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温州的真面目

旅行   2024-12-10 23:15   海南  
至少在二十年前,我和夫人就分别因公出差来过温州,共同的印象是温州城里破旧拥挤杂乱无章,就像个大批发市场。值得称赞的是吃得好。这种旧的印象影响很大,以至于这些年自驾南下北上多次经过温州,都刻意避开不敢进城。这次路过,在温州住了两天,逛吃逛吃,来看看温州的新面目,看看温州的真面目。
11月15日离开黄岩,过雁荡山游客中心后走雁楠路,偶遇雁楠咖啡,然后一路沿楠溪江南下,游览苍坡古村,最后经永嘉到温州。雨时断时续一直不停,到酒店已是下午。
打车到美美时尚广场吃晚饭,结果赶上美美海鲜最后一天营业,同一老板旗下有两家饭店,江蟹生在网上排名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
江蟹生是真鲜,能鲜掉假牙的那种鲜。其他菜也好吃,炒粉干好吃到停不下来。
第二天早上七点让服务员打扫房间,带小老虎出门溜达,开车到妙果寺转了一圈,没找到停车位,而且早锻炼人多太热闹也不适合小老虎玩耍。于是启动第二方案,开车前往《行走中的建筑学》推荐的值得一看的当代建筑未来城展示馆和永宁书院,发现未来城展示馆不具备玩耍条件,随后走错路上了东瓯大桥到瓯江对面永嘉转了一圈,掉头回来最后在翠微山太平寺放小老虎出来玩了一会。
回酒店安顿好小老虎,我们吃过早饭后开始Citywalk。
第一站打车到巽山公园,真是有一座小山,拾阶而上是绿树掩映的寺庙,最高处是巽山塔,典型的宋代风格。来这里当然不是为了逛寺庙看宋塔,而是为了巽山塔和世贸大厦的组合。到山下路对面酒吧路口,找准位置,我用手机拍的,古老与现代的对话,极具视觉冲击力。
往南溜达,走到南塘文化旅游区,在十字路口更容易看清巽山塔和世贸大厦的相对位置。
南塘文化旅游区是一片很大的公园,包括白鹭洲公园和南塘新天地,有河有湖,可以坐游船。我们放弃,骑共享单车前往下一站。
第二站到妙果寺,一路骑行非常顺畅,虽然在老城繁华地段,但基本上都有自行车专用道,这在国内大多数城市是做不到的。
妙果寺倒是在山下,但唐塔在山上,又要爬山,好在不高。来这里也不光是为了逛寺庙看唐塔,而是打卡山下永嘉大师像和国光大厦的搭配。永嘉大师是唐朝僧人,看那雕像背影,简直就是取经路上的唐僧。不过,永嘉大师不是西去,而是南下,到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和六祖慧能有过非常有名的对话。
寺庙不但免费开放,而且卫生间特别干净,有洗手液和手纸,比上海博物馆和大剧院强太多了。
顺着永嘉大师面对的方向,过马路穿过温州的“裤衩大厦”,就是禅街和五马步行街。这里是温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最适合自由漫步,看小孩玩套圈,随意进出各种小店,喝咖啡吃小吃,感受温州的市井气息。
行至中段,离开主街,向左转入小街,前行百米就到了谯楼。
谯楼就是鼓楼,现在这里的地名还叫鼓楼街。如今谯楼免费开放,楼上的文化展示馆展示温州古城两千余年的城廓变迁与发展。
温州城有超过2200年的建城史,1701年前永嘉建郡,城墙北据瓯江,东西两面依山,南临会昌湖,略呈长方形,全城分设镇海门、瑞安门、永宁门、来福门、迎恩门、永清门、望江门等七大城门。现在仍可依稀辨认旧城基遗址。
宋建炎四年(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渡过黄河,大举伐宋,宋高宗赵构从扬州仓惶南逃,经镇江、苏州,至杭州,在金将兀术追踪下被迫继续南下,经越州、明州,最后抵温州,居江心屿普寂寺。于农历二月十七,从江心屿向温州城内移跸,自拱北门(今朔门)入,经大街、五马街、新街,通过谯楼到达州治(温州衙门),改州治衙门为行宫,谯楼为朝门,赵构驻事温州先后一个半月左右,后金兵遭江南军民坚决抗击被迫北撤,才回杭州,并正式定都临安。
穿过谯楼,路对面就是当年的州治旧址,如今是一所小学。现存门台与警报塔,这一带是古城“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衙”格局中“中衙”之所在,也是古温州的行政中心和城市核心。千年治所,源远流长。诗仙李白的偶像南朝郡守谢灵运在此写下山水诗名篇《登池上楼》;北宋贤太守杨蟠建“演心堂”明志自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避乱来温,留下芭蕉听雨的感慨之音。我在这里看到了穿越城门洞的帅小伙。
向北信步,穿过骑楼街巷,数百米之遥,便是墨池公园。相传王羲之曾在此洗笔,留下了“墨池”的美名。园内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是喧嚣都市中的一片净土。有座青砖建筑,是温州美术馆。
公园旁边华盖山山脚下有新建的东瓯王庙,因温州古为瓯地,又称东瓯。
中山公园其实就在山的那边,周围还在整修,山路不通只能绕行,穿过工地,是一大片街市,一楼皆为海鲜批发,海味浓郁,骑共享单车快速离开,绕过小山来到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前接华盖山,后靠积谷山。积谷山下复建有东山书院和晚晴阁
温州自古重视教育,文风鼎盛。早在晋太康(280-289)年间,平阳即建立浙江省第一所地方官学——横阳学宫。东晋太宁初年(323-325),温州建立浙江最早的府学——永嘉郡学。温州书院肇始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宋代浙江省书院48所,温州有12所。华盖山、积谷山及公园路有温州郡学、永嘉县学、温州府学文庙等文化地标,为温州千年文脉发祥之地。新建东山书院作为展馆讲述了温州首家书院——东山书院的历史变迁。
晚晴阁为纪念弘一法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出家后曾较长时间居于温州庆福寺,与温州福缘深厚。
在东山书院和晚晴阁后边,是温州的城市书房,天气阴沉,图书馆宽大的玻璃窗透出的灯光令人感到特别温暖。如今,温州市包括下辖区县,共有13座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流行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 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到北大早期,教员中有十几人是温州人,陈介石、陈怀、林损、章献猷、孙诒棫、许璇、林辛、章味三、伦明、周继善,龚寿康、高谊、林公任、黄公起、林涛等,温州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教员。
离开中山公园,打车到码头,最后一站江心屿。
江心屿门票35元,包含船票。无需预约,扫码购票,检票上船。没有围栏围成的千转百回的通道,无需排队,游客黑压压一片站在江边,等船靠岸,船上游客下船后,围栏打开,游客潮水般涌向江边,孩子们总是跑在最前面,久违的场面。
外地游客不多,有很多扎根温州的外地人,还有不少外国人,大都有本地人陪同,看样子不是洋女婿洋儿媳就是洋亲家。
不到十分钟就到对岸了。江心屿是瓯江中一座小岛,著名诗人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留迹江心屿。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还有外国领事馆旧楼,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大公园,特别适合休闲漫步。三五好友,或家人,待上一天是最惬意的。
离开的时候,乌云散去天气放晴,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晚饭学习温州人,找了一家街边小馆子黄府粥饭,是家老馆子,食客都是本地人,味道超好,价格巨便宜,呛蟹和江蟹生都吃了,丝毫不比昨天的差。这样的馆子,潮汕人来了也服。温州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
过足了生腌的瘾以至于不那么急切地想去潮汕了,加上天气预报沿海有大雨,临时决定放弃海边走内陆,谁想却错过了那边店铺集体闭门歇业的历史瞬间。
小时候,我所在的西北工业小城,修鞋的、补牙的多是温州人,还有温州发廊,反正公家不干的温州人都干。大人们说温州人穷,在家乡活不下去,所以出来干那些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挣钱讨生活。以至于那时心目中的温州就是穷乡僻壤。
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温州人率先富了起来,家乡附近地级市中心地段也建起了温州商城。温州人又成了暴发户的代名词。
工作那会,来温州出差,感觉温州人特别不把官当回事,别说远在天边的杭州北京,就是家门口的官也不放在眼里。温州人更看重挣钱的机会,他们的说法是,这里市民社会发达,民间力量比较强大,制约着政府,在温州,政府不像有些地方可以一手遮天想咋整就咋整。
后来涉世渐深,加上此次城市漫步,对温州有了全新的认识。
过去交通不便,说温州是僻壤可以,但绝不是穷乡。在我看来,温州是真正的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从传统的农耕文明来看,这里也许不像关中华北江南那样的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但也可能恰恰因这环境的挑战迫使温州人放弃农耕思维另寻出路,铸就了他们敢闯敢试的商业思维。在那个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比起那些宁可饿死也离不开土地的地方,温州未必更穷,温州人只是不甘心坐以待毙,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冒险出海或者奔向广阔的内地,穷尽一切办法寻找新的活路。他们是成功的,如今的温州人遍布全世界。温州的偏僻,困不住温州人。
后来在文成县百丈漈民宿,老板娘说他们明年夏天要去北京旅游,妹妹移民意大利嫁了意大利人,带洋老公回来,从米兰飞北京,他们带父母也飞北京,在北京团聚玩几天。看着眼前如农妇般的老板娘,我忽然明白了,温州人通连着世界,在他们眼里,那些地方官省城的官乃至都城的官,自然算不了什么。
亲自走过,才能体会到温州城就是一个大花园,水多,江河湖海一样不缺;山多,不高也不大但很多,且大多有庙有塔有古迹,如今全部成了公园,遍布城市。朱自清在温州仙岩梅雨潭写下了散文名篇《绿》,要我看,整个温州就是一座绿城,山多水多古树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温州周边更是山美水秀,洞头岛、雁荡山、楠溪江都走过了,接着去探索文成百丈漈,二刷泰顺。
匆匆一日,温州城区值得漫步的地方未及十分之一,永昌堡、朱自清旧居、夏鼐故居,等等等等,还有太多值得去的地方没有走到,留点念想,这样好玩又好吃的地方,以后肯定要多来。

点击阅读:

点赞青州的微笑,以及对青州博物馆的两点质疑

山西汾阳,县城的尴尬

梧州,一座城市的面子和里子

烟花三月上江南

欢迎关注我的新号:

行走的徐老游
无畏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