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慧雯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觉得是否可以根据身体的相状来认识如来?”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根据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相状并不就是真实的身体相状。”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如果你能够观照到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的,那么你就可以证见如来了。”
【释义】
这一段来自《金刚经》的非常经典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身相”此处讲的是对众生本身而言,而“如来”正好是跟众生相对应的,是指众生本有的法身。身相就是色身,色身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之身,他是父母所生,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见的。而如来则是指我们的法身,法身是非父母所生,它无有形状,所以只有慧眼才能够得见,而我们的众生之心又被称为如来藏。
为什么说如来藏呢?它是说我们本来是有法性的,这个法性藏在了人我、法我之中,不能够显现出来,就是藏起来了,不能够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不住于相,那么就可以看见众生所藏的如来,“如来”就是我们对佛性的另外一种称呼。我们凡夫无始以来只认得一个相,以为有一个相的存在,所以一直向外求,向外求的结果当然就在背觉合尘。(佛法当中一般不会用“有始以来”这种说法,因为是无始无终的,所以都是用“无始以来”)。
“背觉合尘”是指背离了我们的觉性而合尘,与六尘相合,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就给忘了。我们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佛性,在这儿就称为如来。所以,在这儿的见如来、现如来,也就是见佛性,简称叫见性。明心见性的“见性”就是见如来。
在我们凡夫的观念里,执相就是执著于有,不执相却又执著于空。要不就是有,要不就是空。而在小乘之人的心里面,小乘只是自度,虽然他们了知身相是幻化的,已经证得了空性,但又执著于空性的存在。所以虽然说他们已经了了生死,出了三界,但是也得了一种病叫做“执空见”,实际上他执了空见,依然是执著于相,所以他还是住于法相。
我们人是住于我相,到了小乘又住于法相。实际上,这里性和相是不异的,性就是指我们的佛性,相指我们的身相,它们是不异的。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的表现,而性是相的根本,是一体不二的。
《金刚经》教导我们的般若,即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般若就是要我们两边不住,既不住于有,也不住于空,只有这样不住于有、不住于空,这样的般若才能称之为性,就是佛性。
江味农居士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性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故,不可著有,不可以住法。无不相故,不可以著空, 不可住非法。”所以,性是无相无不相的。这里就说了一个佛家的最高的智慧叫做“无相无不相”。实际上,这跟我们在讲《心经》的时候讲到的“空”的五重含义其中最高的一层真空妙有,它们是相通的,真空妙有就是要我们无相无不相。