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时期
亚历山大猝然离世后,继业者刀兵相向,为了稳定局面,德高望重的安提帕特被推举为摄政,掌管马其顿和希腊本土。安提帕特死后,他儿子卡山德毒杀了亚历山大未成年的儿子并建立了安提柯王朝。公元前315年,卡山德在塞尔马古城遗址上建立新城,并以妻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妹妹)的名字将该城命名为塞萨洛尼基。她恰好出生在父亲腓力二世战争取胜的那天,于是就以帮助取胜的色萨利人的名字为新出生的女儿命名。塞萨洛尼基的意思就是“色萨利人的胜利”。
塞萨洛尼基在公元前2世纪建造第一个围墙,形成一个带城墙的城市。
罗马时期卫城城墙
罗马时期
塞萨洛尼基于公元前148年成为罗马共和国新设立的马其顿行省的首府。
得益于连接拜占庭(后来的君士坦丁堡)和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的罗马大道便于发展欧亚贸易,塞萨洛尼基很快发展成重要的贸易中心。罗马人在此建造了巨大的港口──著名的“洞穴港”(Σκαπτός Λιμήν),直至18世纪,后来被Axios河的泥沙所淤塞,才另建港口。旧港口的船坞遗迹还在Frangon街,靠近天主教堂。
公元前1世纪的一段短时期内所有希腊省份都在塞萨洛尼基的管理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塞萨洛尼基是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个首都。
公元前55年色雷斯人侵袭该城的郊区之后,在北面的山上建造了卫城。
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此颁布萨洛尼卡敕令,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并废止了古代奥运会等非基督教习俗。
罗马时期最重要的遗迹包括市中心的罗马广场和伽列里乌斯拱门及圆厅。
从拜占庭城墙上看市区
拜占庭时期
塞萨洛尼基是东罗马帝国重要性仅次于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市。
620年该城在一场大地震遭到严重毁坏,在7世纪,城市受到斯拉夫人的攻击但未沦陷,但城市周围建立了大规模的斯拉夫人社区,拜占庭文献称之为Sklavinies。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兄弟生于该城,东罗马皇帝米海尔三世鼓励他们到北面的斯拉夫地区传教;他们采纳南部斯拉夫语音作为古教会斯拉夫语的基础。
904年,以克里特为基地的萨拉逊人夺取了该城,劫掠十天后,带着22,000名奴隶和许多战利品离开。
尽管受到多方的入侵,塞萨洛尼基还是很快得到了恢复。在10-12世纪进入一个繁荣的黄金时代,拥有大量人口和繁荣的商业,带来了知识和艺术的全盛期,有众多的教堂及壁画,还有许多知名学者在此任教。每年10月,在城墙外举办著名的圣底马翠斯集市,持续6天时间。繁荣的另一个标志,是设在这里的帝国造币厂。
1185年,统治西西里岛的诺曼人在鲍德温伯爵和里卡多率领下攻占该城,造成大规模的毁坏。但他们的统治不满一年,在两次战役中被东罗马帝国军队击败。1204年4月13日,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并屠杀了四十万人,塞萨洛尼基和包括希腊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的萨洛尼卡王国成为拉丁帝国最大的封邑。但在1224年,被伊庇鲁斯专制国的狄奥多雷一世夺取。1246年,该城被拜占廷流亡政权尼西亚帝国收复。
萨洛尼卡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古迹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上城奥斯曼时期的街道
奥斯曼时期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塞萨洛尼基涌入了大量穆斯林和犹太人。在此后的4个世纪中,塞法迪犹太人、穆斯林和希腊东正教徒一直是该市的3大主要群体。
土耳其人将塞萨洛尼基改名为萨洛尼卡(Selânik),直到1912年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是帝国的一个省城,也是帝国内最重要的贸易与商业城市之一。1888年铁路通到这里,1896年—1904年新建了现代的港口设施。
在上城(Ano Poli)还能发现幸存的奥斯曼时期建筑,传统木屋和喷泉。在市中心保留了许多石头砌筑的清真寺,还有一些土耳其浴室保存了下来。
原计划在塞萨洛尼基住两晚,结果因为没有预定酒店而泡汤了,改为一天的暴走。
可以把塞萨洛尼基古城分成四个部分,从海边到山上依次为水滨码头区、下城区、上城区和卫城,海边平坦开阔,上城区道路狭窄坡度较大,除了城墙和道路,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不同时期建筑混杂在一起。
9月15日一早从七十公里外的维尔吉娜直接开到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对面的会展中心地下停车场,步行到博物馆门口还没到开门时间,临时改变计划,先逛古城,后逛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距离海边很近,我们计划先一路到山上的卫城,然后走另一条路下来,转一圈回到博物馆,最后再去海边。
Arch of Galerius
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伽列里乌斯拱门。
伽列里乌斯拱门可能是为了纪念伽列里乌斯战胜波斯人而建造的,也被称作伽列里乌斯凯旋门。原来是两排平行排列,每排四个墩,形成三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较大,中间四个墩明显较大覆盖着带有浮雕装饰的大理石板。
伽列里乌斯建筑遗迹
从4世纪末到6世纪初,最有可能在狄奥多西的统治时期(公元379—395年),圆厅被改造为基督教堂。到了奥斯曼时代(约1590年),圆厅又被改建为清真寺,留下高大的宣礼塔、喷泉以及西侧和南侧入口前的门廊。
伽列里乌斯建筑是罗马建筑的杰作,那么,伽列里乌斯是何许人也?
△ 四帝各自的辖区和首都
约390年
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三角形、矩形或者圆形的防御塔。如今最高处的圆形塔成了最佳城市观景台。
为避免迷路,我们以城墙为参照,大体沿着城墙往高处走。
在上城区一个城门上方,看到了凯末尔纪念馆,就是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立者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他1881年出生在这里,20世纪早期在此领导青年运动。
上城(Ano Poli)区不仅坡陡路窄,而且一栋栋房屋密密麻麻十分拥挤,人不多,到处都是自由自在的猫咪。据说这里有不少奥斯曼时期遗迹,没有刻意去寻找。随意走进一个庭院,是一座古老的小教堂,前院十分热闹,教堂里灯光昏暗,里面挤满了人,有礼拜活动,人们排队鱼贯而入,然后鱼贯而出。教堂后边空地上,有人在为婚礼做准备。婚礼应该是在中午举行,上午的礼拜结束后。
在城墙最高处圆塔最后一个陡坡的时候,感觉肚子饿了,路边有一排酒吧餐馆,可是餐厅门还没开,只有酒吧里坐满了人,恰好有人离开,虽然不在最前面一排,但已经是无敌海景了,点了早午餐,刚刚朝我们热情致意坐在门口热聊的两个骚老头中的一个,起身穿过马路去店里为我们准备早餐,原来他就是大厨。
8欧元的Omelet量超大,太实惠了,味道也很棒,配上绝佳的景观,令人难忘。
卫城
塞萨洛尼基卫城不但规模比想象中的大,而且城墙十分高大,很难想象这是公元前55年建造的,或许是两千年来一直在维护修缮的结果。碰上一个摩托车队,一辆接着一辆呼啸着驶入城门,英姿飒爽。原以为卫城里面会禁止车辆通行,不想很快就有满载邮轮游客的大巴驶入城门。
卫城里面比上城区平缓一些,还有很多住户,一栋栋小楼,但不是特别拥挤。在最上方还有一座七塔城堡,城墙更加高大,有游客在高大的城墙上游走观望,我们放弃了进去参观,在门口跟猫咪玩了一会,下山回城。
△ 俯瞰七塔城堡 来自网络
拜占庭浴室
在陡峭曲折的街巷里一路下行,来到拜占庭浴室。一座很小的典型拜占庭建筑,淹没在现代建筑中,没有开放。
这座建于拜占廷时期的小型浴室,包含了从罗马时期到穆斯林时期的一般浴室中所有的基本房间,由门厅可直接进入左右两个由穹顶覆盖的热浴室,浴池下设置火炕供暖系统,一直使用到1940年。
5至7世纪
1493年,土耳其人将教堂改建为清真寺时,只将罗马浴场改造成的地下圣室留给了基督徒。包含圣徒墓碑的圣室被柱廊包围,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小房间。中间是半圆形水井,前面有嵌在地板中的圆形石盆,朝圣者从此处提取没药(myrrh,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药)。在拜占庭时期,对圣底马翠斯的崇拜远远超出了这座城市,也超出了拜占庭帝国。每年10月举办的圣底马翠斯节曾经吸引了来自欧洲和亚洲诸多国家的朝圣者,当他们返回家乡前,都会装一小瓶没药,作为护身符。
罗马广场
圣底马翠斯教堂往南几十米,就是罗马时期重要的遗迹罗马广场,实际上是包括众多公共建筑的一个城市中心,现在依然是塞萨洛尼基的市中心,不过只剩下一些基座和废墟。
8世纪
从教堂往南边是平坦开阔的滨海区,完全不同于上城区的狭窄拥挤,十分现代时尚,有米兰巴黎商业街的感觉。
考古博物馆
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收藏了在希腊北部发现的古风、古典、古代马其顿以及罗马时代的重要文物。馆藏文物数量太多,精品太多,看得我头脑发胀,感觉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宝库,一堆国宝挨着一堆国宝,没有尽头。
博物馆外面开放的露天区域,还摆放着大量的石棺石像雕塑,显然室内实在摆不下了。考古博物馆旁边就是拜占庭文化博物馆,脑容量有限,太多知识消化不了,只好放弃。
△ 海岸城墙 19世纪60年代 Abdullah Freres摄
亚历山大大帝像
公元1世纪时塞萨洛尼基曾有一个犹太人居留地,也是基督教的早期中心。使徒保罗在第二次传道中在这里最大的犹太会堂讲道,创立了一个早期教会的根基。由于犹太人反对,保罗逃往韦里亚。保罗曾写过两封书信给塞萨洛尼基的基督徒团体,这就是新约圣经中的《帖撒罗尼迦前书》和《帖撒罗尼迦后书》。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除了穆斯林塞萨洛尼基也涌入了大量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是当时从西班牙被驱逐出来的塞法迪犹太人,奥斯曼帝国接收了这些犹太人。到1519年,塞萨洛尼基的犹太人已经达到15,715人,占总人口的54%。
20世纪初城市有13万居民,其中6万是塞法迪犹太人,该城日常生活的语言是拉迪诺语(一种源自于旧卡斯提尔西班牙语的犹太语言)。在至少两个世纪中,塞萨洛尼基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城市。
1917年8月,城市的大部分被法国驻军引起的一场火灾事故摧毁,火灾造成72,000人无家可归(当时全市人口为271,157人)。新规划将塞萨洛尼基的东方特征一扫而空,从此该市成为一个欧洲风格的城市。这就是现在滨海区时尚现代的源头。大火摧毁该城接近一半犹太人的家园和生计,他们被迫出国。但希土战争(1919-1922)后被土耳其驱逐出境的希腊难民大量涌入使城市人口大幅上升。它有了“难民首都”和“穷人的母亲”的绰号。
二战期间,几乎全部犹太人口被纳粹灭绝,仅有一千犹太人幸存。
塞萨洛尼基曾有大量犹太人建筑,如今人去楼空,匆匆一日,未及探寻。
两千多年来,塞萨洛尼基一直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舞台,见证了马其顿、拜占庭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辉煌,如今是世界上保存第二完好的拜占庭城市。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从马其顿、罗马、拜占庭到奥斯曼帝国,都是帝国的重要城市,因大量历史遗存而异彩纷呈,但同时也被各方反复争夺,历经劫难,伤痕累累。如果说开封是一层落一层的千年古城,塞萨洛尼基就是希腊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犹太等各种东西方文明两千年交融挤压在一起的压缩饼干,值得探寻的地方太多,宽度和厚度远超想象。
事实证明只要不怕走废了脚,一天时间CityWalk也能打卡城市要点,但要感受它文化之都的多元精彩和滨海城市的现代惬意,充分体验塞萨洛尼基的美景美食美女,探寻马其顿、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遗迹以及犹太人和巴尔干错综复杂的历史,必须多住几天。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