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 | 何仑:车企海外投资,最好悠着点

汽车   2024-10-12 21:33   安徽  

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挑战到底有多大?

文 | 何仑

最近,中国电车出口接二连三受阻,于是,车企绕过出口限制,在海外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电车,成了热门话题。但在各种热议中,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挑战到底有多大,却少有议论。
本期智库说,对话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何仑。
何仑
智库君:记得去年9月,您在欧盟对中国电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第一时间就说,中国车企应在欧洲建厂,而且“要趁早”。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仑:我不再认为“趁早”是个好主意了,主要是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争端不断加剧,美欧已经把国家安全视为对外经贸关系的首要因素。美国将禁售使用中、俄软件或硬件的智能联网汽车,德国、英国宁愿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冒双边经贸关系恶化的风险,也要对5G网络中的华为和中兴设备限期拆除,法国也采取了相关的限制措施,这类措施进一步扩展到汽车智能网联和智驾领域恐怕难以避免。
遗憾的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和与此相关的国家安全问题对中国汽车出口和海外投资的影响,被我们不少企业、专家所忽视,或不愿意正视,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中国车企无论是出口,还是海外投资,都要对这类风险做好评估,准备好相应的对策,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损失。以往,这样的经验、教训并不鲜见。
智库君:最近有专家说,美国拟禁止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网联汽车软硬件,是要割裂世界汽车产业,祸害全球汽车产业,所以各国同行要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这一举措。您怎么看?
何仑:两年多前,经济学家李晓出了一本书,名叫《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提出全球化本身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现阶段我们经历的是“全球化分裂”,而不是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或反全球化。
他认为,主要大国在价值观、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分裂或对立,大国的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诉求之间发生严重脱离或分裂,主要体现在“规则的分层化“和”范围的区域化“,加上地缘政治争端恶化,这种“全球化分裂”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问题是,全球化在分裂,汽车产业能独善其身吗?
实际上,近几年西方国家开始在各种场合特别强调加强与有“共同价值观”的“志同道合者”合作,这当然不是说着玩的,或庸俗的抱团取暖,而是认真的。
虽然我们看到一些西方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听政客们的那一套,照样加大对中国投资,正在身体力行地反对美国的这类举措,但一旦形势所迫,他们还是要最终做出对我们不利的选择,正如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典的电信运营商们对华为、中兴设备已经做的那样。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欧盟一方面对中国汽车加税,另一方面计划取消向日本汽车征收关税。这分明是在以意识形态的志同道合和遵守既定游戏规则为准,重新划定朋友圈。
还有,俄罗斯开始大幅提高进口车报废税,目标显然直指中国汽车,因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61%!你总不能说这是俄罗斯配合美国“割裂世界汽车产业”吧?
智库君:有媒体说,比欧盟加税更狠的,是俄罗斯;“没有永远的朋友”;我国拒绝技术输出,俄就逼中国车企在俄花钱;助俄“度过难关后”,俄反手就加税等等。对这类抱怨您怎么看?
何仑:这就是我们很多人长期以来最擅长的单向思维定式,老毛病:遇到纠纷,只想着错都在对方,要么就是对方的阴谋,自己没有任何不是,自认为比窦娥还冤,把自己搞得像一个被迫害妄想症患者。
实际上,中国汽车目前已经占到俄罗斯汽车市场的61%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今年俄罗斯汽车排行榜前12名全都是中国制造。
我们那些车企和媒体狂欢、自嗨之余想过没有,人家俄罗斯再不济也是传统汽车生产大国,还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你都快把人家市场垄断了,钱都让你赚走了,人家会怎么想?人家该不该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你对此就一点感知、准备、预案都没有,以为可以长此以往或更进一步吗?换了是你自己,面对这种现实和前景,你会怎样做?三四十年前,当我们自己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是怎么做的?
总以这种心态和别人打交道,还能有多少朋友?国产电车被那么多市场围追堵截,原因很多,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想想是不是自己作的?回忆一下在其他行业有过多少类似的情况?
智库君:除了刚才谈到的问题外,还有哪些原因让您从中国车企海外投资“要趁早“的观点上退缩了?
何仑:我曾经多少有些相信中国电车在技术、设计、品质上已经遥遥领先,有资格在海外市场上大展拳脚了。
但经过今年以来持续不断的仔细观察,还有驾乘体验,我感觉所谓的遥遥领先不过是浮云。
在国内,有那么多的电车自燃、智障、黑屏、断轴、刹车失灵、生锈事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却要限制报道,重点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要是在欧美市场上玩这一套,肯定会倾家荡产。
智库君:但据我所知,中国电动车对欧洲出口已经累计超过了60万辆,但没听说哪辆车自燃了。这是怎么回事?
何仑:这听起来像是件好事,但它的另一面也让人很受伤。问题很简单,如果一个品牌在国内卖的车总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一出口到欧洲,就没事了,为什么?答案无非是两个:要么是欧洲人对这类问题无感,要么是出口到欧洲的车比国内卖的标准要高。国人最恨跨国车企在产品和服务上搞双标,歧视中国人,现在轮到我们的自主品牌搞吃里爬外的逆向双标了?
当然,出口到欧洲或在欧洲进行本土化生产的中国电车,都必须满足欧盟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跨国车企向中国出口或在中国生产汽车也要满足中国标准,这是由不同市场的用车环境和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决定,是另一类型的双标,而前面说的自燃、智障、黑屏、断轴、刹车失灵、快速生锈等问题,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符合标准的。这样的话,问题就成了我们的标准在执行中出了大麻烦,使车企得以蒙混过关。
但在欧洲,你是混不过去的,必须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按欧盟的标准和规矩办事,绝不能照搬国内那一套。
智库君:这样的话,中国电车要在欧洲生产,成本会不会很高?
何仑: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在我看来,在国内遥遥领先的智驾、智舱技术到了这里,基本上是要推倒重来的,还要受到国家安全、用户数据保护问题带来的各种限制,已经没啥优势可言。
国产电车最大的优势其实只有价格,而这种价格优势的底座又是亏损,或许只有比亚迪除外。换句话说,我们的电车即便是在国内这种超低成本的环境中生产,综合成本已经高于售价了,要是拿到欧洲这种高成本的市场上来生产销售,成本只会更高。
你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电池自燃,就要强化电池包的结构和管理系统,否则,出了问题就可能致命;你要把那些“遥遥领先“的智驾和智舱系统拿到欧洲去,就要根据欧洲的用车环境、驾驶者习惯和需求进行本土适应性二次开发和长时间反复测试,还有认证,而欧洲没有我们这里成群结队忠诚免费的小白鼠,供你试验,倒贴的更没有;你还必须满足欧盟的原产地规则,整车制造成本综合本土含量要达到40-55%;你必须遵守当地的劳工工资标准、加班限制,那里没有国内这种丰富廉价的人矿资源,没有国内动辄不惜代价”大干100天“的企业文化,也没有宽松的法律环境和温柔的工会,容你把人工成本降到底线之下;你的产品出了问题,无论是产品设计、质量,还是涉嫌抄袭、剽窃,别指望有关部门、媒体会护着你,受害车企、用户会怕你、放过你,让你免于巨额赔偿;你的企业出了问题,无论是环境污染、各种事故,还是劳资纠纷、涉嫌腐败等等,官方、媒体、环保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利益相关的当地居民,都会找上门来跟你讨说法、算账……
这一切都是不会是免费的午餐,都是要花大钱的。你要算个总账,看看把这一切都做好预计要花多少钱,综合成本到底会有多高,产品预期的售价能不能覆盖掉这些硬性的、软性的、现实的、潜在的、未来的成本,还能有一些盈利。
把这笔帐算好了,把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搞清楚了,包括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的风险也想好了,你再来决定是不是要在欧洲投资建厂。
当然,如果你不过是想在欧洲建一个据点,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用来倒腾资金,或为自己留一条后路,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智库君:您说到去欧洲投资建厂,要面对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的风险和挑战,遥遥领先的技术优势也没了,成本优势也很成问题,像是基本上把在车企欧洲建厂给否了?
何仑:否定不敢说,而且说了也没用。我只是把去欧洲投资建厂的风险和挑战强调一下,希望企业悠着点,把相关的功课做好、做足。至于这种投资可能带来的好处,有的是人大谈特谈,不缺我这一嘴。
关键是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有实力的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建厂,或者收购一家根基不俗的当地车企,充分利用当地现成的资源,来分担风险、应对挑战。这话我一年前就说过。
10年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有句名言:吉利不惧外资控股整车合资企业,因为,没有中方伙伴的帮忙,外国汽车公司无法获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变得举步维艰。
如今中国车企在欧洲面对的挑战要更加复杂,搞定政府关系远远不够,因为当地政府的权力很有限而且分散,还必须搞好与媒体、民间组织、当地居民、供应商、经销商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这就更离不开当地合作伙伴帮忙。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吴松泉:是时候制定国家顶层汽车战略了
智库说|郑赟:2030年东南亚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38%
智库说|沈进军欧洲归来,与西班牙方面沟通最多的就是互惠互利
梅松林论车|上汽大众,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智库说 | 吴松泉:飞行汽车发展六大制约与瓶颈
智库说|何仑:车圈三大歪风邪气源自“走火入魔”的互联网迭代思维
智库说 |合围Model Y,“五大门派”今晚聚齐!
智库说|刘小稚:并购海外工厂最大的优势就是快
智库说|《台州宣言》虽迟犹至,吉利应该学习特斯拉和比亚迪!
智库说|金伟华:欧洲车厂,从失速到找回原本节奏
智库说 | 何仑:车圈第二大歪风邪气——只要颜值,不要脸
智库说|不能用“智能化”的名义拉踩燃油车
智库说 | 安庆衡:直面内卷,有序竞争
智库说 | 何仑:车圈第一大歪风邪气——要速度,不要命
智库说|大众关闭德国工厂,不能简单判定欧洲电动化转型失败
智库说 | 董扬:美国也在推进车路协同
智库说 | 何仑:中国汽车进入“某”时代?
智库说 | 蔡蔚:分享一个价值过亿电驱技术开发经验
智库说 | 吴松泉:四大问题制约汽车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库说|“引望”最大的挑战是华为的合作理念
智库说|引望迈开一大步,距离“宁王”还有漫漫征途
智库说 | 董扬:发展碳化硅芯片正当其时
智库说 | 何仑:电车的自燃与自残
梅松林论车|“王晓秋+贾健旭”组合,当务之急是设立合适的战略目标
智库说|反思极氪“背刺”老车主
智库说 | 刘小稚:上汽通用,小打小闹的改革肯定不行!
智库说 | 董扬: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智库说|金伟华:要让供应商赚到钱,才能陪车厂在全球跑马拉松
智库说|上汽奥迪logo风波,大胆创新还是无奈之举?
智库说 | 董扬: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三点理由
智库说|销量“周榜”里的秘密,蔚来、理想为何分道扬镳?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蔚来|左延安:有芯有魂,情理之中,成本之外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吴松泉:传统汽车合资企业亟待实现四个转变
智库说 | 董扬:低空经济也是汽车产业的机会
智库说|郑赟:泰国的日系车天下将被撼动?
智库说 | 何仑:避免换道翻车,“油电同权”要倒计时了
智库说 | 吴松泉:“卷”的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智库说|安庆衡+张君毅:反思武汉无人车事件,自动驾驶不进则退
智库说|朱西产:人车同权,无人驾驶汽车应赋予人类驾驶员相同的路权
智库说|刘岱宗:自动驾驶引发“阵痛”无法避免,谨慎大规模推进是关键
智库说|郑赟:欧盟反补贴关税,让中国车企对目标市场更加明确
智库说|吴松泉:着眼于“四个强化”,建议尽快启动氢能高速示范
智库说|张君毅:欧盟反补贴关税只是开始,中国车企应退出盲目竞争
智库说|刘小稚:上汽,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智库说|张君毅:上汽换帅,止血以稳固,变革以发展
智库说|安庆衡+左延安:员工收入和供应链不能“卷”
智库说 | 付于武:再不纠正“卷”就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
智库说 | 再出发,夹缝中的领克需要被看见!
智库说 | 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
智库说 | 吴松泉: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意义重大且紧迫
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智库说|郑赟:面对“内卷”,中国车企需要全球视野
智库说|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
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
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
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是资深汽车财经媒体人聚合业内专家,联手打造的第三方独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