可是画过《马拉之死》的大神啊。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1793


由此可见,库蒂尔的对手都强得可怕。但他没带怕的,只认为自己落选是大赛举办方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问题。

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自信,当然他有资本这么觉得。他的画技法精湛,敢于创新,还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托马斯·库蒂尔,《荆棘之路》,1872

画中从左到右:裸体的老年男子、年轻男子、正在写作的人、持剑的士兵、裸露上身的驾车女子以及坐在车后的老妇人。

他们的四周布满荆棘。

这幅画讽刺了法国颓废的社会:驾车人竟然是一名妓女;前面拉车的四个人分别代表四种人:纵欲的人、涂脂抹粉的年轻人、冷眼旁观的文化人、失去力量的老兵;最右边的老妪象征着法国的未来,垂垂老矣,终将末路。


托马斯·库蒂尔,《对黄金的欲望》,1895
这幅画讽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拜金风气:前面两个女子袒胸露乳,一名提起裙子,充满渴望地看着掌握钱财的人;另一个则被桌面上的珠宝金银抓住注意力;她们后面的男人像是在兜售这两个女人;旁边还有一个人在用纸笔记录,似乎是在批判这一切。

后来库蒂尔在1873年也入选了一次罗马大奖,但只得到二等奖,一等奖才有机会去罗马的法国学院进修。

库蒂尔从此对学院派失去好感,他开始专注于技法的创新,并开设一家工作室,想培养最优秀的画家来挑战学院派。

爱德华·马奈就是其中之一,哦对了,马奈也曾被罗马大奖刷下来。


在电影《最佳出价》中,有库蒂尔的一幅作品《弗洛朗坦小姐的肖像》

可惜这位弗洛朗坦小姐除了她的姓氏"Florentin"之外,只留下这幅一袭黑衣的肖像。

托马斯·库蒂尔,《弗洛朗坦小姐的肖像》,1844

下面这幅画我感觉也很像这位弗洛朗坦小姐,发型、眼睛的形状和嘴巴都很相像。

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她是变得越来越幸福了吧,第二幅画眼神明亮、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也更具成熟韵味。
托马斯·库蒂尔,《坐着的女人肖像》,1850-1855

库蒂尔身上可以看出,艺术不仅是关于美的享受,还在于反映社会现实、启发民众。

当出版社邀请他写自传时,他拒绝了。

他说:传记是对个性的颂扬,而个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害。

托马斯·库蒂尔

(Thomas Couture,1815-1879 )

1879年,在他去世前几个月,他出版了一本绘画指南,名为《艺术方法对话》。序言里他写道:

我经常走错路,有时完全迷失了自己;但这些失败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果和光明。从失败中我变得更加坚强,虽然有些支离破碎,但勇气丝毫不减。




没看够?请看《最佳出价》往期回顾:
1、油画赏析——高贵冷艳,气场全开
2、油画赏析——激进女权,背刺女神
3、油画赏析——浪漫花神,穿越千年
4、油画赏析——神秘女郎,裸体玛哈
5、油画赏析——蛇蝎美人,少女弑父

6、油画赏析——暗杀天使,谁是英雄
7、油画赏析——形婚少女,挑战世俗
8、油画赏析——魅惑舞蹈,取人首级
9、油画赏析——两段婚姻,都是真爱?
10、油画赏析——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11、油画赏析——鉴宝大师,翻车现场
12、油画赏析——持剑贵妇,真“大女主”
13、油画赏析——顶流爱豆,谋杀疑云
14、她在床上统一了大不列颠
15、戴黄金镣铐的女王 | 好美,好刚,好喜欢


文:湛蓝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THE END.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不定期有福利~

点个赞和在看的人最美啦,笔芯❤!


湛蓝的星月
爱美人,赏艺术;读故事,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