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能走多远关键在于市场和AI技术轨线能否最终交汇。
在不断试错与反思中,如今的小鹏彷佛找到了造车的“感觉”。
11月6日,以“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小鹏AI科技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小鹏董事长 CEO何小鹏首次以全球直播的形式,向全球用户分享小鹏AI体系,包括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板块的创新技术及成果,并首次披露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之所以选择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举办地,因为这里曾是何小鹏的母校。此番重返母校,何小鹏满怀感恩。正是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期间,他目睹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无到有,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怀揣着同样的初心与梦想,在过去的十年里小鹏汽车在智能汽车、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多个技术“无人区”展开了积极探索。造车十年,荆棘丛生,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何小鹏很有感慨,“非常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在这里涌现了一批杰出校友,比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等等,正是他们把萌生于校园的科技火种撒向世界。” 实际上,针对组织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小鹏汽车一家需要面临的新课题,众多海内外优秀的大企业也曾在此问题上遭遇失败,不过,面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分析仅浅止于官僚主义、傲慢自大,或是“风险规避”的企业文化等简单的理由。此外,在遇到电动技术这一颠覆性技术时,早些年的小鹏汽车也是认识不足,因为技术变革相对于企业能力的规模和深度,将更能决定哪些企业能够安然渡过某次技术变革浪潮,显然,之前的小鹏汽车内部团队能力建设并未准备好。事实也是如此,小鹏汽车也为管理、认识不足付出了代价。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小鹏汽车全年销量分别为2.70万辆、9.81万辆、12.07万辆、14.16万辆,截至2024年10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2.25万辆,销量虽然在不断取得增长,但并未跑赢大盘。2023年财报显示,小鹏汽车营收306.8亿元,较2022年的268.6亿元,上升14.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280.1亿元,但全年的毛利率仅有1.5%,全年归属净利润-103.8亿元,2022年该数字为-91.39亿元,亏损持续扩大。从营收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小鹏汽车的全年营收水平与蔚来汽车(556.2亿元)、理想汽车(1238.5亿元)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进入2024年,小鹏汽车汽车业务表现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总收入为14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亿元增长61.2%,营收虽有大幅增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24年6月30日,净亏损为26.5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51.4亿元大幅收窄48.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小鹏汽车的销量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2021年和2023年,销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这表明小鹏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逐渐增强,但增收不增利,几乎是造车新势力的“硬伤”。历经多年的挫折与失败,在重新审视自己之后,如今小鹏汽车似乎找到了“灵感”,做自身更加擅长的事,未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AI领域,各大业务板块均以AI为载体,重新梳理企业的商业模式,意图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华汽研究院认为,在这一赛道上何小鹏能走多远,关键在于市场和AI技术轨线是能否最终交汇。小鹏汽车在电动技术和AI技术这两条技术曲线上,已然有了新的认知。
电动化拉开了汽车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助推器,当众多造车企业的出局,“互联网”的光环褪去,企业管理者开始反思,到底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
相比燃油车,电动技术作为颠覆性技术,的确给汽车性能带来质的飞跃,然而随着企业对技术的理解逐渐加深,控制力逐渐加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技术改进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在成熟阶段,这项技术将逐渐接近渐近线上的自然或物理极限,其结果就是—人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是更大的工程投入才能实现技术上的改进。
面对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企业需要判断,电动技术接近物理极限了么?参照燃油车技术百年发展,似乎电动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提供有价值产品和服务,因此大部分企业无力承担电动技术发展的巨大成本。
此刻,小鹏汽车已然意识到该问题,当电池技术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用户长途痛点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就需要找到新的动力解决方案,而新推出“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成为了小鹏新选择,该体系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了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运行噪音仅为1dB),以及AI电池医生和AI动力功能。
注意上述动力体系更多聚焦在充电、电控、电机领域,显然小鹏绕开了电池技术,小鹏汽车将产品战略重新调整为时刻与客户的需求保持步调一致,紧跟每一轮竞争基础的变革浪潮。
那么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到底在哪里?也许是受到特斯拉的启发,何小鹏将目光转移到了AI领域。对比汽车变革时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更为快速,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仅用了三十年左右。
那么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到底在哪里?也许是受到特斯拉的启发,何小鹏将目光转移到了AI领域。对比汽车变革时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更为快速,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仅用了三十年左右。
AI是否会成为颠覆性技术改变汽车产业,答案尚未可知,但其具备显著的颠覆性特征,即当出现性能过度供给,而且颠覆性技术开始冲击主流市场的薄弱环节时,颠覆性技术通常都能取得成功。因为根据用户购买等级的原理,颠覆性技术满足了市场对功能性的需求,而且它相比主流产品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可靠、更便捷。
目前来看,在AI汽车业务,小鹏汽车围绕“三电”、智驾、智舱三大领域,并发布了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小鹏天玑AIOS等全新技术方案。
按照何小鹏的理解,AI汽车得以发挥智能化优势的前置条件,而其并没有将产品至于虚无化的定位,将AI技术深入到操作系统、芯片、制造等产业价值链中,尤其是在AI机器人领域突破。
在何小鹏看来,AI机器人将是第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交通工具,是未来出行探索的重要一环。他表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要有AI能力、芯片研发、硬件开发能力。同时,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而在汽车领域,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的时间里,小鹏汽车会用‘一车双能’的方式,逐步将电动变成‘电动加上超级电动’,把两种能源方式组合带给客户。所以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AI汽车里,把AI和能耗管理都做到行业领先,把‘一车双能’这两种化学能源做到组合使用。”
企业在构建自身竞争内核的同时,如何将技术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成为首要课题。在此次发布会中,何小鹏清晰描述自己的思考与企业商业模式。该体系以AI大模型为核心,涵盖了自研的云端和车端大模型、面向大模型开发的AI芯片和底层架构。值得关注的是,小鹏云端大模型与Open AI训练框架同源,拥有车端大模型80倍的参数量,相当于以人类80倍脑容量对云端大模型进行实时训练。小鹏汽车通过将云端大模型蒸馏到车端的形式,有效提高车端大模型的上限,从而让用户拥有平均“每2天一迭代”的智驾体验。智驾竞赛正在云端展开,实际上也对车端高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匹配这一需求,以及解决公版芯片大量通用算力被浪费的问题,小鹏汽车决定自研芯片。该芯片广泛应用于小鹏汽车的三大板块,即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据悉,今年10月,小鹏的图灵AI芯片已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仅用40天就完成了多达2791项功能验证。然而,这并未代表小鹏AI技术水平足够成熟,之所以将技术应用到上述领域,也是在不断寻求技术验证,从而实现技术迭代。在此之前,AI技术一定会面临“未可知营销”,因为没有人—不论是企业,还是客户能够在真正使用之前了解颠覆性产品是否能够投入使用,怎样使用,或者使用量有多大。一些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在其他公司切实找到相关市场之后再行进入。但考虑到颠覆性技术技术的领先者能够建立起巨大的先发优势,建议面临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管理者应走出实验室和跟踪调研小组调研,利用以发现为导向的方法进入市场,直接了解有关新客户和新应用领域的知识。小鹏汽车在AI技术领域的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小鹏AI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工作。未来,小鹏AI机器人还将进入销售门店、办公室、家庭等场景,深度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目前小鹏汽车第一个想把AI做好,包括AI汽车与机器人,第二把希望寄托于只把规模做好就有更高的利润的逻辑,在以前可能成立,但现阶段不成立,规模越大不代表毛利就更好,例如,自动驾驶中的AI鹰眼,如果只考虑中国,只考虑部分的区域想把自动驾驶做好,还是有可能。如果考虑全球所有的区域都做好,用以前的逻辑,那测试费、数据费、认证费都很高,所以一定要从规划层、计划层、架构层、平台层去思考。”何小鹏表示。在科技日发布会现场,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将从欧洲起步,以科技为导向,将中国的智能化带往全球。”与此同时,2025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将范围扩大至60个国家和地区。显然,面临国内激烈的竞争,何小鹏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或业务理念对于某些先入者来说是颠覆性策略,但是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延续性的改良时,那么企业应该退回到计划阶段。企业需要找出一个能在目标市场对所有先入对手给予颠覆性打击的机会,否则,连试都不要去试,是在打一场必输之仗。绕开了国内市场,小鹏汽车将重心放在欧洲的考量即源于以上原因,正如何小鹏所言,在欧洲市场小鹏汽车敏锐地洞察到当地用户对于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关注,对先进出行技术的热爱不分国界。如今,在海外市场布局,小鹏汽车也有了一定基础,早在2020年12月,首批小鹏G3在挪威正式交付,让小鹏汽车成为首个向欧洲用户交付中国智能汽车的品牌。进入2024年以来,小鹏出海2.0战略加速,截至目前已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145个海外售后服务点。而在欧洲市场,小鹏汽车备受用户青睐,位列今年1-9月中国纯电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出口销量排名第一(售价4万欧元以上车型)。目前来看,小鹏汽车海外营销策略与其他企业不同,通过单点城市的验证,进行市场洞察,了解用户并强化产品认知后再扩大规模。“小鹏汽车会在海外建更多的研发团队,把中国平台化做好,在平台化的基础上做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做到全球市场,而不是做定向的开发。这是我们在海外的科技差异,按照全球视角然后长线布局,多赢的逻辑。”何小鹏表示。一般来说,人们不愿意轻易作出改变尤其欧洲消费者。因此,在企业的创新研究中,任何市场级别和应用领域的客户,对产品改良功能的利用程度都是比较平缓的。在这种稳定的基础上,想要让客户优先完成过去并不关心的任务,胜算是极低的。客户不会因为有一个新产品出来了就“改变任务”。新产品只有致力于更好地帮助客户完成现有任务,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此外,在尝试为新产品建立可靠业务模式的过程中,管理者们常常不得不量化市场机遇,而用于辅助这方面决策的数据又往往建立在产品属性、客户结构和假想的潜在客户消费心理之上的。真实客户需求和辅助产品开发的数据往往并不匹配。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将其创新方案定位在了根本不存在的目标市场中。弄清楚哪些是需要完成的任务,比贸然定下立足点更为重要。只有坚持紧密围绕在“任务”周围进行改良,同时创立具有针对性的品牌,才能让客户知道什么情况下该选择谁的产品,才能让破坏性产品稳稳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基于以上思考,在对企业战略重新构思和部署后,何小鹏也是充满信心:“2025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将范围扩大至6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车企和其他制造企业,在走向全球市场时,都应该和当地共赢,帮助自己获得更大的价值,我常说开放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共赢,期望在未来10年有更多的中国厂商走向全球,成为全球知名品牌。”顺势而为,做自身更擅长的事。以往总有以一种论调,小鹏汽车一直模仿并没有核心技术。在华汽研究院看来,盲目复制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无疑是危险的,重复别人的成功并不等于单纯复制别人的“特性”,而是要了解“如何”获得成功,要创造新成长,最好就是密切关注环境变化,这样才能了解自己应该在何时改变策略,以及为什么改变策略,在其他企业还没看清形势之前就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