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郑赟:2030年东南亚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38%

汽车   2024-10-09 21:25   安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 | 罗兰贝格

近日,由中国科协、海南省人民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将以“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为主题,旨在与全球汽车产业各参与方一道,共促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受邀参加,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经验分享与东南亚新能源市场展望”分享深度洞见,并与与会嘉宾就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在大会上发表演讲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成功经验为东南亚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东南亚地区作为全球下一波新能源发展的潮头,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与东南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有望共同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

1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经验

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阶段回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驱动要素。1.0时代,即2020年之前,产业主要依靠政策驱动,销售依赖于补贴和授权政策,产品表现尚待提升。进入2.0时代(2021-2030年),市场开始成为主要驱动力,新能源销量由产品和需求共同推动。展望3.0时代,即2030年后,预计纯电车将领先市场。随着关键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其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地位将不断巩固,而混动则作为补充存在。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710万台,2035年将攀升至3,090万台;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将分别达到75%和90%,成为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能源形式。

在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领先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核心技术优势巩固地位。预计未来市场将更加集中,尾部企业面临淘汰,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新能源用户需求与行为转变

  • 用户心智的转变:新能源乘用车用户更加重视品牌的“电感”形象,即能够代表电动汽车特性的品牌特质。新势力品牌以其创新形象和互联网基因,在用户心中占据了优势地位。罗兰贝格用户调研显示,新能源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明显纯电基因的品牌,这表明用户心智正在向新能源倾斜,而新势力品牌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成功塑造了用户心智。
  • 产品需求的升级:新能源用户对产品的关注点正从传统的外观和内饰转移至三电系统、安全性和驾控体验等。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用户对智能化功能的关注度显著上升。这反映了用户对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整体性能有着更高的期待,品牌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渠道选择的演变:高线城市的新能源消费者已经逐渐习惯了直营服务体验,他们更看重品牌直营、价格透明和专业服务。相比之下,低线城市的消费者可能更依赖于传统的经销商体系和口碑推荐。这表明,品牌需要根据不同市场层级的消费者需求,采取灵活的渠道策略。

新能源模式创新应运而生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重构的用户需求,各家主机厂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当前,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各大品牌竞相探索新的营销和服务策略。从直营模式的兴起到智能化、电动化的深入,整个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创新趋势,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2 中国乘用车后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中国乘用车后市场的价值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市场还呈现出价值链整合、连锁品牌扩张和O2O模式兴起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要求后市场参与者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提升竞争力。
新能源趋势下的后市场价值结构重塑

在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过程中,用户维保需求正在发生快速转变——发动机部件和机油的需求将随着内燃机系统的淘汰而消失,预计这将导致电动车后市场价值减少约36%;与此同时,轮胎和电动传动系统的价值得到提升。此外,由于电池尺寸的增大提高了对冷却系统的要求,电池检查和维修的价值增加。这些变化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演变,后市场的价值细分正在重新定义。

中国乘用车后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中国乘用车后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三大核心趋势。首先是后市场玩家竞相进行垂直价值链整合,以建立竞争壁垒。参与者通过延伸至上下游环节,最大化协同效应,行业领导者的优势逐步拉开。其次,独立后市场门店整合增多,连锁企业以标准化服务加速扩张,持续收编独立后市场门店,通过系统化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以及打造品牌和在线流量,提升客户留存。最后,随电商渗透,O2O模式在汽后市场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汽后电商渗透率不断提高,价格在线可查,价格透明度提升,线下即刻安装满足实时需求,就近享受便捷服务,支持多种线上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3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展望

东南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约38%(与中国不同,东南亚市场新能源汽车包括BEV、PHEV和HEV)。这一增长得益于区域内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罗兰贝格预测表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主要市场尤为突出,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

东南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增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在起步阶段,政府通过补贴政策促进销售,并制定积极目标引导市场转型;增长阶段则以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为特征,电动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宣布投资计划,市场开始逐步摆脱对政策激励的依赖;成熟阶段则是由产品供需双方共同驱动,电动汽车产品不断改进并与燃油车车竞争,加速替代进程。目前,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处于早期阶段,但潜力巨大;新加坡政府的推动力度大;泰国则是该地区的电动汽车先驱,已经设定了明确的本地化生产目标,并实施了激励计划。

东南亚汽车后市场格局

东南亚的汽车后市场呈现出高度分散的格局,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独立玩家在普通、高端和豪华车市场的售后服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燃油车辆的高度关注依然持续。普通汽车后市场由大型独立后市场和多品牌市场特征主导,这些市场因价格优势和易于接触供应商而受到客户的青睐。相比之下,高端和豪华车市场则更多地依赖授权经销商,这与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有关。

东南亚后市场价值链的重构

东南亚汽车后市场正经历着价值链的重构。整个地区的后市场参与者普遍分散,且通常在高度独立的细分市场中运作,合作伙伴关系有限。以印尼市场为例,其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其汽车后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层级——从制造到分销,再到零售,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价值链。另外,主机厂授权网络、多品牌企业和独立后市场(IAM)网络并存,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功能。而东南亚各国可以借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发展中的模式,如垂直价值链整合、连锁品牌的扩张和O2O模式的兴起。

4 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行者,中国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疑对东南亚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东南亚各国在吸收和融合这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市场需求,定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期待东南亚在新能源的浪潮中绽放异彩。

本文基于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往期链接:
智库说|沈进军欧洲归来,与西班牙方面沟通最多的就是互惠互利
梅松林论车|上汽大众,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智库说 | 吴松泉:飞行汽车发展六大制约与瓶颈
智库说|何仑:车圈三大歪风邪气源自“走火入魔”的互联网迭代思维
智库说 |合围Model Y,“五大门派”今晚聚齐!
智库说|刘小稚:并购海外工厂最大的优势就是快
智库说|《台州宣言》虽迟犹至,吉利应该学习特斯拉和比亚迪!
智库说|金伟华:欧洲车厂,从失速到找回原本节奏
智库说 | 何仑:车圈第二大歪风邪气——只要颜值,不要脸
智库说|不能用“智能化”的名义拉踩燃油车
智库说 | 安庆衡:直面内卷,有序竞争
智库说 | 何仑:车圈第一大歪风邪气——要速度,不要命
智库说|大众关闭德国工厂,不能简单判定欧洲电动化转型失败
智库说 | 董扬:美国也在推进车路协同
智库说 | 何仑:中国汽车进入“某”时代?
智库说 | 蔡蔚:分享一个价值过亿电驱技术开发经验
智库说 | 吴松泉:四大问题制约汽车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库说|“引望”最大的挑战是华为的合作理念
智库说|引望迈开一大步,距离“宁王”还有漫漫征途
智库说 | 董扬:发展碳化硅芯片正当其时
智库说 | 何仑:电车的自燃与自残
梅松林论车|“王晓秋+贾健旭”组合,当务之急是设立合适的战略目标
智库说|反思极氪“背刺”老车主
智库说 | 刘小稚:上汽通用,小打小闹的改革肯定不行!
智库说 | 董扬: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智库说|金伟华:要让供应商赚到钱,才能陪车厂在全球跑马拉松
智库说|上汽奥迪logo风波,大胆创新还是无奈之举?
智库说 | 董扬: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三点理由
智库说|销量“周榜”里的秘密,蔚来、理想为何分道扬镳?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蔚来|左延安:有芯有魂,情理之中,成本之外
梅松林论车|美国汽车市场也要引进一条“大鲶鱼”
智库说|吴松泉:传统汽车合资企业亟待实现四个转变
智库说 | 董扬:低空经济也是汽车产业的机会
智库说|郑赟:泰国的日系车天下将被撼动?
智库说 | 何仑:避免换道翻车,“油电同权”要倒计时了
智库说 | 吴松泉:“卷”的底线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智库说|安庆衡+张君毅:反思武汉无人车事件,自动驾驶不进则退
智库说|朱西产:人车同权,无人驾驶汽车应赋予人类驾驶员相同的路权
智库说|刘岱宗:自动驾驶引发“阵痛”无法避免,谨慎大规模推进是关键
智库说|郑赟:欧盟反补贴关税,让中国车企对目标市场更加明确
智库说|吴松泉:着眼于“四个强化”,建议尽快启动氢能高速示范
智库说|张君毅:欧盟反补贴关税只是开始,中国车企应退出盲目竞争
智库说|刘小稚:上汽,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智库说|张君毅:上汽换帅,止血以稳固,变革以发展
智库说|安庆衡+左延安:员工收入和供应链不能“卷”
智库说 | 付于武:再不纠正“卷”就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
智库说 | 再出发,夹缝中的领克需要被看见!
智库说 | 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
智库说 | 吴松泉: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意义重大且紧迫
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智库说|郑赟:面对“内卷”,中国车企需要全球视野
智库说|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
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
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
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是资深汽车财经媒体人聚合业内专家,联手打造的第三方独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