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旧木板,如果是一般人或许早就把它扔进垃圾桶。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在电影《最佳出价》中,它呈现了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
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一个年轻女孩的肖像》,1470
果不其然,经过仔细清理和技术鉴定,一张清秀的美人脸慢慢浮现。它就是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的《一个年轻女孩的肖像》。
不过,可能出于剧情需要或者法律问题,影片中的这幅画与真迹有一些差别。
比如,最明显的要属女孩脖子上的项链,影片中是一圈,而现实中是三圈;帽子的形状和背景也不同;但是女孩的面庞几乎一模一样。
尽管如此,在影片剧情设定中它就是真迹。
别墅的两位女继承人以为自己即将得到艺术珍品,正在心花怒放之时,奥德曼一句话让她们心凉了半截。
他说这是赝品,并把理由讲得头头是道。两位女主人只能是“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没办法,在艺术品鉴定方面他就是权威,没人能、也没人敢质疑他。
就这样,明明是真迹的名画被当成复制品拍卖,由奥德曼亲自主持拍卖,起拍价2万英镑。
在拍卖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竞价,奥德曼判定由一位白胡子老头竞拍成功。然而,一位老太太提出抗议,是她先出价的。同时,其他人也纷纷说是老太太先举牌。
无奈之下,奥德曼只能宣布老太太得到这幅画。
事后,奥德曼对白胡子老头大发雷霆,怪他动作太慢。原来这两人早就串通好,由白胡子老头出面替他拍下这幅画。
这样,他便可以仅以9万英镑的价格购买这幅价值800万英镑的真迹。
这颇具讽刺意味,奥尔德曼作为一位古董艺术鉴定师,凭借其顶尖的专业知识欺骗了无数人,从而为自己谋得了大量油画真品。
他辜负了很多人的信任,最终他也被信任之人所骗,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即使是最精明的专家也可能被自己的贪婪和虚荣蒙蔽双眼,最终自食其果。
这也是一种天道好轮回,报应不爽吧?
说完这个故事,下面介绍故事中提到的艺术家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提到的16世纪赝画师薇莉安缇(Veliante)为电影虚构,现实中并不存在。
佩特鲁斯是15世纪佛兰德斯画派的画家。他的名字虽然不如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那样家喻户晓,但绝对在北方文艺复兴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擅长通过细致的画作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像在破解一桩桩艺术谜案。
比如,下面这幅《圣埃洛伊的金匠铺》,这是北欧第一幅表现“道德主题”而不仅仅是纯宗教主题的画作。
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圣埃洛伊的金匠铺》,1449
画面展现了一对情侣到金店购买金戒指的场景。准新娘的手指向比较轻的戒指,代表她更注重戒指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世俗价值。
好比现代人结婚选钻戒,有些人会喜欢大钻戒,也有人觉得“钻石大小无所谓,情真最重要”。
对新娘的选择,其余两个人神态各异。准新郎在仔细看着金匠手中的天平,仿佛在怀疑他会不会缺斤少两。
而金匠则有一些惊讶,大概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不在意戒指轻重的新娘吧。
据考证,这位金匠名叫圣埃洛伊,全名圣埃洛伊斯(Saint Eligius)。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金匠和宗教人物,被认为是金匠和工匠的保护神。
这幅画还被认为是最早将线性透视法运用于室内场景描绘的作品之一。
画家精心描绘细节,器皿的光泽、珠宝的莹润,一切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一下子把我们带到15世纪的一家金店内。
不仅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的画很神秘,他本人的身份和经历也是一团迷雾。
好几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一个匿名人物;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没有确切的记载。
相传他是扬·凡·艾克的学生也一直没有得到过证实,但他的早期作品与扬·凡·艾克的风格非常相似。之后,他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风格。
随着画笔的轻轻一挥,15世纪的人物被永远定格在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的画布上。
他曾说过“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映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不仅是画作,电影故事亦如是。
在这些画作和故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真正力量。
没看够?请看往期回顾:
文:湛蓝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内容:https://m.allhistory.com/ah/article/5df8b09161239b0001ca6f4f
THE END.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不定期有福利~
点个赞和在看的人最美啦,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