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禅音 | “四相”,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我相”

文摘   2025-01-07 07:23   浙江  





主播|慧雯



香海禅寺 
《慈悲的力量》《观音七日禅》禅修课程导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
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硕士研究生



基于以上五个原因,分别是因为众生是缘生的,因为众生是同体的,因为佛性是本具的,因为无念,因为平等,所以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下面佛又进一步说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经常用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叫做四相。

“我相”,如果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见有能度的我,那么就叫有“我相”。不见有度众生的我,那就是“无我相”。所以我相就是指“我”的观念,无我相就是不再执著于有“我”的观念,在这儿大家平等,就叫无我相。

“人相”就是人类的观念,无人相就是不再执著于人还是非人的观念。就像前面佛陀说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所有的众生,就是没有人类的这个观念;所以无“人相”,就是不执著于人与非人的观念,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

“众生相”就是指生命的观念,“无众生相’就是不再执著于有生命、无生命这样的观念,因为众生还有非众生,所以就不再执著有生命还是无生命,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

“寿者相”就是一个时间的观念,而“无寿者相”就是不再执著于“存在”“消失”这样一个时间上的观念。如果说没有了“存在”“消失”这样时间上的观念,那一切都是平等的。

这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后我们在经文解读的时候,还会用到这四相,因为佛陀反复地说了好几次。

我们来看这四相,其实看上去有四个相,归根结底,其实就只有一个“我相”。所以江味农居士在解读《金刚经》的时候,他说“四相,即是一个“我相”。有我,即有对待之人相。对待者不止一人,即众生相。我相在妄心中,念念相续不忘,即寿者相。菩萨苟见有众生得度,自我度之,即有我相,从而四相俱起。有四相,即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是凡夫,就不是菩萨。”

可见我们要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要从断除我执来下手。



 编辑:那由他 弘鑫 
摄影:太阳哥哥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浙(2022)000854

香海禅心
弘扬中华文化 香海禅寺客堂电话:0573-8881615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