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希腊2:迈锡尼,特洛伊战争统帅阿伽门农的命运

旅行   2024-10-08 11:48   北京  

被传说的阿伽门农金面具

就像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比真实的历史更为中国人熟知一样,希腊神话也远比历史流传更广。美女海伦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传说中希腊联军统帅就是阿伽门农(Agamemnon),古希腊神话中迈锡尼的国王。

迈锡尼很长时间被认为只是荷马史诗传说中的城市,只到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19世纪的挖掘才得以令其重见天日。实际上在公元前的第二个千年中,迈锡尼是希腊文明中最重要的城市,所代表的文明被称为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


人类社会的古代文明,不约而同地遭受了周围蛮族的入侵,遗憾的是,在人类最初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多是野蛮战胜文明。两次席卷文明中心的大规模入侵浪潮,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第二次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到1100年之间,除中东外,其他文明均毁于这两次入侵。摧毁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正是迈锡尼。

印欧语系的亚该亚人在公元前20世纪最早开始侵入希腊。亚该亚人主要是手执青铜武器的战车兵,其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米诺斯文明的克里特岛人。但到公元前1600年时亚该亚人已经吸收了米诺斯文化,并在从色萨利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伯罗奔尼撒半岛距离克里特岛最近,所以其文化发展最先进。迈锡尼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心,那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明即以其名字命名。

迈锡尼人仿效克里特岛人,面向海洋建立起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海军,进行劫掠或商业活动,并在罗得岛、塞浦路斯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建立了基地。他们瓦解了克里特岛在地中海的霸权,公元前15世纪时他们劫掠了克里特岛。岛上的城市,包括都城克诺索斯,均被攻占、摧毁,使得伟大光辉灿烂的米诺斯文明到公元前1150年时实际上已经被灭绝。同一时期迈锡尼文明发展到顶峰。

△ 迈锡尼时代重要城邦 


迈锡尼考古遗址


此行第十三天,一早游览过纳夫普利翁城堡后,驱车二十多公里来到迈锡尼考古遗址,头一回遇到游客密集。如今迈锡尼考古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因距离雅典较近,成为热门景点

很远就能看见山头上的迈锡尼古城遗迹,日头挺晒,不过比起纳夫普利翁城堡平缓且低矮,游客中老人居多,走上去并不很费力。

城堡被巨石构筑的城墙环绕,城墙最宽处达到14米,正是这种巨石城墙才能一直保存至今。

与米诺斯文明的城市不同,迈锡尼的城市都有牢固的防御工事。通常国王和贵族居住在山顶城堡里;而平民的住房则建在城堡外,遇到危险时便躲入城堡。

检票后很快就到了主入口狮子门,这是迈锡尼最著名的景观,大约建于公元前13世纪,两千年前的旅行家保萨尼亚斯(Pausanias)曾经访问过这里,并记录了狮子门等建筑。

三千两百多年前的建筑,两千年前有文字记录,今天仍然屹立在眼前,怎不令人激动?

狮子门由四块巨石构成,形成一个高3.1米、宽3米的洞口,巨石之间未采用砂浆粘接。门楣是一块重约12吨的三角形巨石,上面有狮子浮雕:两头狮子分立米诺斯柱左右,前腿登上柱子的基座。狮子的头部遗失,可能由青铜制成。当年的木城门应以青铜加固,今天在门槛和门楣上仍然可以看到用来固定门扇的凹槽。
△ 威廉·多普菲尔德在狮子门,1891年

迈锡尼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两个墓圈。进入狮子门后的右侧是墓圈A,建于公元前16世纪,直径约28米,以双层石板壁环绕。墓圈内有六个竖井墓,当年上方可能覆以土堆,并竖起石碑,石碑上雕刻着狩猎场景。墓中一共葬着9名男子、8名妇女和2名儿童。

1876年11月,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墓圈A”发现的墓葬品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大量的金银首饰、五个黄金面具、华丽的青铜武器、珍贵的餐具和礼器,以及用琥珀、青金石和彩陶制成的奇珍异宝。这里埋葬着迈锡尼时代初期的统治者们,文物见证了他们的财富和权力,证实了迈锡尼城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也证实了《荷马史诗》对迈锡尼“多金”的描述。

墓圈B在卫城以西120米处,发掘年代大大晚于墓圈A,但其中的一些坟墓更加古老,可以溯至公元前17世纪末或16世纪初。墓圈直径28米,共有26个坟墓,包括14个竖井墓,12个简单的土葬和石棺墓。墓圈B中最初的墓非常小,随葬品也比较简朴。后来的墓逐渐变大,随葬品也越来越丰富。墓中的妇女衣着华丽,配有各种饰品,如耳环、项链、金带和银针。男性墓主身边则发现了剑、匕首和箭头。在其中一个墓葬里还发现了野猪牙头盔,这是迈锡尼典型的武具。一个琥珀金的面罩从墓圈B出土,然而并不在墓主的脸上,而在他身旁的一个木箱里被发现的。
野猪獠牙头盔,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迈锡尼515 号墓中发现,公元前1400-1300年。

《荷马史诗》记载:“头盔的里层,交织着许多坚固的皮条,底下是一层毡制的衬里,外层两侧巧妙地装饰着雪白闪亮的野猪獠牙。”该件头盔展品证实了记载的真实性。据研究,想拥有一顶这样的头盔,需要猎杀大约50头野猪,因此彰显着主人的勇气和力量。

一路上坡,穿过废墟,制高点就是宫殿的遗迹。宫殿的痕迹已被消磨殆尽,只剩基础,学者认为王座大厅是迈加隆(megaron)式的布局,一种有门廊的矩形大厅,以石墙围合,中央有一个圆形火塘,周围环绕四根柱子,支撑屋顶,火塘上方屋顶凸出,形成一圈高窗利于通风。

△ 迈加隆复原图  

迈锡尼不仅有固若金汤的城防工事,城中还有台阶通向一个地下蓄水池,这个蓄水池通过管道与城外泉水相连,可以在被围困时保证城内饮水。

后门同样由巨石构成,简单朴实,与狮子门形成对比。

迈锡尼文明进入中期的统治者开始采用一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发展起来的更有气势的墓葬形式 - 圆顶陵墓(tholos tomb)。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特柔斯宝库,由于墓中满载华丽的随葬品,故称为宝库。阿特柔斯宝库位于迈锡尼城西南约400米处的山坡,有一个宽6米、长36米的石头通道。

圆顶墓室高13.50米,直径14.60米,由33层水平堆积的石头构成,未使用砂浆粘接。在哈德良建造万神殿之前的1300多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为了防止被盗,圆顶大厅只用于停灵和祭祀。墓室藏在北侧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方形空间。

另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圆顶墓被称为克吕泰涅斯特拉之墓。荷马史诗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是阿伽门农的王后,她痛恨阿伽门农为祈求顺风献祭了他们的女儿。当阿伽门农凯旋后,她与情夫设计谋杀了阿伽门农。也有人认为这座墓属于阿伽门农,不过它的建造年代较晚,显示出较阿特柔斯宝库更先进的建造技术。

迈锡尼出土最有名的文物就是所谓的阿伽门农的金面具了。当德国人海因里希·施里曼发现它时,兴奋地宣布这就是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的金面具。后来的研究表明,面具实际上比阿伽门农时代早三四百年。如今这个面具作为镇馆之宝藏于雅典的希腊国立考古博物馆。迈锡尼考古博物馆有一件复制品。
虽然大部分出土文物收藏在雅典的国立考古博物馆,但现场考古博物馆的文物已经足够精彩了,可以直观地了解三千多年前迈锡尼人的生活状况。

这座城市最终被多利安人入侵破坏,宫殿于公元前12世纪被废弃,公元前468年阿尔戈斯军队占领了此地,将居民驱逐,迈锡尼城从此废弃。

迈锡尼文明的影响


米诺斯文明被迈锡尼摧毁,随后迈锡尼又被多利安人摧毁,新蛮族多里安人的入侵使迈锡尼人遭到了与克里特岛人同样的命运。

多里安人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他们凭借铁制武器,一个接一个地攻占了迈锡尼的城市。随着行政制度瓦解、人口逃散、贸易萧条,希腊又倒退回了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

多里安人的入侵使得希腊人从雅典渡海到基克拉泽斯群岛,再远渡到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中段,在那里建立起以爱奥尼亚为代表的居留地,其中以米利都为代表的城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整个希腊社会中最先进的地区。

笼罩着整个希腊的这一黑暗时代一直持续到了约公元前800年城邦国家的崛起,新的文明在新的宗教、社会和哲学体系上建立起来。

和米诺斯文明一样,迈锡尼文明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迈锡尼城标志性的狮子门和城墙、宫殿建筑和圆顶墓室,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
迈锡尼在米诺斯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发明了线形文字B,这是现在能解读的最早的希腊文字。
迈锡尼人还带来了他们崇拜的神灵:宙斯、赫拉、波塞冬、赫耳墨斯等,这些神灵后来成为了奥林匹斯的主神。
提起迈锡尼,就会想起荷马史诗,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难以分解。现在人们对那一时代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归功于希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四大史诗: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赫希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和《诸神的诞生》(《神谱》)。荷马描写了战争、冒险以及王公贵族的生活,而赫希奥德则描写了农夫的生活和知识以及众神的家谱。

按照荷马史诗的描述,迈锡尼在其文明的末期,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入侵包括特洛伊在内的小亚细亚诸城邦,虽然最终特洛伊被攻陷,但迈锡尼也元气大伤,凯旋的阿伽门农还丧失了性命,不禁令人为之感叹,选取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一句来结束对迈锡尼的寻源吧:

可悲啊,凡人把它归咎于我们天神,说什么灾祸由我们遣送,其实是他们因自己丧失理智,超越命限才遭不幸。                  


欢迎关注我的新号:

行走的徐老游
无畏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