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上海,教人如何不失望?
旅行
2024-12-07 16:16
海南
11月12日,失望的一天,而且一天之中失望了两次。自驾前往海南途中,特意前往上海博物馆看古埃及文明大展。展览虽不及预期,但不至于太失望。失望的不是展览,是现在的上海。自1992年第一次来上海后,到底多少次到过上海,已经记不清了。但自驾来上海,还是第一次。早早买好了上海博物馆的特展门票,为了不耽误看展,在距离上海博物馆70公里的周庄古镇住了两天。当日高速路上车多,但还算通畅,出高速口后,最后十四公里,如果不限行走高架顶多也就二十分钟,实际上走了一小时。高架隧道都不让走,为了躲避一个限行的隧道,车辆纷纷驶出主路,挤作一团,放眼望去全是外地牌照的车。而主路上却空空如也。
高峰时段限行尚可理解,不知道上海市内高架隧道对外地牌照车全天限行的逻辑是什么?按照这一逻辑,上海市内交通拥堵都是外地车造成的。由此推广,所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好的原因都是外部干扰。而实际感受地面拥堵恰恰是限行管理造成的。本来十几分钟,现在却走了一个小时,一进一出就是两小时,得给上海多排放多少尾气?一边打着畅通交通的大旗不停地建新路,一边现成的路却不让走,又是为何?修路建桥都是为了全体人民,可修好了路却不是全体人民都可以走的。车停在上海大剧院地下停车场,出来步行前往博物馆,从大剧院周围到过街通道到人民广场,冷冷清清,广场上的鸽子比人多。人不多不用排队,但必须通过博物馆门口围栏拦起的曲曲折折的通道才能到入口,走错了还得绕回来。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一楼,三个展厅里挤满了人,又吵又挤,观展体验很不好。上海的家长也是真卷,太多没上小学的孩子,被家长要求记住那些家长们自己还没搞清楚的埃及历史。我觉得这样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折磨。似乎由学校幼儿园组织集体参观更好些。夫人第一次来上海博物馆,本想顺便参观其他展览,尤其是青铜馆给我印象很深,结果发现楼上展厅大都关闭,原因是正在往浦东新馆搬迁。只看了王世襄的明清家具。二楼比较热闹,一边是一个很大的餐厅,另一边是古埃及数字沉浸式体验馆,单收门票198元。近几年类似梵高莫奈等作品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展风靡国内,作为一种纯商业活动,头一次看到走进博物馆。因为建了新馆,上海博物馆这是要从公共建筑变成商业建筑了吗?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博物馆厕所里没有洗手液没有纸,大剧院也是一样,一开始在地下停车场厕所没找到手纸,还以为只是地下停车场厕所没有,后来在大剧院西餐厅吃午饭,在一楼厕所也没有洗手液和手纸。你能相信这是在上海博物馆和大剧院吗?现在连高速服务区的厕所都有洗手液和手纸。地下停车场一小时收费15元,厕所连洗手液和手纸都舍不得放?这,是上海吗?一直以来,上海都被认为是中国最开放包容的地方和城市管理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未免有点低,低得人直不起腰来。这样的上海,叫人如何不失望。晚上在公众号重发去年今日的游记《宿迁的秋色很美,但有点小遗憾》,结果发送失败。去年曾经成功发送过的文章,今年怎么就发不了了?看来有些地方越来越听不得批评了,尽管很多批评都是善意的。一个人完美到只有光辉,没有缺点,是不正常的。弄不好就是个假人。
一个地方只有成绩,没有问题,只能唱赞歌,听不得丝毫批评,一定是有大问题的。听不得批评,容不得不同意见,一定会在自我沉醉中堕落的。其实,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三年前外滩和人民广场人行道地砖缝里长出野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上海失望了。忍不住批评,是还心存希望,希望它能变得更好,而不是在遥遥领先的自我沉醉中不断堕落下去。点击阅读:
点赞青州的微笑,以及对青州博物馆的两点质疑
山西大同,城市的面貌该由谁来决定?
山西汾阳,县城的尴尬
梧州,一座城市的面子和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